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滑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5279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接触式滑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环,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滑环。



背景技术:

滑环是为旋转体连通、输送能源与信号的电气部件,多使用于多功能、高性能、高精密、多元连续旋转运功的高端工业电气设备或精密电子设备之中。目前滑环定子、转子之间通路的形成必须依靠两者的接触,目前经常使用碳刷与导电滑环槽滑动接触来传递电流及信号,但此过程磨擦产生大量碳合金粉,需要定期清理或更换碳刷,成本高,维护困难。此外,碳刷与导电滑环槽滑动易产生电弧,不适用于防爆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要定子、转子间接触即可完成交流能源与交流信号传送的非接触式滑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接触式滑环,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包括第一铁芯及盘绕于第一铁芯的至少一组绕组;所述转子包括第二铁芯及盘绕于第二铁芯的至少一组绕组;所述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上盘绕的绕组组数相同,两铁芯绕有绕组的侧面相对且绕组位置一一对应。采用绕组形成定子磁场通路与转子磁场通路,将两者绕组一一对应,形成定子与转子间的磁场通路,各个磁场通路间电气性能相互独立,不存在干涉。

所述的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呈圆盘状,所述的绕组以圆盘的中心为圆心并以同心圆的形式盘绕于铁芯一侧,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盘绕有绕组的侧面相对。圆盘式滑环的环道是同心圆的,在受到长度限制的场所,一般选用圆盘式滑环。

优选的,在所述的第一铁芯或第二铁芯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用于容纳两铁芯上盘绕的绕组的线槽。此种设计可以减少漏磁,可根据线槽开设的位置调整两铁芯绕组之间的气隙的位置。

所述的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呈空心圆柱,第二铁芯位于第一铁芯的空心内;所述的至少一组绕组沿圆柱的轴线方向分别盘绕于第一铁芯的内圆周面及第二铁芯的外圆周面。圆柱式滑环的环道沿圆柱的轴线排列,第一铁芯、第二铁芯相互嵌套即可,不限定其内外位置。优选的,在所述的第一铁芯内圆周面或第二铁芯外圆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两铁芯上盘绕的绕组的线槽。此种设计可以减少漏磁。可根据线槽开设的位置调整两铁芯绕组之间的气隙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一对应的绕组形成定子与转子间的通路,各个通路间电气性能相互独立,不存在干涉。改变了传统滑环必须依靠接触才能实现通路的现状,避免了接触磨损,节省成本便于维护。定子转子间不接触,不易产生电弧,适用于防爆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B剖视图;

1、第一铁芯,2、第一绕组,3、第二绕组,4、第三绕组,5、第四绕组,6、第五绕组,7、第六绕组,8、第二铁芯,9、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非接触式滑环,如图1、图2所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转子包括圆盘状第一铁芯1和第二铁芯8,第一铁芯1和第二铁芯8相对的侧面均盘绕三组绕组;第一绕组2、第二绕组3、第三绕组4以第一铁芯1的中心为圆心以同心圆的方式盘绕于第一铁芯1上组成定子;第四绕组5,第五绕组6,第六绕组7以第二铁芯8的中心为圆心以同心圆的方式盘绕于第二铁芯8上组成转子;两铁芯绕组位置一一对应。

实施例二

一种非接触式滑环,如图3、图4所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转子包括呈空心圆柱体的第一铁芯1和第二铁芯8,第二铁芯8插入第一铁芯1的空心内;第一铁芯1的内圆周和第二铁芯8的外圆周均沿轴线方向盘绕三组绕组;第一绕组2、第二绕组3、第三绕组4盘绕于第一铁芯1内圆周上组成定子;第四绕组5,第五绕组6,第六绕组7盘绕于第二铁芯8外圆周上组成转子;两铁芯绕组位置一一对应。

实施例三

一种非接触式滑环,如图5、图6所示,第一绕组2、第二绕组3、第三绕组4以第一铁芯1的中心为圆心以同心圆的方式盘绕于第一铁芯1上组成定子;第四绕组5,第五绕组6,第六绕组7以第二铁芯8的中心为圆心以同心圆的方式盘绕于第二铁芯8上并深入开设于第一铁芯1的线槽9内且与线槽9保持间隙组成转子;两铁芯绕组位置一一对应。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一种非接触式滑环,如图7、图8所示,第一绕组2、第二绕组3、第三绕组4盘绕于第一铁芯1内圆周上组成定子;第四绕组5,第五绕组6,第六绕组7盘绕于第二铁芯8外圆周上并深入开设于第一铁芯1的线槽9内且与线槽9保持间隙组成转子;两铁芯绕组位置一一对应。其他均与实施例二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