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中的驱动结构及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988阅读:2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中的驱动结构及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中的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线性振动马达逐渐成为新一代触觉反馈技术的主力产品。当前市场上流通的移动电话中的线性振动马达所采用的线性驱动磁路,包括线圈和永磁铁,线圈与磁铁之间留有一定的磁间隙。虽然能够实现用户所需要的触觉反馈功能,但是空间和磁场利用率较低,提供的安培力较小,马达的启动和刹车时间较长,响应速度较慢,这种性能的缺陷不能满足用户对娱乐触觉日益增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中的驱动结构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中的驱动结构,包括沿X轴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环状线圈,以及穿过线圈中心位置并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磁体;所述相邻两个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所述磁体沿X轴方向充磁,所述相邻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且每个磁体在对应线圈的作用下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环状线圈至少设置有三个,磁体设置有至少两个,每相邻两个线圈对应一个磁体,所述磁体磁极的一端与相邻两个线圈中的一个线圈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另一端与相邻两个线圈中的另一个线圈的至少一部分配合。

优选地,在所述相邻两个线圈之间还设置有形状与线圈一致的环状华司。

优选地,所述每个华司与其两侧的线圈接触配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线圈呈矩形框状、圆环状或者椭圆环状。

优选地,所述磁体为偶数个或者奇数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壳体以及通过弹片安装在壳体内的质量块,还包括上述的驱动结构,其中,所述磁体固定在质量块上,所述线圈固定在壳体上。

优选地,在所述质量块上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通孔,所述磁体安装在该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第一磁体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作用下发生往复的振动效果,第二磁体在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的作用下发生往复的振动效果,从而实现了驱动结构的振动功能。其中,第一磁体、第二磁体是对磁结构,使得该两个磁体可以相互聚磁,也就是说,可以使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的磁力线更为密集,从而为驱动结构提供较大的安培力,可使驱动结构的启动时间和制动时间极大地降低,增强了震感。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的驱动磁路,线圈与磁铁之间留有一定的磁间隙,虽然能够实现用户所需要的触觉反馈功能,但是空间和磁场利用率较低,提供的安培力较小,马达的启动和刹车时间较长,响应速度较慢。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中的驱动结构,其包括作为定子组件的多个环状线圈,所述线圈可以呈矩形框状、圆环状、椭圆环状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形状。所述多个线圈在X轴方向上并列排布,且相邻两个线圈之间留有间隙。其中,相邻两个线圈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例如第一个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则第二个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逆时针方向,第三个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依次类推。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还包括作为动子组件的多个磁体,所述磁体可以采用永磁体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磁体结构。该多个磁体沿着X轴方向排列,也就是说,该多个磁体的排布方向与线圈的排列方向是一致的。其中,所述磁体优选穿过线圈的中心位置,使得线圈相对的两侧对磁体的作用力是一致的。

所述磁体沿X轴方向充磁,也就是说,磁体的N极、S极分布在X轴方向上,使得每个磁体可以与相应的线圈配合在一起产生驱动的安倍力,且每个磁体在对应线圈的作用下所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是相同。其中,相邻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向是相反的,例如第一个磁体的充磁方向沿着X轴的正方向,第二个磁体的充磁方向沿着X轴的负方向。体现在磁体本身则是其N极、S极的排布方位不同,例如第一个磁体是按照N极-S极的方式排布,第二个磁体则是按照S极-N极的方式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状线圈至少设置有三个,所述磁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在此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方式,现以三个线圈、两个磁体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尽的描述。

参考图1、图3,三个线圈依次记为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两个磁体依次记为第一磁体4、第二磁体5。其中,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的结构、尺寸一致,且沿X轴方向间隔排列。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每个线圈相对两侧的电流方向相反,参考图3的视图方向,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均包括电流流出端1a、2a、3a以及电流流入端1b、2b、3b。其中,相邻两个线圈的电流流动方向是相反的,例如第一线圈1的上端为其电流流出端1a,第二线圈2的上端为其电流流入端2b,第三线圈3的上端为其电流流出端3a;例如第一线圈1的下端为其电流流入端1b,第二线圈2的下端为其电流流出端2a,第三线圈3的下端为其电流流入端3b。

每相邻两个线圈对应一个磁体,第一磁体4对应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第二磁体5对应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其中,所述第一磁体4的N极伸入至第一线圈1的内部,使得该第一磁体4的N极与第一线圈1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一起;第一磁体4的S极伸入至第二线圈2的内部,使得该第一磁体4的S极与第二线圈2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一起。第二磁体5的充磁方向与第一磁体4的充磁方向相反,其S极伸入至第二线圈2的内部,使得该第二磁体5的S极与第二线圈2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一起;第二磁体5的N极伸入至第三线圈3的内部,使得该第二磁体5的N极与第三线圈3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一起。

当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通入交流电后,第一磁体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作用下发生往复的振动效果,第二磁体在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的作用下发生往复的振动效果,从而实现了驱动结构的振动功能。其中,第一磁体、第二磁体是对磁结构,使得该两个磁体可以相互聚磁,也就是说,可以使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的磁力线更为密集,从而为驱动结构提供较大的安培力,可使驱动结构的启动时间和制动时间极大地降低,增强了震感。

上述只是以三个线圈、两个磁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线圈、磁体的数量还可以是更多个,参考图1、图2。每个磁体占用相邻的两个线圈,该磁体的数量可以是偶数个,也可以是奇数个,这不影响相邻两个磁体之间的聚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相邻两个线圈之间还设置有形状、尺寸与线圈一致的环状华司。所述每个华司与其两侧的线圈可以接触配合在一起。参考图3,在第一线圈1与第二线圈2之间设置有第一华司6,在第二线圈2与第三线圈3之间设置有第二华司7;这两个华司可以对第一磁体4、第二磁体5起到导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可以应用到振动马达中,为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其包括壳体以及通过弹片安装在壳体内的质量块,质量块通过弹片安装在壳体内,使得在外力的作用下质量块可以相对于壳体发生位移。这种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具体说明。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上述的驱动结构,其中,所述磁体固定在质量块上,所述线圈固定在壳体上。工作时,在通电线圈的作用下,使得磁体驱动质量块在壳体内往复振动,从而实现振动马达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所述质量块上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通孔,所述磁体安装在该通孔内,以实现磁体与质量块的固定。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