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配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396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配接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一般二次接线为了保证排线的整齐以及稳固,需要在支架上设置多个可固定线缆的固定装置,进行不同线路的扩展,传统的一般采用固定式的设计,直接对线缆进行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方式的固定和拆卸非常的麻烦,在固定时需要用到敲击设备,拆卸时需要用到拆卸设备,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且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当需要固定的线缆数量多时,一般的线缆配接器的位置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当需要固定的线缆数量少时,线缆配接器上多出的位置又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公开号CN204992495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包括支架和配线安装杆,所述支架为伸缩结构,所述配线安装杆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安装槽,该安装槽上端开口,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一“T”型活动块,该“T”型活动块位于安装槽两侧均固定安装一弹簧,所述弹簧上端面与安装槽内顶面相抵,所述“T”型活动块上端中间固定安装一配线安装圈,该配线安装圈一部分穿过安装槽上端的开口延伸到外界,所述配线安装圈为圆形结构,所述配线安装圈内圈面安装一橡胶层;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无需使用到敲击设备就能牢固的固定住线缆,且能移动线缆,大大的增加了线缆的安装和拆卸速度,使其增加了工作的效率;但该线缆配接器的安装圈安装十分复杂,而且采用弹簧的弹力固定线缆,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配接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简单快捷地固定住线缆,而且能够拼接,满足安装不同数量线缆的要求。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包括支架和套接在支架上的固定套,固定套一侧设有配线安装杆,配线安装杆一侧设有多个插杆,任一插杆插入固定套内且由螺钉固定;配线安装杆内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上设有螺杆,螺杆顶端设有手柄,螺杆底端螺纹插入到安装孔内且设有挡块;配线安装杆另一侧设有多个插入孔,任一插入孔与另一配线安装杆上的对应插杆配合并由螺钉固定。

优选地,安装孔周向设有缓冲层。

优选地,挡块下方设有橡胶垫。

优选地,橡胶垫底面呈弧状。

优选地,配线安装杆上设有用于螺钉穿入的通孔,任一插杆上设有用于与螺钉配合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配接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地通过挡块将线缆卡在安装孔内;而通过插入孔和对应插杆的配合,实现配线安装杆的拼接,满足安装不同数量线缆的要求;缓冲层和橡胶垫能缓冲对线缆的作用力,能有效地保护线缆;橡胶垫底面呈弧状,能增大与圆状线缆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线缆的位置不易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孔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配接器,包括支架1和套接在支架1上的固定套2,固定套2一侧设有配线安装杆3,配线安装杆3一侧设有多个插杆4,任一插杆4插入固定套2内且由螺钉5固定;配线安装杆3内设有安装孔6,安装孔6上设有螺杆7,螺杆7顶端设有手柄9,螺杆7底端螺纹插入到安装孔6内且设有挡块8;配线安装杆3另一侧设有多个插入孔12,任一插入孔12与另一配线安装杆3上的对应插杆4配合并由螺钉5固定。

本实施例中,安装孔6周向设有缓冲层10。挡块8下方设有橡胶垫11。橡胶垫11底面呈弧状。配线安装杆3上设有用于螺钉5穿入的通孔13,任一插杆4上设有用于与螺钉5配合的螺纹孔14。

本实施例中,在安装线缆之前,通过手柄9将螺杆7转动上升到线缆能进入到安装孔6内,然后将线缆放入到安装孔6内,通过手柄9将螺杆7转动下降,直至不能转动为止,此时,挡块8有效地将线缆卡在安装孔6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