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3524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智能底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底座。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底座不能对电子设备进行很好的固定,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稳定、通用性高的智能底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安放面,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放面上,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前表面适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面接触或抵接;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放面上,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所述第一支撑块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在所述安放面上,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后表面适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侧面接触或抵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后表面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底座,通过在底座本体的安放面上设置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电子设备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接触或抵接,也就是说,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可以夹持电子设备,从而可以稳固地将电子设备固定在智能底座上,并且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可活动地设置在安放面上,通过调整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之间的间距和位置,从而可以使智能底座固定或夹持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从而可以提高支撑底座的通用性。当电子设备固定于智能底座上时,智能底座可以为电子设备充电,或者智能底座控制电子设备的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块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放面上,所述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所述第一支撑块间隔开设于所述安放面上,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块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三支撑块的后表面适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侧面接触或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所述第三支撑块粘贴在所述安放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所述第三支撑块吸附在所述安放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所述第三支撑块磁吸附在所述安放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前表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后表面的倾斜角度之和为18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后表面的倾斜角度和所述第三支撑块的后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本体形成为柱形,所述柱形的顶面为所述安放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本体包括插头,所述插头露出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安放面外,所述插头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之间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本体位于所述安放面处设有多个出音孔,多个所述出音孔沿所述底座本体的周向间隔开设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底座的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底座的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底座的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底座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底座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底座和电子设备配合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底座和电子设备配合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智能底座10;

底座本体100;安放面101;插头102;出音孔103;

第一支撑块110;第一表面111;

第二支撑块120;第二表面121;

第三支撑块130;

电子设备20;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底座1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底座10包括:底座本体100、第一支撑块110和第二支撑块120。其中,底座本体100包括用于放置电子设备20的安放面101,电子设备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第一支撑块110设于安放面101上,第一支撑块110的前表面适于与电子设备20的第一侧面21接触或抵接,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一支撑块110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在安放面101上,第二支撑块120的后表面适于与电子设备20的第二侧面22接触或抵接,第一支撑块110的前表面与第二支撑块120的后表面相对设置。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底座10,通过在底座本体100的安放面101上设置第一支撑块110和第二支撑块120,电子设备20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分别与第一支撑块110和第二支撑块120接触或抵接,也就是说,第一支撑块110和第二支撑块120可以夹持电子设备20,从而可以稳固地将电子设备20固定在智能底座10上,并且第一支撑块110和第二支撑块120为可活动地设置在安放面101上,通过调整第一支撑块110和第二支撑块120之间的间距和位置,从而可以使智能底座10固定或夹持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20,从而可以提高支撑底座10的通用性。当电子设备20固定于智能底座10上时,智能底座10可以为电子设备20充电,或者智能底座10控制电子设备20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智能底座10还包括:第三支撑块130,第三支撑块130可活动地设于安放面101上,第三支撑块130、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一支撑块110间隔开设于安放面101上,第三支撑130与第二支撑块12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第三支撑块130的后表面适于与电子设备20的第二侧面接触或抵接。由此,通过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20,从而形成对电子设备20形成稳定支撑。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块110的前表面为第一表面111,第二支撑块120的后表面为第二表面121,第三支撑块130的后表面为第三表面。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当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为平面时,可以增加电子设备20与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当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为曲面时,可以增加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的粗糙程度,进而增大摩擦系数,从而可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可选地,可以在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中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的表面设置防滑胶(图未示出),也可以增强电子设备20与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进而增大摩擦系数,从而可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块120的后表面的倾斜角度和第三支撑块130的后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也就是说,第二表面1221和第三表面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由此,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与电子设备20的接触面积更大。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块110的前表面的倾斜角度与第二支撑块120的后表面的倾斜角度之和为180度。由此,第一支撑块110、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三者与电子设备2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而能增加夹持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块110、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粘贴在安放面101上。由此,可以任意调整第一支撑块110、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三者之间的间距和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20,从而增强智能底座10的通用性,并且通过粘贴的方式也利于用户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块110、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吸附在安放面101上。由此,通过吸附的方式可以方便用户在安放面101上任意调整第一支撑块110、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以夹持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块110、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磁吸附在安放面101上。由此,通过磁吸附的可以使用户便于用户调整第一支撑块110、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之间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底座本体100形成为柱形,柱形的顶面为安放面101。可选地,如图4所示,底座本体100的形状大致为圆柱形。由此,柱形的底座本体100的外形更加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底座本体100包括插头102,插头102露出于底座本体100的安放面外,插头102的位置位于第一支撑块110和第二支撑块120之间与第一支撑块110和第三支撑块130之间。由此,电子设备20的数据或者充电接口与插头102配合时,电子设备可以夹持在第一支撑块110、第二支撑块120和第三支撑块130之间,从而使电子设备20的数据或者充电接口与插头102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底座本体100位于安放面101处设有多个出音孔103,多个出音孔103沿底座本体100的周向间隔开设置。具体,多个出音孔103形成为沿底座本体100轴向间隔开设置的多组出音孔103,每组出音孔103沿底座本体100的周向间隔开设置。底座本体100可以包括语音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语音采集模块可以通过出音孔103采集外界的语音信息,并且底座本体100上的出音孔103的设置更加美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