一种伺服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3695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伺服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伺服电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具有动作灵敏、准确、重量轻、体积小、耗电少、运行可靠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但是,伺服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容易产生高温,所以散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公开号CN102332782B的申请文件“一种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公开了一种风冷装置,风冷机壳的前侧端与伺服电机的机壳间形成环形风道,风冷机壳的后侧端延伸至机壳外且在对应于机壳后侧端的风冷机壳内设有离心式风机,冷却风在风道内流动时可以带走电机内部的部分热量。但是该风冷装置的换热效率依然较低。

综上,目前的伺服电机需要提高换热效率,增强散热能力,进而可以提高伺服电机的工作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伺服电机,通过改变电机机壳和/或风罩的表面形状,提高其换热效率,增强伺服电机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伺服电机的工作性能和延长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伺服电机,包括机壳和风罩,所述机壳在所述风罩内部,所述机壳外壁与所述风罩内壁之间可形成至少一个风道,其特征在于:至少机壳外壁和/或风罩内壁的部分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凹凸面;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外壁和/或风罩内壁上设置有伸入风道中的突起;

进一步地,至少所述突起部分表面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凹凸面;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外壁和/或风罩内壁上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地,至少所述凹槽的部分表面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凹凸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面为齿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面由圆弧面和/或平面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外壁上设有卡槽,所述风罩内壁上设有与卡槽相卡接的卡面;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包括沿机壳轴向设置的第一凹槽,并且在第一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且两第二凹槽对称分布;所述卡面包括沿风罩轴向设置的第一悬臂,且在第一悬臂自由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凸起;所述卡面和卡槽卡接时,第一悬臂插接于第一凹槽内,限位凸起插接于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卡面的自由端设有通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伺服电机,通过改变电机机壳和/或风罩的表面形状,提高换热效率,增强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伺服电机的工作性能和延长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伺服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机壳;2为风罩;3为突起;4为凹槽;5为卡槽;6为卡面;11为机壳外壁;22为风罩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伺服电机,包括机壳1和风罩2,机壳1在风罩2内部,机壳外壁11与风罩内壁22并非完全贴合,没有贴合的部分,就形成了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散热的风道;至少机壳外壁11和/或风罩内壁22的壁面部分设置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凹凸面。具有凹凸结构的凹凸面比平面的表面积大很多,可以有效的加强电机的散热效果。此外,由于凹凸面可以直接在平面中通过压、轧等方式一次加工完成,无需增加散热片等其他散热部件,具有体积小、无需消耗能量、安装装配工艺简单和加工效率高等优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形成风道的机壳外壁11和/或风罩内壁22上还可以设置有伸入风道中的突起3和/或凹槽4;突起3或者凹槽4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成凹凸面结构,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大换热面积,加强换热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提到的凹凸面形状可以为齿状面、波浪面、针状等非光滑曲面,均可加大换热面积,进一步的,优选由圆弧面和/或平面组合成的齿状面作为凹凸面的实施方式,因为这样的齿状面的加工工艺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

具体地,机壳外壁11上设有卡槽5,风罩内壁22上设有与卡槽5相卡接的卡面6;卡面6的自由端设有通槽。所述卡槽5包括沿机壳1轴向设置的第一凹槽,并且在第一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7,且两第二凹槽7对称分布;卡面6包括沿风罩2轴向设置的第一悬臂,且在第一悬臂自由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凸起8;卡面6和卡槽5卡接时,第一悬臂插接于第一凹槽内,限位凸起8插接于第二凹槽内7。由于卡面6的自由端通槽的存在,卡面6可以更容易进入卡槽5,进而可以实现机壳1和风罩2的快速装卸,方便简单。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