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功率驱动模块中MOS管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3963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功率驱动模块中MOS管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通过功率驱动模块进行驱动控制,功率驱动模块包括布置于PCB板并构成三相逆变器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功率MOS管,当上桥臂或下桥臂的单个功率MOS管的电流或耗散功率不满足设计需求时就需将多个功率MOS管并联连接,以提高其功率性能。功率MOS管自身具有正的温度系数,在并联时可以起到自均流的效果,一般小于5个功率MOS管并联时容易在不采取特殊布局及处理的情况下实现较好的均流度,但是当大于8个功率MOS管的并联应用中,由于车用功率驱动模块功率大的特点,普通直接并联的方式不能满足均流性能,易导致功率MOS管的故障或损坏,影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驱动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功率驱动模块中MOS管的布置结构,本结构确保多个并联功率MOS管的均流度,避免功率MOS管的故障或损坏,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电机的驱动控制性能,杜绝了均流度差导致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功率驱动模块中MOS管的布置结构包括设有接插件的PCB板、A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A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B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B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C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和C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以及直流正极矩形铜条、直流负极矩形铜条、直流正极输入铜环、直流负极输入铜环和交流输出铜环;

所述PCB板自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组直流母线正铜箔和直流母线负铜箔、第二组直流母线正铜箔和直流母线负铜箔、第三组直流母线正铜箔和直流母线负铜箔,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正铜箔与直流母线负铜箔之间设有交流A相输出铜箔,所述第二组直流母线正铜箔与直流母线负铜箔之间设有交流B相输出铜箔,所述第三组直流母线正铜箔与直流母线负铜箔之间设有交流C相输出铜箔;

所述A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成排设于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正铜箔上并且各功率MOS管的漏极连接该铜箔,所述A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成排设于所述交流A相输出铜箔上并且各功率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负铜箔,所述A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的源极和A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交流A相输出铜箔,所述A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和A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的栅极经所述PCB板细线连接至所述接插件;

所述B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成排设于所述第二组直流母线正铜箔上并且各功率MOS管的漏极连接该铜箔,所述B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成排设于所述交流B相输出铜箔上并且各功率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组直流母线负铜箔,所述B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的源极和B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交流B相输出铜箔,所述B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和B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的栅极经所述PCB板细线连接至所述接插件;

所述C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成排设于所述第三组直流母线正铜箔上并且各功率MOS管的漏极连接该铜箔,所述C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成排设于所述交流C相输出铜箔上并且各功率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组直流母线负铜箔,所述C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的源极和C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交流C相输出铜箔,所述C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和C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的栅极经所述PCB板细线连接至所述接插件;

所述直流正极矩形铜条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正铜箔、第二组直流母线正铜箔和第三组直流母线正铜箔上并且位于该铜箔上的功率MOS管上方,所述直流负极矩形铜条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负铜箔、第二组直流母线负铜箔和第三组直流母线负铜箔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交流A相输出铜箔上的功率MOS管下方、交流B相输出铜箔上的功率MOS管下方和交流C相输出铜箔上的功率MOS管下方,所述直流正极输入铜环和直流负极输入铜环分别设于所述各组直流母线正铜箔两端和各组直流母线负铜箔两端,所述交流输出铜环分别设于所述交流A相输出铜箔、交流B相输出铜箔和交流C相输出铜箔上。

进一步,所述各直流母线正铜箔上的多个功率MOS管分组布置,相邻组功率MOS管之间设有连接所述直流母线铜箔的直流正极输入铜环;所述各相输出铜箔上的多个功率MOS管分组布置,相邻组功率MOS管之间设有连接该相输出铜箔的交流输出铜环。

进一步,所述各功率MOS管是单面铝基板贴片封装的功率MOS管。

由于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功率驱动模块中MOS管的布置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结构在PCB板上设置三组直流母线正负铜箔并在其间设置交流三相输出铜箔,直流母线正铜箔上设置各上桥臂的多个功率MOS管,交流三相输出铜箔上分别设置各下桥臂的多个功率MOS管,各MOS管的电极按三相桥式逆变器原理连接,各直流母线正铜箔上多个功率MOS管上方设有直流正极矩形铜条,各直流母线负铜箔上设有直流负极矩形铜条,直流正负极输入铜环分别设于各直流母线正负铜箔两端,交流输出铜环设于各相输出铜箔上。本结构确保多个并联功率MOS管的均流度,避免功率MOS管的故障或损坏,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电机的驱动控制性能,杜绝了均流度差导致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功率驱动模块中MOS管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功率驱动模块中MOS管的布置结构包括设有接插件10的PCB板1、A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11、A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12、B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21、B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22、C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31和C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32,以及直流正极矩形铜条2、直流负极矩形铜条3、直流正极输入铜环4、直流负极输入铜环5和交流输出铜环6;

所述PCB板自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组直流母线正铜箔13和直流母线负铜箔14、第二组直流母线正铜箔23和直流母线负铜箔24、第三组直流母线正铜箔33和直流母线负铜箔34,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正铜箔13与直流母线负铜箔14之间设有交流A相输出铜箔15,所述第二组直流母线正铜箔23与直流母线负铜箔24之间设有交流B相输出铜箔25,所述第三组直流母线正铜箔33与直流母线负铜箔34之间设有交流C相输出铜箔35;

所述A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11成排设于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正铜箔13上并且各功率MOS管11的漏极连接该铜箔13,所述A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12成排设于所述交流A相输出铜箔15上并且各功率MOS管1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负铜箔14,所述A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11的源极和A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12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交流A相输出铜箔15,所述A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11和A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12的栅极经所述PCB板1细线连接至所述接插件10;

所述B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21成排设于所述第二组直流母线正铜箔23上并且各功率MOS管21的漏极连接该铜箔23,所述B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22成排设于所述交流B相输出铜箔25上并且各功率MOS管2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组直流母线负铜箔24,所述B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21的源极和B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22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交流B相输出铜箔25,所述B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21和B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22的栅极经所述PCB板1细线连接至所述接插件10;

所述C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31成排设于所述第三组直流母线正铜箔33上并且各功率MOS管31的漏极连接该铜箔33,所述C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32成排设于所述交流C相输出铜箔35上并且各功率MOS管3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组直流母线负铜箔34,所述C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31的源极和C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32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交流C相输出铜箔35,所述C相上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31和C相下桥臂多个并联的功率MOS管32的栅极经所述PCB板1细线连接至所述接插件10;

所述直流正极矩形铜条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正铜箔13、第二组直流母线正铜箔23和第三组直流母线正铜箔33上并且位于该铜箔上的功率MOS管上方,所述直流负极矩形铜条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组直流母线负铜箔14、第二组直流母线负铜箔24和第三组直流母线负铜箔34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交流A相输出铜箔15上的功率MOS管12下方、交流B相输出铜箔25上的功率MOS管22下方和交流C相输出铜箔35上的功率MOS管32下方,所述直流正极输入铜环4和直流负极输入铜环5分别设于所述各组直流母线正铜箔两端和各组直流母线负铜箔两端,所述交流输出铜环6分别设于所述交流A相输出铜箔15、交流B相输出铜箔25和交流C相输出铜箔35上。

优选的,所述各直流母线正铜箔13、23、33上的多个功率MOS管11、21、31分组布置,相邻组功率MOS管之间设有连接所述直流母线铜箔的直流正极输入铜环4;所述各相输出铜箔15、25、35上的多个功率MOS管12、22、32分组布置,相邻组功率MOS管之间设有连接该相输出铜箔的交流输出铜环6。

优选的,所述各功率MOS管是单面铝基板贴片封装的功率MOS管。

本结构中功率驱动模块三相逆变器上桥臂和下桥臂并联的多个功率MOS管可达12个,各功率MOS管采用单面铝基板贴片技术设置于PCB板的相应铜箔上实现大功率输出,功率转接端子采用多个直流正极输入铜环、直流负极输入铜环和交流输出铜环均匀布局,直流电源通过设于直流母线正铜箔和直流母线负铜箔上的直流正极输入铜环、直流负极输入铜环输入,而三相驱动电流经设于交流A相输出铜箔、交流B相输出铜箔和交流C相输出铜箔上的交流输出铜环输出,提高了功率端子的可靠性;同时采用矩形铜条并联焊接在PCB板功率走线的铜箔上,矩形铜条的低阻抗特性减小了每个功率MOS管的走线阻抗差异,减小功率走线的寄生参数,矩形铜条增强了功率MOS管的导热效果,减少功率走线的寄生电感,提高了功率MOS管及功率走线的过电流能力,减小功率MOS管的电压应力。本结构使得每个功率MOS管的功率回路走线长度趋于一致,从而提高三相逆变器上下桥臂并联的多个功率MOS管的均流度,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电机的驱动控制性能,杜绝了均流度差导致的安全隐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