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3370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含整流器的永磁直驱风机的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因具有储量大、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新能源发电的主要方向之一。小型风力发电具有成本低、安装灵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风力资源较好的西北部农村以及海岛、边防等大电网难以提供电力的地区。

对于并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其结构一般包括永磁直驱风机、整流器与逆变器。其中,逆变器多采用两级式拓扑结构,前级为DC-DC变换电路,负责风机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后级为DC-AC变换电路,负责并网电流的控制。该拓扑结构的缺点为功率管数目较多,因而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适用于含整流器的永磁直驱风机的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以有效提高小型风力发电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包括:第一正激变换器、第二正激变换器、LC滤波器、RCD吸收电路、LCL滤波器、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转速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第三电压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三功率管、第四功率管和MPU控制器;其中,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测量正端与永磁直驱风机中的整流器的单相输出正端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测量负端与LC滤波器的输入正端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连接;LC滤波器的输入负端与整流器的单相输出负端连接,LC滤波器的输出正端与RCD吸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LC滤波器的输出负端与第一正激变换器的输入负端连接;RCD吸收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一正激变换器的输入正端连接,RCD吸收电路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正激变换器中第一功率管的漏极以及第二正激变换器中第二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一正激变换器的输出正端与LCL滤波器的输入正端连接,第一正激变换器的输出负端与第二正激变换器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漏极与第一正激变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源极与第一正激变换器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栅极与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正激变换器的输入正端与LC滤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正激变换器的输入负端与LC滤波器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二正激变换器的输出正端与LC滤波器的输入负端连接,第二正激变换器的输出负端与第一正激变换器的输出负端连接;第四功率管的漏极与第二正激变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四功率管的源极与第二正激变换器的输出负端连接,第四功率管的栅极与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LCL滤波器的输入负端与第二正激变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LCL滤波器的输出正端与第二电流传感器的测量正端连接,LCL滤波器的输出负端与单相电网的零线接线端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MPU控制器连接;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四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MPU控制器连接;转速传感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永磁直驱风机三相输出端中的两个输出端连接,转速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的测量正端与LC滤波器中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的测量负端与第一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的测量正端与LCL滤波器中第四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的测量负端与第四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连接;第三电压传感器的测量正端与单相电网的火线接线端连接,第三电压传感器的测量负端与单相电网的零线接线端连接,第三电压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的测量正端与LCL滤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的测量负端与单相电网的火线接线端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连接;MPU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连接,还分别与转速传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第三电压传感器和第二电流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输出端连接。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LC滤波器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其中,第一电感的一端与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测量负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RCD吸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正极与RCD吸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整流器的单相输出负端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RCD吸收电路包括: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二二极管;其中,电阻的一端与LC滤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电容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电容的负极与LC滤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第一功率管的漏极以及第二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与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第一正激变换器包括:第一正激变压器、第一功率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其中,第一正激变压器的输入正端与RCD吸收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正激变压器的输入负端与第一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一正激变压器的输出正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正激变压器的输出负端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源极与LC滤波器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栅极与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LCL滤波器的输入正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正激变压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LCL滤波器的输入正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正激变压器的输出负端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二正激变换器包括:第二正激变压器、第二功率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其中,第二正激变压器的输入正端与LC滤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正激变压器的输入负端与第二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二正激变压器的输出正端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正激变压器的输出负端与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功率管的源极与LC滤波器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二功率管的栅极与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LCL滤波器的输入负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正激变压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LCL滤波器的输入负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正激变压器的输出负端连接。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LCL滤波器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四电感和第五电感;其中,第三电容的正极与第一正激变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三电容的负极与第二正激变换器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与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与第四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流传感器的测量正端连接;第四电感的一端与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第四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负极连接;第四电容的正极与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负极与第四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感的一端与第四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五电感的另一端与单相电网的零线接线端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三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为P沟道功率管。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第一功率管与第二功率管为N沟道功率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单级式拓扑结构,利用两个正激变换器在电网电压的正半波周期内与负半波周期内交替工作,并通过第三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进行并网电流换向,减少了逆变器装置中功率管的使用数目,从而提高了逆变器装置的可靠性;

2、通过对并网电流设定值的扰动实现了风力发电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从而可省去传统逆变器装置中用于最大功率跟踪的DC-DC变换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的结构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正激变换器1、第二正激变换器2、LC滤波器3、RCD吸收电路4、LCL滤波器5、第一驱动模块6、第二驱动模块7、转速传感器WT、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第一电流传感器CT1、第二电流传感器CT2、MPU控制器8、整流器9、单相电网10、永磁直驱风机GS、第一二极管~第五二极管D1~D5、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Q1~Q4、第一电容~第四电容C1~C4、第一电感~第五电感L1~L5、第一正激变压器TX1、第二正激变压器TX2、电阻R。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包括:第一正激变换器1、第二正激变换器2、LC滤波器3、RCD吸收电路4、LCL滤波器5、第一驱动模块6、第二驱动模块7、转速传感器WT、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第一电流传感器CT1、第二电流传感器CT2、第三功率管Q3、第四功率管Q4和MPU控制器8;其中,第一电流传感器CT1的测量正端与永磁直驱风机GS中的整流器9的单相输出正端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CT1的测量负端与LC滤波器3的输入正端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CT1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8连接;LC滤波器3的输入负端与整流器9的单相输出负端连接,LC滤波器3的输出正端与RCD吸收电路4的第一端连接,LC滤波器3的输出负端与第一正激变换器1的输入负端连接。

RCD吸收电路4的第二端与第一正激变换器1的输入正端连接,RCD吸收电路4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正激变换器1中第一功率管Q1的漏极以及第二正激变换器2中第二功率管Q2的漏极连接。

第一正激变换器1的输出正端与LCL滤波器5的输入正端连接,第一正激变换器1的输出负端与第二正激变换器2的输出负端连接。

第三功率管Q3的漏极与第一正激变换器1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三功率管Q3的源极与第一正激变换器1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三功率管Q3的栅极与第二驱动模块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第二正激变换器2的输入正端与LC滤波器3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正激变换器2的输入负端与LC滤波器3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二正激变换器2的输出正端与LC滤波器3的输入负端连接,第二正激变换器2的输出负端与第一正激变换器1的输出负端连接。

第四功率管Q4的漏极与第二正激变换器2的输出正端连接,第四功率管Q4的源极与第二正激变换器2的输出负端连接,第四功率管Q4的栅极与第二驱动模块7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LCL滤波器5的输入负端与第二正激变换器2的输出正端连接,LCL滤波器5的输出正端与第二电流传感器CT2的测量正端连接,LCL滤波器5的输出负端与单相电网10的零线接线端连接。

第一驱动模块6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功率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驱动模块6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功率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驱动模块6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MPU控制器8连接。

第二驱动模块7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功率管Q3的栅极连接,第二驱动模块7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四功率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驱动模块7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MPU控制器8连接。

转速传感器WT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永磁直驱风机GS三相输出端中的两个输出端连接,转速传感器WT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8连接。

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的测量正端与LC滤波器3中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的测量负端与第一电容C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8连接。

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的测量正端与LCL滤波器5中第四电容C4的正极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的测量负端与第四电容C4的负极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8连接。

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的测量正端与单相电网10的火线接线端连接,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的测量负端与单相电网10的零线接线端连接,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8连接。

第二电流传感器CT2的测量正端与LCL滤波器5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CT2的测量负端与单相电网10的火线接线端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CT2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MPU控制器8连接。

MPU控制器8分别与第一驱动模块6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驱动模块7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连接,还分别与转速传感器WT、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第三电压传感器UT3和第二电流传感器CT2的测量信号输出端连接。

LC滤波器3包括: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电流传感器CT1的测量负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RCD吸收电路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RCD吸收电路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整流器9的单相输出负端连接。

RCD吸收电路4包括:电阻R、第二电容C2和第二二极管D2;其中,电阻R的一端与LC滤波器3的输出正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LC滤波器3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第一功率管Q1的漏极以及第二功率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还与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

第一正激变换器1包括:第一正激变压器TX1、第一功率管Q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二极管D3;其中,第一正激变压器TX1的输入正端与RCD吸收电路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正激变压器TX1的输入负端与第一功率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一正激变压器TX1的输出正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正激变压器TX1的输出负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一功率管Q1的源极与LC滤波器3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一功率管Q1的栅极与第一驱动模块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LCL滤波器5的输入正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正激变压器TX1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LCL滤波器5的输入正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正激变压器TX1的输出负端连接。

第二正激变换器2包括:第二正激变压器TX2、第二功率管Q2、第四二极管D4和第五二极管D5;其中,第二正激变压器TX2的输入正端与LC滤波器3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正激变压器TX2的输入负端与第二功率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正激变压器TX2的输出正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正激变压器TX2的输出负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二功率管Q2的源极与LC滤波器3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二功率管Q2的栅极与第一驱动模块6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LCL滤波器5的输入负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二正激变压器TX2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LCL滤波器5的输入负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二正激变压器TX2的输出负端连接。

LCL滤波器5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和第五电感L5;其中,第三电容C3的正极与第一正激变换器1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负极与第二正激变换器2的输出正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正极连接;第三电感L3的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正极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流传感器CT2的测量正端连接;第四电感L4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负极连接,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负极连接;第四电容C4的正极与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负极与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感L5的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负极连接,第五电感L5的另一端与单相电网10的零线接线端连接。

上述的第三功率管Q3与第四功率管Q4为P沟道功率管。

上述的第一功率管Q1与第二功率管Q2为N沟道功率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永磁直驱风机GS的风轮直径为1.3m,额定功率为300W,额定电压为24V,额定转速800r/min,启动风速1m/s,额定风速10m/s,整流器9的型号为SQL50A/1000V。MPU控制器8选用TI公司的高性能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335;第一正激变压器TX1与第二正激变压器TX2均选用变比为12的变压器;第一功率管Q1与第二功率管Q2的型号为TK50X15J1,第三功率管Q3与第四功率管Q4的型号为FQD3P50;第一电容C1选用2200uF的电解电容,第二电容C2选用0.47uF的无极性电容,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选用0.1uf的无极性电容;第一电感L1选用1mH的电感,LCL滤波器中的第二电感L2与第四电感L4选用0.5mH的电感,第三电感L3与第五电感L5选用0.1mH的电感;第一至第五二极管D1~D5的型号为C2D05120E;电阻R选用0.1欧姆的电阻;第一驱动模块6与第二驱动模块7的型号为MCP14E4;第一至第三电压传感器UT1~UT3采用霍尔电压传感器CHV-25P;第一电流传感器CT1与第二电流传感器CT2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ACS712ELCTR-058-1;转速传感器WT采用电压过零检测式频率计。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风力发电微型逆变器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实现细节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