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892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电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网维护或检修过程中,常利用绝缘杆(也称操作杆、绝缘棒、绝缘操作棒等)端部安装的操作头对其中的带电设备进行绝缘操作。

现有的绝缘杆的操作头与绝缘杆固定连接,且操作头上的各个钩部亦不能拆分,当操作头的直钩部对带电勾进行旋转拧松或拧紧的操作中,操作头上的U字形勾部同步旋转,容易与引落线相阻;同时利用直钩部在装卸线夹时容易脱落,导致操作时间过长影响停送电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可根据需要进行组装构成用于绝缘操作的钩部,避免各个钩体之间的相互干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钩体,所述第一钩体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钩体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形成U字形勾部;及第二钩体,所述第二钩体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钩体可在预设的转动范围内转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钩体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卡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卡部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二钩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一卡槽及贯穿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钩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的卡体;所述卡体插入第一卡槽中,并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螺纹孔紧固配合,将所述卡体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限位配合的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二卡槽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卡槽两侧壁的第一通孔及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所述第二钩体设有可转动安设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配合部插入第二卡槽中,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紧固配合,将第二钩体可转动安设于所述连接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三卡槽及分别贯穿所述第三卡槽两侧壁的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对,所述第二钩体设有可转动安设于所述第三卡槽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配合部插入第二卡槽中,第三螺栓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一螺母紧固配合,将第二钩体可转动安设于所述连接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体及所述第二钩体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两对称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螺杆及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相配合的第二螺母,两个所述第二螺母靠近所述第一钩体设置;或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三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三配合部的侧壁的第三螺纹孔及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的第四螺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还设有与验电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上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上述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使用时,通过连接件安装第一钩体及拉钩组件;该第一钩体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形成U字形勾部,便于向上推动零件;该第二钩体可与连接件相配合形成拉钩部,便于推拉隔离刀闸的带电作业;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组装形成所需的钩部(会相互干涉的第一钩体可拆卸下来,只安装好所需的钩部),再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绝缘杆件(如绝缘棒、绝缘操作杆等)连接,实现带电作业操作。该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可根据需要进行组装构成用于绝缘操作的钩部,避免各个钩体之间的相互干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的第二钩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的第二钩体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件与第一钩体的安装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件与第二钩体的安装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连接本体,110、第一连接部,112、第一螺杆,113、第二螺母,114、第三配合部,115、第三螺纹孔,116、第四螺栓,132、第一卡槽,133、第一螺纹孔,134、第一螺栓,142、第三卡槽,143、第三通孔,144、第四通孔,145、第三螺栓,146、第一螺母,150、第二连接部,152、第二螺杆,154、第三螺母,200、第一钩体,202、U字形勾部,210、卡体,214、凹部,300、第二钩体,310、防滑卡部,320、第二配合部,322、第五通孔,400、绝缘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包括连接件100,连接件10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0;第一钩体200,第一钩体200与连接件100可拆卸连接,第一钩体200与连接件100相配合形成U字形勾部;及第二钩体300,第二钩体300与连接件100转动连接,第二钩体300可在预设的转动范围内转动。

如图1及2所示,该用于绝缘操作的操作头使用时,通过连接件100安装第一钩体200及拉钩组件300;该第一钩体200与连接件100相配合形成U字形勾部,便于向上推动零件;该第二钩体320可与连接件100相配合形成拉钩部,利用第二钩体300可实现线夹的操作,第二钩体300的自由端在进入线夹后,往下拉绝缘杆,使第二钩体300的自由端头向上翘,防止线夹掉落;在送上三角环后,再往上顶,使第二钩体300水平,方便取出第二钩体300;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组装形成所需的钩部(会相互干涉的钩体可拆卸下来,只安装好所需的钩体),再通过第一连接部110与绝缘杆连接,实现带电作业操作。该绝缘杆的操作头,可根据需要进行组装构成用于绝缘操作的钩部,避免各个钩体之间的相互干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如图1、2、3、4及5所示,连接件100设有第一卡槽132及贯穿第一卡槽132的侧壁的第一螺纹孔133,第一钩体200设有与第一卡槽132相适配的卡体210;卡体210插入第一卡槽132中,并通过第一螺栓134与第一螺纹孔133紧固配合,将第一钩体200固定在连接件100上,因而实现了第一钩体200与连接件100的可拆卸固定安装。进一步的,卡体210设有与第一螺栓134限位配合的凹部214,因而利用凹部214与第一螺栓134的限位配合,便于第一螺栓134抵压固定卡体210。

如图1、2、4、及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钩体300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卡部310,因而可避免第二钩体300滑落;优选的,防滑卡部310向外凸出形成或向内凹设形成;防滑卡部310至少为两个、且沿第二钩体3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再进一步的,连接件100设有第二卡槽及分别贯穿第二卡槽两侧壁的第一通孔(未示出)及第二螺纹孔(未示出),第一通孔与第二螺纹孔相对,第二钩体300设有与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一配合部(未示出),第一配合部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未示出);第一配合部插入第二卡槽中,第二螺栓(未示出)穿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第二螺纹孔紧固配合,将第二钩体300可转动设置于连接件100上,因而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一通孔212及第二螺纹孔的配合,可实现第二钩体300与连接件100的转动连接;再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00设有第三卡槽142及分别贯穿第三卡槽142两侧壁的第三通孔143及第四通孔144,第三通孔143与第四通孔144相对,第二钩体300设有与第三卡槽142相适配的第二配合部320,第二配合部320设有与第三通孔143相对应的第五通孔322;第二配合部320插入第二卡槽中,第二螺栓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三通孔143、第五通孔322及第四通孔144,与第一螺母146紧固配合,将第二钩体300可转动设置于连接件100上,因而可通过螺栓连接实现第二钩体300与连接件100的转动连接优选的,第二卡槽及第三卡槽142的宽度大于第二配合部320的宽度,因而可实现第三钩体300的转动。再进一步的,第一钩体200、第二钩体300分别设置于连接件100的两对称侧,因而使第一钩体200与第二钩体300之间的操作运动互不干涉,提高操作头的灵活性。

如图1、2及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设有第一螺杆112及两个分别与第一螺杆112相配合的第二螺母113,因而实现了与绝缘操作杆的可拆卸连接,两个第二螺母113的设置起到防松作用,有利于保证连接件100与绝缘操作杆的连接固定的可靠性。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设有第三配合部114、设置于第三配合部114的侧壁的第三螺纹孔115及与第三螺纹孔115螺纹连接的第四螺栓116,因而通过套接固定的方式实现了连接件100与绝缘操作杆的可拆卸连接,且使连接件100能与不同类型的绝缘操作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本体100的另一端还设有用于与验电器的第二连接部150,因而通过第二连接部150使该连接件能够与验电器连接固定,进一步使组装好后的操作头能进行验电操作的操作。进一步的,第二连接部150设有第二螺杆152及两个分别与第二螺杆152相配合的第三螺母154,因而实现了与验电器或拉伸组件的可拆卸连接,两个第三螺母154的设置起到防松作用,有利于保证连接固定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