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端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7626发布日期:2019-04-03 04:3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端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定子结构,具体涉及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采用方铜线导体的电机定子工艺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等大型电机设备中,近几年外资品牌的中高端车辆发电机中有大规模应用,特别是以丰田车系以及雷米的客户为代表的通用车系中,hairpin供应的应用最多,而在新能源汽车中,丰田普锐斯、雷克萨斯、宝马等混合动力车,以及聆风、沃蓝达等纯电动车目前都采用方铜线导体hairpin工艺制作的电机。

采用方铜线导体hairpin工艺制作的电机,也是一种分布绕组工艺的电机,一般采用方铜线导体成型、插线、扭线、扭线侧焊接的工艺方式,扭线侧焊接的工艺方式,需要预先将各方铜线导体焊接侧的一段漆皮脱去,会伴随着多个反复的焊接作业,焊接时的产生的热量会造成方铜线导体焊接侧绝缘漆皮的损伤和脱落,需要采取热浸环氧树脂的方式来加强绝缘,而此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方铜线导体表面气孔或空洞的存在,并且由于焊接时导体之间存在孔隙,使得焊接料会滴落,从而造成焊绝缘接端部性能下降,不良率上升,而且增加工艺性复杂性,生产所占工时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端部连接结构,所述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为多层导体结构,所述导体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不同绕组层的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的端部是通过钎焊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端部一侧设置有焊料放置槽,工艺简单且保证了焊料保留在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保证了导体连接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端部连接结构,所述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为多层导体结构,所述导体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不同绕组层的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的端部是通过钎焊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端部一侧设置有焊料放置槽,所述焊料为铜基合金。

所述第一导体端部靠近所述第二导体一侧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位于所述焊料放置槽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且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焊料放置槽连通,所述第二导体端部靠近所述第一导体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向所述第一导体弯折后与所述凹槽结构对应,所述凸起结构弯折后其上表面与所述凹槽结构的侧面贴合,所述凸起结构靠近所述凹槽结构的侧面弯折后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面贴合。

相比现有的电机定子绕组端部连接结构,本发明有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为:

1.使用本发明的电机定子端部连接结构,使用方形铜线,最大限度地利用槽内空间,提高槽内裸铜占积率,提高电机功率;

2.使用本发明的电机定子端部连接结构,仅使用少量的钎焊填充料焊接,提高了绕组的良品率,并且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绕组端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绕组中第一导体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绕组中第二导体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方铜线电机作为提高电机定子槽满率、提高电机功率密度的一种电机,其槽满率对电机功率、比能量等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而,进一步增加方铜线电机的定子槽内导线的占用率,对于提高电机性能有直接作用,然而对于定子绕组端部的连接方式多为焊接,而焊接通常需要预先将各方铜线导体焊接侧的一段漆皮脱去,会伴随着多个反复的焊接作业,焊接时的产生的热量会造成方铜线导体焊接侧绝缘漆皮的损伤和脱落,需要采取热浸环氧树脂的方式来加强绝缘,而此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方铜线导体表面气孔或空洞的存在,并且由于焊接时导体之间存在孔隙,使得焊接料会滴落,从而造成焊绝缘接端部性能下降,不良率上升,而且增加工艺性复杂性,生产所占工时上升,出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端部连接结构,所述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为多层导体结构,所述导体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不同绕组层的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的端部是通过钎焊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端部一侧设置有焊料放置槽,工艺简单且保证了焊料保留在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保证了导体连接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端部连接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结构示意图,所述方铜线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心1、定子绕组2,所述定子铁心1内侧设置多个定子槽结构,所述定子绕组2穿过所述定子槽,所述定子绕组2由方铜线导体构成,所述定子绕组2的一端(图1上端)为四层方铜线导体结构,所述定子绕组由外至内第一层方铜线导体与第二层方铜线导体连接、第三层方铜线导体与第四层方铜线导体连接。

图2为本发明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绕组端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不同绕组层端部是通过钎焊连接,下面以第一层与第二层方铜线导体之间两根导体的连接结构为例具体说明其连接的方式:第一导体21与第二导体22之间的端部连接结构。

图3为本发明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绕组中第一导体端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导体21端部一侧设置有焊料放置槽211,所述焊料为铜基合金,所述第一导体21端部靠近所述第二导体22一侧设置有凹槽结构212,所述凹槽结构212可以由所述第一导体21靠近所述第二导体22一侧切除部分得到,所述凹槽结构212位于所述焊料放置槽211与所述第二导体22之间,且所述凹槽结构212与所述焊料放置槽211连通。

图4为本发明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绕组中第二导体端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导体22端部靠近所述第一导体21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221,所述凸起结构221可以由所述第二导体22远离所述第一导体21一侧切除部分得到,所述凸起结构221向所述第一导体21弯折后与所述凹槽结构212对应,所述凸起结构221弯折后其上表面与所述凹槽结构212的侧面贴合,所述凸起结构221靠近所述凹槽结构212的侧面弯折后与所述凹槽结构212的底面贴合,保证所述焊料全部保留在所述焊料放置槽211内,提高了所述第一导体21与所述第二导体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对于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理解为是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其中的某一种示范性示例,具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指导性作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方铜线的电机定子端部连接结构,所述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为多层导体结构,所述导体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不同绕组层的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的端部是通过钎焊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端部一侧设置有焊料放置槽,工艺简单且保证了焊料保留在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保证了导体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昭松;余国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7
技术公布日:2019.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