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间隔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3105阅读:1330来源:国知局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间隔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线导线分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间隔棒。



背景技术:

远距离、大容量的超高压输电线每相导线采用二根、四根及以上的分裂导线。目前220KV及330KV的输电线采用二分裂导线,500KV输电线采用三分裂及四分裂导线,电压高于500KV的超高压输电线采用六分裂及更多分裂的导线。为了保证分裂导线线束间距保持不变以满足电气性能,降低表面电位梯度,及在短路情况下,导线线束间不致产生电磁力,造成相互吸引碰撞,或虽引起瞬间的吸引碰撞,但事故消除后即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因而在档距中相隔一定距离安装了间隔棒。安装间隔棒对次档距的振荡和微风振动也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目前的市场上还未出现涉及±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间隔棒,因为此种情况下对线夹可能出现的位移,安全性,使用寿命,安装、拆卸的便捷性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急需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的±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间隔棒。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间隔棒,包括导线间隔棒框架、线夹压盖和线夹主体;所述导线间隔棒框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连接有线夹主体;所述线夹主体前段连接有线夹压盖;

所述线夹主体设置有固定开口和放置孔;所述线夹压盖设置有固定开口,开口方向与线夹主体的固定开口相对;

所述放置孔中设置有十字轴,十字轴四角位置设置有橡胶柱;所述导线间隔棒框架通过螺栓紧固组件穿过连接槽和线夹主体的连接通孔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紧固组件包括翻边螺栓、螺母、垫圈和弹性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线夹主体和线夹压盖的固定开口内侧设置有线夹橡胶垫,线夹主体和线夹压盖的固定开口通过线夹铰链销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夹压盖下端通过挡销和开口销穿过连接孔与线夹主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间隔棒框架上还设置有重锤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结构能提高间隔棒对导线的握力,有效的防止线夹出现位移,可以将更好的保护整体线路安全运行,提高了使用寿命,安装、拆卸更为方便,安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线夹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线夹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线间隔棒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十字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线夹压盖;2、线夹主体;3、翻边螺栓;4、螺母;5、垫圈;6、弹性垫圈;7、导线间隔棒框架;8、挡销;9、开口销;10、线夹橡胶垫;11、线夹铰链销;12、橡胶柱;13、十字轴;(101、201)、固定开口;202、放置孔;701、连接槽;702、重锤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间隔棒,包括导线间隔棒框架7、线夹压盖1和线夹主体2;所述导线间隔棒框架7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槽701;所述连接槽701内连接有线夹主体2;所述线夹主体2前段连接有线夹压盖1;

所述线夹主体2设置有固定开口201和放置孔202;所述线夹压盖1设置有固定开口101,开口方向与线夹主体2的固定开口201相对;所述固定开口(101、201)采用大圆弧结构设计,增强了防电晕能力;

所述放置孔202中设置有十字轴13,十字轴13四角位置设置有橡胶柱12;十字轴13的结构稳定性相对于一般的结构,效果好很多,而且便于固定橡胶柱12,非常好用,安装、拆卸非常方便;所述导线间隔棒框架7通过螺栓紧固组件穿过连接槽701和线夹主体2的连接通孔固定;橡胶柱12具有的良好弹性,也可以在线夹主体2与导线间隔棒框架7中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该结构能提高间隔棒对导线的握力,有效的防止线夹出现位移,可以将更好的保护整体线路安全运行,提高了使用寿命。

所述螺栓紧固组件包括翻边螺栓3、螺母4、垫圈5和弹性垫圈6;自锁功能好,不会出现松动。

所述线夹主体2和线夹压盖1的固定开口(101、201)内侧设置有线夹橡胶垫10,线夹主体2和线夹压盖1的固定开口(101、201)通过线夹铰链销11固定连接;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具有缓冲作用,防止线夹主体2和线夹压盖1在风中产生的机械力将导线磨伤而出现质量事故。

所述线夹压盖1下端通过挡销8和开口销9穿过连接孔与线夹主体2活动连接,以挡销8为转轴,线夹压盖1在固定开口(101、201)打开后,可以转动,安装、拆卸导线。

所述导线间隔棒框架7上还设置有重锤安装孔702。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