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847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移动终端、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充电器,都是按照BC1.2规范,输出电压为5V,通过D-/D+短接,识别为DCP(Digitally Controlled Potentiometers数字电位器)端口,从而开始充电。

现有的技术并没有进行任何标配充电器的识别,充电电流完全按照标配充电器的电流进行设置,这样容易损伤移动终端。另外,由于市面上存在一些劣质充电器,引起移动终端的EOS(Electrical Over Stress电气过应力),从而会减弱甚至损坏移动终端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可以避免在充电过程中由于使用了非标配充电器而引起移动终端的电气过应力,从而可以避免移动终端的性能被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于连接至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口,以接收充电电压,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控制组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以及充电电池;所述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电池,所述控制组件从所述充电接口接收充电电压并输出充电电流至所述充电电池;所述控制组件还通过所述切换开关连接至所述充电接口;其中,在所述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切换开关切换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以调整所述充电电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用于给上述的移动终端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包括:逻辑控制单元、控制芯片以及所述充电接口;所述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一接脚与第二接脚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接口的第一信号端与第二信号端;所述控制芯片分别连接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接脚与所述充电接口的电压输出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与充电电池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连接至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口,以接收充电电压并输出充电电池至所述充电电池,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充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根据USB协议检测所述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当检测到所述充电装置不是PC端时,判定所述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且控制所述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预设值;当检测到所述充电电压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通过所述切换开关将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通过所述第二导通路径发送充电电压切换信号至所述充电装置,以控制所述充电装置将所述充电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值;再次检测所述充电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当检测到所述充电电压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判定所述充电器为非标配充电器,且控制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移动终端内设置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并在充电装置内设置逻辑控制单元,在使用充电装置给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对充电电压进行检测,根据充电电压判断充电装置是否为非标配充电装置,当充电装置是标配充电装置或者是PC端时,正常充电,当充电装置不是标配充电装置时,限制充电电流,从而避免在充电过程中由于使用非标配充电器而导致充电电压或者充电电流过大引起移动终端的电气过应力,进而避免移动终端的性能被损坏。

另外,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处理器与充电芯片;所述充电芯片的充电接脚连接所述充电接口的电压输出端,以接收所述充电电压;所述充电芯片的电流输出接脚连接所述充电电池,以输出所述充电电流至所述充电电池;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接脚,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入输出接脚,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连接所述充电接口的第一信号端;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充电芯片连接,并通过所述充电芯片读取所述充电电压。本实施例提供了控制组件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而且易于实现。

另外,所述切换开关分别是第一切换开关与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接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入输出接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连接所述充电接口的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接脚,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入输出接脚,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连接所述充电接口的第二信号端。通过设置两个切换开关,在切换移动终端与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时,可以任意选择两个切换开关中的一个进行切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

另外,所述切换开关包括第一接脚、第二接脚以及第三接脚;当所述第三接脚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脚时,形成所述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当所述第三接脚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脚时,形成所述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

所述通过所述切换开关将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中,具体包括:控制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本实施例提供了通过切换开关将控制组件与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另外,所述切换开关分别是第一切换开关与第二切换开关,所述通过所述切换开关将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中,具体包括: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或者,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本实施例提供了通过切换开关将控制组件与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的另外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更加灵活多变。

另外,所述切换开关分别是第一切换开关与第二切换开关;所述根据USB协议检测所述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中,具体包括: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充电装置;若判断出通过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从所述充电装置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对应的确认信号,则判定所述充电装置为所述PC端。本实施例提供了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100,用于连接至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口6,以接收充电电压,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包括:控制组件1、至少一个切换开关2以及充电电池3,如图1所示。

控制组件1通过切换开关2连接至充电接口6,控制组件1还连接充电电池3,控制组件1从充电接口6接收充电电压并输出充电电流至充电电池3;其中,在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组件1通过切换开关2切换控制组件1与充电接口6之间的导通路径,以调整充电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2可以采用单刀双掷开关,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电子开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值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4.5V,控制组件1从充电接口6接收充电电压,并判断该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如4.5V),当该充电电压大于4.5V时,通过切换开关2将移动终端100与充电接口6之间的第一导通路径导通,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充电装置通过第一导通路径为移动终端100进行充电,当该充电电压不大于4.5V时,通过切换开关2将移动终端100与充电接口6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这种情况下,控制组件1通过第二导通路径给充电装置发送用于调整充电电压的控制信号,充电装置接收到控制信号之后,调整输出的充电电压。

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在移动终端内增加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可以将控制组件与充电接口之间在两个不同的导通路径之间切换,便于在充电电压不大于预设值时,及时调整充电电压,有利于保护充电中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100。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细化,细化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控制组件1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组件1包括处理器11与充电芯片12;充电芯片12的充电接脚121连接充电接口6的电压输出端63,以接收充电电压;充电芯片12的电流输出接脚122连接充电电池3,以输出充电电流至充电电池3;切换开关2的第一接脚21连接处理器11的第一信号接脚111,切换开关2的第二接脚22连接处理器11的第一输入输出接脚112,切换开关2的第三接脚23连接充电接口6的第一信号端61;处理器11与充电芯片12连接,并通过充电芯片12读取充电电压。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接口6可以是USB口,电压输出端63可以是VBUS端,第一信号端61可以是D+端或者D-端中的一个,当第一信号端61是D+端时,处理器11的第一信号接脚111为D+信号接脚,则充电接口6的D-端直接连接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当第一信号端61是D-端时,处理器11的第一信号接脚111为D-信号接脚,则充电接口6的D+端直接连接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处理器11的第一输入输出接脚112为一个通用的GPIO接脚。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值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4.5V,处理器11通过充电芯片12读取充电电压,并判断该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如4.5V),当该充电电压大于4.5V时,第一信号端61通过切换开关2与第一信号接脚111导通(即切换开关2的第一导通路径导通),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充电装置通过切换开关2的第一导通路径为移动终端100进行充电,当该充电电压不大于4.5V时,第一信号端61通过切换开关2与第一输入输出接脚112导通(即切换开关2的第二导通路径导通),这种情况下,控制组件1通过切换开关2的第二导通路径给充电装置发送用于调整充电电压的控制信号,充电装置接收到控制信号之后,调整输出的充电电压。

本实施例提供了控制组件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而且易于实现。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100。第三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2可以有两个个,如图3所示。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的切换开关有两个,分别是第一切换开关21与第二切换开关22。

第一切换开关21的第一接脚连接211连接处理器11的第一信号接脚111,第一切换开关21的第二接脚212连接处理器11的第一输入输出接脚112,第一切换开关21的第三接脚213连接充电接口6的第一信号端61。

第二切换开关22的第一接脚连接221处理器11的第二信号接脚113,第二切换开关22的第二接脚222连接处理器11的第二输入输出接脚114,第二切换开关22的第三接脚223连接充电接口6的第二信号端62。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接口6可以是USB接口,第一信号端61可以是D+端或者D-端中的一个,第二信号端62为D+端或者D-端中的另外一个,第一信号接脚111为与第一信号端61对应的接脚,第二信号接脚113为与第二信号端62对应的接脚,第一输入输出接脚112和第二输入输出接脚114均为通用的GPIO接脚,以第一信号端61为D+端进行说明,第二信号端62为D-端,第一信号接脚111为D+信号接脚,第二信号接脚113为D-信号接脚。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值也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4.5V,处理器11通过充电芯片12读取充电电压,并判断该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如4.5V),当该充电电压大于4.5V时,第一信号端61通过第一切换开关21与第一信号接脚111导通(即第一切换开关21的第一导通路径导通)且第二信号端62通过第二切换开关22与第二信号接脚113导通(即第二切换开关22的第一导通路径导通),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充电装置通过USB连接线为移动终端100进行充电;当该充电电压不大于4.5V时,第一信号端61通过第一切换开关21与第一输入输出接脚112导通(即第一切换开关21的第二导通路径导通),或者,第二信号端62通过第二切换开关22与第二输入输出接脚114导通(即第二切换开关22的第二导通路径导通),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切换开关21的第二导通路径或者通过第二切换开关22的第二导通路径给充电装置发送用于调整充电电压的控制信号,充电装置接收到控制信号之后,调整输出的充电电压。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切换开关,在需要给充电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以调整输出的充电电压时,可以任意选择两个切换开关中的一个进行切换,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更加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用于给第一、第二或者第三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充电,本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包括:逻辑控制单元7、控制芯片8以及充电接口6,如图4所示。

具体的,逻辑控制单元7的第一接脚71与第二接脚72分别连接充电接口6的第一信号端61与第二信号端62;控制芯片8分别连接于逻辑控制单元7的第三接脚73与充电接口6的电压输出端63。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接口6可以为USB接口,电压输出端63为VBUS端,第一信号端61可以是D+端或者D-端中的一个,第二信号端62为D+端或者D-端中的另外一个,第一接脚71为与第一信号端61对应的接脚,第二接脚72为与第二信号端62对应的接脚,以第一信号端61为D+端进行说明,则第二信号端62为D-端,则第一接脚71为D+接脚,第二接脚72为D-接脚,本实施例中的逻辑控制单元7接收到控制组件1发来的控制信号之后,给控制芯片8发送用于调整电压的信号,然后控制芯片8根据接收到的用于调整电压的信号调整输出的充电电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过在充电装置中设置逻辑控制单元,便于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的充电电压,有利于保护充电中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与充电电池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于连接至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口,以接收充电电压并输出充电电池至充电电池,本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包括一个切换开关为例进行说明,充电方法的流程如图5所示,具体如下:

在步骤501中,判断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方例中的第一预设值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4.5V,则本步骤中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充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进入步骤502,否则说明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进入步骤504。

在步骤502中,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具体的说,本步骤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检测到充电装置是为PC端,则进入步骤507进行正常充电,否则说明检测到充电装置不是PC端,则进入步骤503。

在步骤503中,判定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且控制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第二预设值也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500mA,当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控制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预设值,可以限制充电电流,避免因使用非标配充电器充电时,由于充电电流过大引起移动终端的电气过应力,进而避免移动终端的性能被损坏。

在步骤504中,通过切换开关将移动终端与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其中,当第二导通路径导通时,移动终端和充电装置之间可以进行控制信号的传输。

在步骤505中,通过第二导通路径发送充电电压切换信号至充电装置,以控制充电装置将充电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第三预设值也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第三预设值应大于第一预设值,比如5V。

在步骤506中,检测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具体的说,本步骤中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充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说明充电装置为标配充电器,则进入步骤507,否则说明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说明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则进入步骤503。

在步骤507中,正常充电。

相对于现有技术,在使用充电装置给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对充电电压进行检测,根据充电电压判断充电装置是否为非标配充电装置,当充电装置是标配充电装置或者是PC端时,正常充电,当充电装置不是标配充电装置时,限制充电电流,从而避免在充电过程中由于使用非标配充电器而导致充电电压或者充电电流过大引起移动终端的电气过应力,进而避免移动终端被损坏,提高移动终端的性能。

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与第一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涉及一种充电方法,本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细化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了通过切换开关将控制组件与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包括第一接脚、第二接脚以及第三接脚;当第三接脚连接于第一接脚时,形成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当第三接脚连接于第二接脚时,形成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本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如图6所示,具体如下:

在步骤601中,判断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方例中的第一预设值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4.5V,则本步骤中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充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进入步骤602,否则说明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进入步骤604。

在步骤602中,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具体的说,本步骤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检测到充电装置是为PC端,则进入步骤607进行正常充电,否则说明检测到充电装置不是PC端,则进入步骤603。

在步骤603中,判定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且控制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第二预设值也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500mA,当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控制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预设值,可以限制充电电流,避免因使用非标配充电器充电时,由于充电电流过大引起移动终端的电气过应力,进而避免移动终端的性能被损坏。

在步骤604中,控制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具体的说,通过将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可以实现将移动终端与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

在步骤605中,通过第二导通路径发送充电电压切换信号至充电装置,以控制充电装置将充电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第三预设值也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第三预设值应大于第一预设值,比如5V。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向充电装置发送用于将充电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值的控制信号,充电装置根据该控制信号将充电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值,然后移动终端接收充电装置输出的第三预设值的充电电压。

在步骤606中,检测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具体的说,本步骤中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充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说明充电装置为标配充电器,则进入步骤607,否则说明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说明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则进入步骤603。

在步骤607中,正常充电。

由于第二实施例与本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例可与第二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一种充电方法,本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了通过切换开关将控制组件与充电接口之间的导通路径从第一导通路径切换至第二导通路径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分别是第一切换开关与第二切换开关,本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如图7所示,具体如下:

在步骤701中,判断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方例中的第一预设值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4.5V,则本步骤中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充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进入步骤702,否则说明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进入步骤704。

在步骤702中,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具体的说,本步骤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检测到充电装置是为PC端,则进入步骤707进行正常充电,否则说明检测到充电装置不是PC端,则进入步骤703。

在步骤703中,判定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且控制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第二预设值也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500mA,当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控制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预设值,可以限制充电电流,避免因使用非标配充电器充电时,由于充电电流过大引起移动终端的电气过应力,进而避免移动终端的性能被损坏。

在步骤704中,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或者,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可以将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切换到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通过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可以将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切换到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

在步骤705中,通过第二导通路径发送充电电压切换信号至充电装置,以控制充电装置将充电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第三预设值也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第三预设值应大于第一预设值,比如5V,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发送充电电压切换信号至充电装置,也可以通过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发送充电电压切换信号至充电装置。

在步骤706中,检测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具体的说,本步骤中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充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说明充电装置为标配充电器,则进入步骤707,否则说明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说明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则进入步骤703。

在步骤707中,正常充电。

本实施例为与第三实施例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与第三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第三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三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涉及一种充电方法,本实施例在第七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主要细化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了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分别是第一切换开关与第二切换开关,分别通过第一切换开关与第二切换开关在移动终端与充电接口之间形成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与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本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如图8所示,具体如下:

在步骤801中,判断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方例中的第一预设值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4.5V,则本步骤中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充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进入步骤802,否则说明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进入步骤804。

在步骤802中,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具体的说,本步骤包括子步骤8021和子步骤8022。

在子步骤8021中,通过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发送检测信号至充电装置。

在子步骤8022中,判断是否可以通过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从充电装置接收到检测信号对应的确认信号。具体的说,本步骤中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可以通过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从接收到对应的确认信号,则判定充电装置为PC端,则进入步骤807,否则说明不能通过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从接收到对应的确认信号,则判定充电装置不是PC端,则进入步骤80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开关与第二切换开关的初始状态均为第一导通路径导通,即,在开始充电时,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导通且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导通。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切换开关和/或第二切换开关的初始状态非为第一导通路径导通,则在进行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之前,先要控制第一切换开关与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导通路径均处于导通状态。

在步骤803中,判定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且控制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第二预设值也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比如500mA,当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控制充电电流小于第二预设值,可以限制充电电流,避免因使用非标配充电器充电时,由于充电电流过大引起移动终端的电气过应力,进而避免移动终端的性能被损坏。

在步骤804中,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或者,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可以将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切换到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通过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从与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的连接状态切换到与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的连接状态,可以将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一导通路径切换到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

在步骤805中,通过第二导通路径发送充电电压切换信号至充电装置,以控制充电装置将充电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值。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第三预设值也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程序中设定,第三预设值应大于第一预设值,比如5V。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发送充电电压切换信号至充电装置,也可以通过第二切换开关对应的第二导通路径发送充电电压切换信号至充电装置。

在步骤806中,检测充电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具体的说,本步骤中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充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说明充电装置为标配充电器,则进入步骤807,否则说明充电电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说明充电装置为非标配充电器,则进入步骤803。

在步骤807中,正常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切换开关也可以为一个,该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可以连接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也可以连接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当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连接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时,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连接处理器的GPIO接脚,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连接充电接口的D+端,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直接连接充电接口的D-端,在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时,可以通过切换开关的第一导通路径(即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与充电接口的D+端导通)发送检测信号至充电装置,然后判断是否可以通过D-信号接脚与D-端之间的路径从充电装置接收到检测信号对应的确认信号;当切换开关的第一接脚连接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时,切换开关的第二接脚连接处理器的GPIO接脚,切换开关的第三接脚连接充电接口的D-信号端,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直接连接充电接口的D+端,在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时,可以通过D+信号接脚与D+端之间的路径发送检测信号至充电装置,然后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切换开关的第一导通路径(即处理器的D-信号接脚与充电接口的D-端导通)从充电装置接收到检测信号对应的确认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了根据USB协议检测充电装置是否为PC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