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压电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4081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电压电复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电压电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热电装置是基于利用半导体的seebeck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备无运动部件、体积小、重量轻、无噪音、无污染的优点,同时低品位的热能(<350℃)难于回收成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难点之一。因此,热电发电作为一种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成为国际上竞相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将对人类世纪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热电发电器件虽无运动部件,当其应用到低品位废热发电上,如:汽车尾气、发动机、垃圾燃烧、工厂废热、家用木炭炉、热水器等,废热的温度变化大且快。热电模块必须经受热端从室温-40℃~100℃到使用温度-40℃~400℃,冷端在-40℃~200℃的热冲击。如热水器中,当加热时,会使保温室内压力变大,且温度升高,使热电器件存在热胀冷缩现象,而热电装置在热冲击下而引起的热应力难于释放,造成焊点松动直至脱落,进而影响器件的寿命。如何释放热电发电器件在低品位热源回收中热冲击的热应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保证其性能稳定寿命长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在技术理论和实验证明上都是扩展热电发电的使用领域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且已知热电变换元件利用通过对离开间隔的部位赋予温度差、使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电位差的塞贝克效应,温度差越大则发电量也越大。这样的热电变换元件以将多个接合的热电变换元件模组的形态使用。在这种发电装置中,如上述那样,已知对热电变换模组赋予的温度差越大则发电量越大、发电性能越提高。作为将热电变换模组的温度差取较大的对策之一,使夹着热电变换模组配设的加热侧及冷却侧的板部件相对于热电变换模组以均匀的状态紧贴、提高经由这些板部件的热传导度是有效的。例如在特开2009-088408号公报中记载那样,能够使用系杆或螺母这样的连结用的部件使各板部件以加压状态紧贴在热电变换模组上。但是,如果使用这样的部件,则难以以均匀的压力将板部件向热电变换模组加压,此外,装置的结构变复杂或成本提高。此外,有在设计或构思的自由度上发生限制的情况,进而,还有在使想要尽可能实现轻量化的装置装备的情况下变得不利的问题。

另外,只是存在使用热电装置收集能量,其能量回收率不高,机械能量浪费较多,而压电装置也是一种新型的回收能量的一种途径,可有效回收机械能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电压电复合装置,可以提高热电装置的稳定性,以及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形成一种新型高效的能量转换集成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压电复合装置,其包括热电装置和压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电装置包括上热电装置和下热电装置,压电装置设置在上热电装置与下热电装置之间,在压电装置与热电装置之间还设有缓冲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为弹簧或弹性板或弹性框,进一步地,缓冲装置两侧设置固定部件,用于支撑固定缓冲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内设置冷却部件,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部件为冷却管或冷却板。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内设置导热部件。

具体地,所述导热部件为t型结构,包括导热板面和柱型结构,所述柱型结构与缓冲装置连接,所述导热板面设置于缓冲装置内部与热电装置接触一侧,或导热板面设置于缓冲装置外部并置于缓冲装置和热电装置之间。

进一步,所述上热电装置与下热电装置均相对固定在内置板上。

进一步,所述热电装置两侧设置限位缓冲部件,或导热部件两侧设置限位缓冲部件。

具体地,所述限位缓冲部件为v型钢板,所述限位缓冲部件在上下左右具有缓冲作用,所述限位缓冲部件一方面可以起到限制导热部件和热电装置,或起到限制热电装置的作用,同时能够起到上下左右缓冲作用,用于热电装置膨胀而导致的挤压变形。

进一步,在热电装置与压电装置之间还可设置绝缘部件。

进一步,所述热电装置可包括高温部模块和低温部模块。

进一步,所述热电装置可包括多个热电单元。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热电装置的冷却侧的板部件相对于热电装置的紧贴性提高;另外,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可以缓冲对热电装置的热冲击,提高的热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上下两个热电装置之间设置压电装置,可转换机械能,提高能量回收率;此外,将冷却部件设置在缓冲件中,一方面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热对压电装置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热电压电复合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热电压电复合装置的分解图一。

图3是本发明的热电压电复合装置的分解图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缓冲装置中设置冷却部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缓冲装置中设置冷却部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热电压电复合装置发电电路示意图。

其中:1-上流通管;2-上流通管内壁;3-上热电装置;4-上缓冲装置;5-压电装置;6-上限位缓冲部件;7-上刚性部件;8-固定部件;9-下缓冲装置;10-下刚性部件;11-下热电装置;12-下流通管内壁;13-下流通管;14-下限位缓冲部件;15-冷却部件;16-孔状结构;17-导热部件;18-柱型结构。

具体实施方法

如图1-3、图5-6所示,热电压电复合装置包括热电装置和压电装置5,热电装置包括上热电装置3和下热电装置11,压电装置5设置在上热电装置3与下热电装置11之间,在压电装置5与热电装置之间还设有缓冲装置。

以上为本发明的核心内容,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可以缓冲对热电装置的热冲击,提高的热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上下两个热电装置之间设置压电装置,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高能量回收率。

具体地,热电压电复合装置包括用于流通热流的上流通管1和下流通管13,上流通管内壁2和下流通管内壁12的外侧分别紧贴设置上热电装置3和下热电装置11,焊接于上流通管内壁2外侧的上刚性部件7,焊接于下流通管内壁12外侧的下刚性部件10,刚性部件用于支撑热电装置;在上热电装置3与压电装置5之间还设有上缓冲装置4,在下热电装置11与压电装置5之间还设有下缓冲装置9。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缓冲装置4和下缓冲装置9为弹性框,所述弹性框为中空结构;作为变形,上缓冲装置4和下缓冲装置9还可以为弹簧、弹性板或其他具有缓冲功能的部件。

此外,为了减少热电装置的热量对压电装置的影响,上缓冲装置4和下缓冲装置9内还设有冷却部件15,冷却部件15可以为热电装置的提供冷却侧;冷却部件15可为套接在缓冲装置内的一个或多个弯曲管或直通管,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冷却部件15为套接在缓冲装置内的一个弯曲管。

作为优选,缓冲装置内设置导热部件17,所述导热部件17为t型结构,包括导热板面和柱型结构18,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上设置多个孔结构16,所述孔结构16与柱型结构18相匹配,导热部件17通过柱型结构18和孔结构16固定于缓冲装置内,所述导热板面设置于缓冲装置外部并置于缓冲装置4和热电装置之间。导热部件17可以设置于上缓冲装置4内和/或下缓冲装置9内,本实施例中,上缓冲装置4内和下缓冲装置9均设置导热部件17。这样以提高冷却的面积,以便于为热电装置提供良好地冷却侧;此外,还可以增加导热部件17与缓冲装置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作为变形,所述导热板面还可以设置于缓冲装置内部与热电装置接触一侧。

进一步地,在导热板面两侧设有两个相对的上限位缓冲部件6,下导热板面两侧设有两个相对的下限位缓冲部件14,如图1和图2所示,上限位缓冲部件6和下限位缓冲部件14为v型钢板;上限位缓冲部件6和下限位缓冲部件14的另外一侧设有固定部件8,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8贯穿于压电装置5周围,固定部件8具有固定上限位缓冲部件6和下限位缓冲部件14的作用,同时用于固定支撑压电装置5;限位缓冲部件在上下左右具有缓冲作用,一方面可以起到限制导热部件和热电装置,同时能够起到上下左右缓冲作用,用于热电装置膨胀而导致的挤压变形。作为变形,上限位缓冲部件6和下限位缓冲部件14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上热电装置3和下热电装置11两侧,用于限制热电装置,及热电装置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变形。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8为一体结构,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8为一体结构,其可固定压电装置5;作为变形,固定部件8也可为可拆卸的结构,如图3,其一部分与刚性部件相连接,起到支撑作用。

此外,为了减少热电装置对压电装置的影响,还可在上缓冲装置4和下缓冲装置9上设置有绝缘部件。

热电装置可包括多个热电单元串联或并联,且每一热电单元可包括高温部模块和低温部模块,以提高热电转换率。压电装置5也包括压电层,设置在压电层两侧的上下电极。

其中工作原理为:当流通热流的上流通管1内流过热流时,上流通管1内的温度变高,上流通管内壁2会将热传递给紧靠上流通管内壁2的上热电装置3上,使上热电装置3的加热侧加热,而在上热电装置3的下侧设有上缓冲装置4内的冷却部件15以提供冷却侧,使热电装置产生温差,进而会发电,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产生的电能会经输出电路的调理和控制后,输出到电源存储或控制电路,以备后期向负载供电。同理,下流通管13内流过热流时,下流通管13内的温度变高,下流通管内壁12会将热传递给靠近下流通管内壁12的下热电装置11,使下热电装置11的加热侧加热,而在下热电装置11的下侧设有下缓冲装置9内的冷却部件15以提供冷却侧,使热电装置产生温差,进而会发电,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产生的电能会经输出电路的调理和控制后,输出到电源存储或控制电路,以备后期向负载供电。

当上流通管1和下流通管13中的至少一个流通热流时,流通管内的温度变高,管内气压也会变大,导致流通管内壁既产生热胀冷缩,且又会产生向外的压力,使流通管内部向外侧施加压力,即会挤压紧靠热流管内壁的上热电装置3或/和下热电装置11,而上热电装置3下设有上缓冲装置4,继而上热电装置3会挤压上缓冲装置4,上缓冲装置4会将压力传递给压电装置5上端;而下热电装置11上部设有下缓冲装置9,继而下热电装置11会挤压下缓冲装置9,下缓冲装置9会将压力传递给压电装置5下端,压电装置5受到压力的作用会变形,进而会发电,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产生的电能会经输出电路的调理和控制后,输出到电源存储或控制电路,以备后期向负载供电,如图6所示。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热电压电复合装置包括热电装置和压电装置5,热电装置包括上热电装置3和下热电装置11,压电装置5设置在上热电装置3与下热电装置11之间,在压电装置5与热电装置之间还设有缓冲装置。

以上为本发明的核心内容,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可以缓冲对热电装置的热冲击,提高的热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上下两个热电装置之间设置压电装置,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高能量回收率。

具体地,热电压电复合装置包括用于流通热流的上流通管1和下流通管13,上流通管内壁2和下流通管内壁12的外侧分别紧贴设置上热电装置3和下热电装置11,焊接于上流通管内壁2外侧的上刚性部件7,焊接于下流通管内壁12外侧的下刚性部件10,刚性部件用于支撑热电装置;在上热电装置3与压电装置5之间还设有上缓冲装置4,在下热电装置11与压电装置5之间还设有下缓冲装置9。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缓冲装置4和下缓冲装置9为弹性框,所述弹性框为中空结构;作为变形,上缓冲装置4和下缓冲装置9还可以为弹簧、弹性板或其他具有缓冲功能的部件。

此外,为了减少热电装置的热量对压电装置的影响,上缓冲装置4和下缓冲装置9内还设有冷却部件15,冷却部件15可以为热电装置的提供冷却侧;冷却部件15可为套接在缓冲装置内的一个或多个弯曲管或直通管或冷却板,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冷却部件15为套接在缓冲装置内的一个弯曲管。

作为优选,缓冲装置内设置导热部件17,所述导热部件17为t型结构,包括导热板面和柱型结构18,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上设置多个孔结构16,所述孔结构16与柱型结构18相匹配,导热部件17通过柱型结构18和孔结构16固定于缓冲装置内,所述导热板面设置于缓冲装置外部并置于缓冲装置4和热电装置之间。导热部件17可以设置于上缓冲装置4内和/或下缓冲装置9内,本实施例中,上缓冲装置4内和下缓冲装置9均设置导热部件17。这样以提高冷却的面积,以便于为热电装置提供良好地冷却侧;此外,还可以增加导热部件17与缓冲装置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作为变形,所述导热板面还可以设置于缓冲装置内部与热电装置接触一侧。

进一步地,在导热板面两侧设有两个相对的上限位缓冲部件6,下导热板面两侧设有两个相对的下限位缓冲部件14,如图1和图3所示,上限位缓冲部件6和下限位缓冲部件14为v型钢板;上限位缓冲部件6和下限位缓冲部件14的另外一侧设有固定部件8,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8贯穿于压电装置5周围,固定部件8具有固定上限位缓冲部件6和下限位缓冲部件14的作用,同时用于固定支撑压电装置5;限位缓冲部件在上下左右具有缓冲作用,一方面可以起到限制导热部件和热电装置,同时能够起到上下左右缓冲作用,用于热电装置膨胀而导致的挤压变形。作为变形,上限位缓冲部件6和下限位缓冲部件14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上热电装置3和下热电装置11两侧,用于限制热电装置,及热电装置膨胀或收缩而导致的变形。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8为为可拆卸的结构,如图3,其一部分与刚性部件相连接,起到支撑作用。

此外,为了减少热电装置对压电装置的影响,还可在上缓冲装置4和下缓冲装置9上设置有绝缘部件。

热电装置可包括多个热电单元串联或并联,且每一热电单元可包括高温部模块和低温部模块,以提高热电转换率。压电装置5也包括压电层,设置在压电层两侧的上下电极。

其中工作原理为:当流通热流的上流通管1内流过热流时,上流通管1内的温度变高,上流通管内壁2会将热传递给紧靠上流通管内壁2的上热电装置3上,使上热电装置3的加热侧加热,而在上热电装置3的下侧设有上缓冲装置4内的冷却部件15以提供冷却侧,使热电装置产生温差,进而会发电,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产生的电能会经输出电路的调理和控制后,输出到电源存储或控制电路,以备后期向负载供电。同理,下流通管13内流过热流时,下流通管13内的温度变高,下流通管内壁12会将热传递给靠近下流通管内壁12的下热电装置11,使下热电装置11的加热侧加热,而在下热电装置11的下侧设有下缓冲装置9内的冷却部件15以提供冷却侧,使热电装置产生温差,进而会发电,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产生的电能会经输出电路的调理和控制后,输出到电源存储或控制电路,以备后期向负载供电。

当上流通管1和下流通管13中的至少一个流通热流时,流通管内的温度变高,管内气压也会变大,导致流通管内壁既产生热胀冷缩,且又会产生向外的压力,使流通管内部向外侧施加压力,即会挤压紧靠热流管内壁的上热电装置3或/和下热电装置11,而上热电装置3下设有上缓冲装置4,继而上热电装置3会挤压上缓冲装置4,上缓冲装置4会将压力传递给压电装置5上端;而下热电装置11上部设有下缓冲装置9,继而下热电装置11会挤压下缓冲装置9,下缓冲装置9会将压力传递给压电装置5下端,压电装置5受到压力的作用会变形,进而会发电,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产生的电能会经输出电路的调理和控制后,输出到电源存储或控制电路,以备后期向负载供电,如图6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