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9869发布日期:2018-06-22 11:3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光伏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农光互补又称光伏大棚建设项目,是设施农业和光伏电站相结合的涉农项目,即光伏农业,这种新型光伏大棚模式,下面为农业大棚,上面是光伏电站,即不占用基本农田规划指标,不改变基本农田用途,可以实现一地多用和一地多产。通过与普通农业大棚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其中的优势,普通农业大棚是让阳光可以投射进来,而让水分和热量流失较少,这样就可以在大棚内形成反季节环境,目的性十分单一,就是为了农业种植提供辅助。而光伏农业大棚,属于温室大棚与屋顶技术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以保证棚内设施的正常运转,还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率,是集低碳、节能、环保、旅游于一身的新型高科技农业生态建设项目。与集中式大型光伏地面电站相比,光伏农业大棚同样也有诸多优势,光伏农业大棚发电组件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并不占用地上面积,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对于眼下耕地减少的情况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另一方面,光伏项目在原有农业耕地上建设,土地质量好,有利于开展现代农业项目,带动配套农业同时发展,能有效的将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结合,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然而目前现有的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在组建的时候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光伏体组装过程繁琐,耗时耗力,严重影响组装光伏车棚的效率,且使用螺栓固定,螺栓固定比较耗时耗力,严重影响组建的工作效率,且其不能弥补大棚与光伏部件钢管生产带来的瑕疵,从而影响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供暖的稳定性能,使用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其仅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光伏体的安装或拆卸,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从而省时省力,有效提高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的组建效率,同时增加了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稳定性能,使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所述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和汇流单元,所述汇流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光伏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光伏单元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大棚主体两端;转换模块,通过所述汇流单元与所述采集模块进行连接,所述转换模块将来自所述采集模块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和分配模块;存储模块,其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所述接收端与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所述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以及,分配模块,设置于所述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单元和末端设备,所述调控单元与所述末端设备相连接,且所述调控单元可接受所述发送端以及所述转换模块所输送的电能;另外所述光伏单元包括光伏体和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光伏体的外侧表面,其包括外缘件和联系件,所述外缘件配合于所述光伏体围合成框形,所述联系件设置于所述外缘件的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系统设计合理,可合理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发电供大棚用电设备使用,设置的限位部件、锁扣部件、卡位部件和拉伸部件相互配合使用,仅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光伏体的安装或拆卸,简单便捷,更加高效,且能够保证光伏体安装后具有较高稳定性,同时在本农业温室大棚的连接处均设置的第一卡合组件,可便于与温室大棚固定,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从而省时省力,有效提高农业温室大棚的组建效率,同时设置的第二卡合组件可弥补大棚与光伏部件钢管生产带来的瑕疵,增加了使用的稳定性能,使用可靠,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大棚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中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栓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栓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的整体结构反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中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块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块的反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实施板块无间隙时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实施板块有间隙时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限位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卡位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拉伸组件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卡位部件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3~24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锁扣部件内部结构及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线端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旋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旋转空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套管端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锁定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通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拉伸组件处于初始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锁定组件所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套管中内螺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套管中外螺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拉伸组件多段对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采集模块M-100,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M-101和汇流单元M-102,汇流单元M-102的一端与光伏单元M-101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模块M-200相连接;光伏单元M-101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在大棚主体100两端;转换模块M-200,通过汇流单元M-102与采集模块M-100进行连接,转换模块M-200将来自采集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M-300和分配模块M-400;存储模块M-300,其包括接收端M-301和发送端M-302,接收端M-301与转换模块M-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M-200输出的电能;以及,分配模块M-400,设置于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单元M-401和末端设备M-402,调控单元M-401与末端设备M-402相连接,且调控单元M-401可接受发送端M-302以及转换模块M-200所输送的电能。

具体的,本系统包括采集模块M-100、转换模块M-200、存储模块M-300以及分配模块M-400,且各模块组依次连接,共同形成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进一步,采集模块M-100,其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端部,采集模块M-100包括光伏组件M-101和汇流组件M-102,汇流组件M-102的输入端与光伏组件M-101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设置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M-200相连接,汇流组件M-102为汇流箱,其起到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光伏组件M-101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在大棚主体100的两端,进一步的,光伏组件M-101包括受光件M-101a和支撑件M-101b,受光件M-101a固定在支撑件M-101b的顶端,受光件M-101a为太阳能电池板,而汇流组件M-102安装在支撑件M-101b上。

其中,转换模块M-200,起到转换电流的作用,其通过汇流组件M-102与采集模块M-100进行连接,具体的,转换模块M-200将来自采集模块M-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M-300和分配模块M-400,优选的,转换模块M-200为逆变器,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0Hz正弦波),其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其中,存储模块M-300,用于储存电能,其包括接收端M-301和发送端M-302,接收端M-301与转换模块M-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M-200输出的电能,较好的,存储模块M-300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

其中,分配模块M-400,起到本系统合理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设置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单元M-401和末端设备M-402,调控单元M-401与末端设备M-402相连接,且调控单元M-401可接受发送端M-302以及转换模块M-200所输送的电能,本实施例中,调控单元M-401为配电箱,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而末端设备M-402为大棚用电设备,如水泵、照明灯、电机等。

参照图3~9,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另外光伏单元M-101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在大棚主体100两端,而连接部件200,包括第一卡合组件300,且连接固定的两个物体需L型板T-1作为连接体。具体的,大棚主体100,是农业温室的重要结构,其内部可种植农产品,其包括覆盖组件101和拱架组件102,拱架组件102起到承载覆盖组件101的作用,而覆盖组件101起到防护与密封的作用,是使形成农业温室的重要组件,其覆盖在拱架组件102外表面上,优选的,覆盖组件101为薄膜,进一步的,拱架组件102,区分为外撑件102a和内撑件102b,内撑件102b等距离设置于外撑件102a内,用于支撑外撑件102a,两者之间可通过卡箍连接;

较好的,拱架组件102由不锈钢制成,其外撑件102a区别为弧形顶板102a-1、支撑杆102a-2以及方管横梁102a-3,弧形顶板102a-1的一端与方管横梁102a-3的一侧通过连接部件200连接,而支撑杆102a-2也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在方管横梁102a-3底端,三者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弧形顶板102a-1的另一端对称设置有方管横梁102a-3以及支撑杆102a-2,即可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支撑杆102a-2;而内撑件102b,包括横向方管102b-1和竖向方管102b-2,横向方管102b-1与竖向方管102b-2垂直交叉连接,其两者的连接点通过连接部件200固定,即可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骨架;

进一步的,连接部件200,包括第一卡合组件300,其包括第一螺栓柱301、第二螺栓柱302和第三螺栓柱303;其中,第一螺栓柱301为中空的圆柱体,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R-1,外部设有第一外螺纹R-2,在第一螺栓柱301的一端设有挡位块301b,另一端设有定位凹槽301a,每个定位凹槽301a的两边分别设有两个卡爪定位孔301c,为使得更为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槽301a以3个为例,故卡爪定位孔301c为6个。第一内螺纹R-1和第一外螺纹R-2的螺纹均自挡位块301b处向设有定位凹槽301a端延伸,且第一外螺纹R-2的设置成的宽度a与定位凹槽301a的槽深b之和不大于第一螺栓柱301的总长c。第一螺栓柱301还包括卡爪301d,卡爪301d两端设有卡爪定位柱301d-1,卡爪301d嵌合在定位凹槽301a中(参照附图,因为定位凹槽301a以3个为例作说明,因此卡爪301d也以3个做阐述),且卡爪定位柱301d-1置于卡爪定位孔301c中,使得卡爪301d可以绕着所述卡爪定位柱301d-1旋转。

第二螺栓柱302设有第二外螺纹R-3,第二外螺纹R-3与第一内螺纹R-1相配合,使得第二螺栓柱302套合在第一螺栓柱301中,此时,第二螺栓柱302的插入端到第一螺栓柱301带有定位凹槽301a一端的距离小于定位凹槽301a的槽深b。第二螺栓柱302与第一螺栓柱301的配合插入端设有尖顶凸起D,当第二螺栓柱302与第一螺栓柱301完全配合时,尖顶凸起D顶起卡爪301d,使得卡爪301d绕着卡爪定位柱301d-1旋转,使得卡爪301d之间张开。

第三螺栓柱303的外侧设有第三外螺纹R-4,内部设有第二内螺纹R-5,通过第二内螺纹R-5与第一外螺纹R-2的配合,使得第一螺栓柱301和第三螺栓柱303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第二螺栓柱302微微旋进第一螺栓柱301中,但是不完全旋进(使得此时第二螺栓柱302的尖顶凸起D碰不到卡爪301d),第一螺栓柱301完全旋进第三螺栓柱303。将装置穿过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然后旋转第二螺栓柱302,卡爪301d张开,然后旋转第三螺栓柱303,第三螺栓柱303、第一螺栓柱301和第二螺栓柱302一起往后退,此时L型板T-1的一边将与物件固定连接,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从而省时省力,有效提高农业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系统的组建效率,支撑件M-101b可为横向方管102b-1、竖向方管102b-2、弧形顶板102a-1、支撑杆102a-2以及方管横梁102a-3,L型板T-1的两个相互垂直边可实现横向方管102b-1与竖向方管102b-2、弧形顶板102a-1与方管横梁102a-3、方管横梁102a-3与支撑杆102a-2、以及竖向方管102b-2与承载件201的立柱固定连接,设计合理,满足使用需求。

参照图10~17,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连接部件200,还包括第二卡合组件400,通过第二卡合组件400和第一卡合组件300相互配合,可保证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连接的稳定性能。具体的,连接部件200,还包括第二卡合组件400,而第二卡合组件400包括第一卡块401、第二卡块402、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第一卡块401的内侧设有第三内螺纹R-6,第三内螺纹R-6与所述第三外螺纹R-4配合,使得第一卡块401套设于第三螺栓柱303。第一卡块401设有第三凸起401a,第三凸起401a的形状与第二卡块402相同。第二卡块402包括第一嵌合端Q-1,第一嵌合端Q-1设有第四凹槽402a,第三卡块403包括第二嵌合端Q-2,第二嵌合端Q-2设有第一凸起403a和第二凹槽403b,第四卡块404包括第三嵌合端Q-3,第三嵌合端Q-3上设有第四凸起404a。其中,第四凹槽402a与第一凸起403a配合,使得第一嵌合端Q-1和第二嵌合端Q-2贴合,第四凸起404a和第二凹槽403b配合,使得第二嵌合端Q-2和第三嵌合端Q-3贴合。

需要说明说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螺栓柱303上设有第一凹槽303a,第一凹槽303a上设有第三凹槽303b,第三凹槽303b的长度d、第三外螺纹R-4的长度e以及第二挡板303c厚度g之和,不大于第三螺栓柱303的长度f。第四卡块404中空的圆环内设有第二凸起404b,第二凸起404b与第三凹槽303b相配合,对第四卡块404限位,使其不能旋转。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卡件C-1和弹性垫C-2,弹性卡件C-1放置在第一凹槽303a中,对第二卡合组件400进行限位,弹性垫C-2放置在第四卡块404与第二板T-2之间,使得第二卡块402、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之间能被弹性挤压。其中,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第一通孔E-1与第二卡块402大小相同,两者配合。第二通孔E-2与第一卡块401大小相同,两者相互卡合,且这本实施例中,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的大小与第二卡块402大小相同,所以第一卡块401的第三凸起401a、第二卡块402、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均可以穿过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

在实施的过程中,处于初始状态时,将装置同时穿过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且此时第二螺栓柱302微微旋进第一螺栓柱301中,但是不完全旋进(使得此时第二螺栓柱302的尖顶凸起D碰不到卡爪301d),第一螺栓柱301完全旋进第三螺栓柱303。然后旋转第二螺栓柱302,卡爪301d张开,然后旋转第三螺栓柱303,此时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通过卡爪301d和第一卡块401之间挤压,使得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两者固定连接,此时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之间无间隙连接。因为在旋转第三螺栓柱303时,第四卡块404的第二凸起404b与第三凹槽303b相配合,使得第四卡块404随着第三螺栓柱303一起旋转,此时第四卡块404由于第二凸起404b与第三凹槽303b之间产生的力,迫使第四凸起404a与第二凹槽403b脱离配合,因为第四卡块404上的第三嵌合端Q-3凸出于中空的圆环,因而第四卡块404在旋转后第三嵌合端Q-3旋转至第二嵌合端Q-2的侧面,此时第三卡块403和第四卡块404两者相贴合,实现了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之间有间隙的连接。

较佳的,第四卡块404设有斜面404c,当需要拆卸时,反转第三螺栓柱303,使其带动第四卡块404反转,反转过程中,第三卡块403顺着斜面404c往上走,直至第二嵌合端Q-2和第三嵌合端Q-3贴合,此时第二卡合组件400均嵌合在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的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中。再反转第二螺栓柱302,使其远离第一螺栓柱301,当第一螺栓柱301的卡爪301d均闭合后,将该装置从L型板T-1和支撑件M-101b中抽出,实现拆卸。

参照图18~36,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光伏单元M-101包括光伏体500和限位部件600,限位部件600设置于所述光伏体500的外侧表面,限位部件600的边缘分布于卡位部件700,且限位部件600的外缘件601的外侧边缘固定有锁扣部件600,锁扣部件600通过拉伸部件900与卡位部件700形成联动。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限位部件600用于收纳和固定光伏组件,其固定于光伏体500的外侧表面上,且配合于光伏体500的外围轮廓。限位部件600可以区分为外缘件601和联系件602两部分,其中,外缘件601为限位部件600的外框,其五条边框围合成配合于光伏体500外围尺寸的框型结构,且框内用于放置光伏组件。较佳的,外缘件601可以采用角钢,角钢的一边向上,因此五边的角钢正好能够围合成开口向上的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光伏组件。联系件602为纵横交叉设置的条板状结构,其分布于外缘件601的底部,用于承托放置于限位部件600内部的光伏组件。

进一步的,卡位部件700包括夹紧件701、导向件702和固定座703,所述导向件702的一端与所述夹紧件701进行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703进行连接。具体的,卡位部件700用于将放置于限位部件600内部的光伏组进行卡紧并锁定。卡位部件700固定于限位部件600的边缘,较佳的,在本发明中,卡位部件700可以设置于多个,并分布于限位部件600的五周边缘,当光伏组件放置于限位部件600之后,五边的卡位部件700将光伏组件的五边卡紧,实现安装和固定。卡位部件700主要由夹紧件701、导向件702和固定座703所组成,其中,夹紧件701整体为“C”形的夹具,且“C”形的凹槽配合于光伏组件的厚度,用于抓握光伏组件的边缘。夹紧件701的凹槽一边向外凸出由凸块,用于固定导向件702。

导向件702用于导向和伸缩,能够使得夹紧件701进行伸缩运动。导向件702主体为两根互相平行的导杆702a,两根导杆702a均为圆柱状,结构相同,尺寸一致,均固定在夹紧件701一边的凸块上。两根导杆702a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座703,且在外端部设置有卡头702b,卡头702b将两根导杆702a的外端头进行连接固定。在本发明中,固定座703用于卡位部件700整体的安装和固定,卡位部件700通过固定座703固定于限位部件600下侧表面的边缘处。

固定座703为框型结构,进一步的,两根导杆702a的外端均穿过固定座703其中一条边框,延伸至固定座703的框内,且卡头702b也恰好位于固定座703的框内。因此,由上述可知,夹紧件701整体可以通过导杆702a在固定座703的一条边框外进行直线伸缩运动,同时,由于卡头702b位于固定座703的框内,因此其限定了伸缩运动的范围。

较佳的,导杆702a外围还套设有弹性件702c,弹性件702c可以采用弹簧,其一端抵在夹紧件701上,另一端抵在固定座703的外侧表面,使得夹紧件701能够向内收紧,也能被回弹。

进一步的,外缘件601上具有配合于卡位部件700的限定槽603,限定槽603的宽度略大于夹紧件701的宽度,同时,夹紧件701嵌入限定槽603内。当卡位部件700通过固定座703固定于限位部件600下侧时,夹紧件701能够在限定槽603内进行伸缩运动,进而夹紧或者松开放置于限位部件600内的光伏组件。

在本发明中,拉伸组件900的一端穿过固定座703与所述导向件702进行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扣部件800进行铰接,而锁扣部件800固定于外缘件601的外侧边缘,且锁扣部件800通过拉伸组件900与卡位部件700形成联动,控制夹紧件701的伸缩,最终达到控制光伏组件拆卸或安装的目的。

其中,拉伸组件900包括牵引件1000、套管1100和汇集板1300,牵引件1000的一端固定在汇集板1300上,套管1100套摄于牵引件1000外围,且套管1100的端部通过第二固定座1400固定于限位部件600的边缘。进一步的,汇集板1300相对于牵引件1000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对接件1500。拉伸组件900通过第一对接件1500与锁扣部件800进行铰接。

具体的,牵引件1000包括线端头1001和旋接件1002,线端头1001设置于牵引件1000一端,旋接件1002与线端头1001连接;套管1100套设于牵引件1000外侧,其包括第一套管1101和第二套管1102,第二套管1102位于线端头1001处,且套设于第一套管1101的外侧。

进一步的,线端头1001为牵引件1000上一端沿内径方向向外延伸的部分,其可与牵引件1000一体式设置,也可通过焊接等高强度的连接方式与牵引件1000的一端连接,为了实现相邻两段的牵引件1000之间的连接,旋接件1002与线端头1001相连接构成待对接的其中一段牵引件1000,由此相邻的两段牵引件1000通过对称的旋接件1002实现连接。以及套管1100,套设于牵引件1000外侧,套管1100还包括第一套管1101和第二套管1102,第二套管1102位于线端头1001处,且套设于第一套管110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01直接套设于牵引件1000上,牵引件1000能够在第一套管1101内被车辆上的牵引件,此处例如刹车踏板牵引后在第一套管1101内移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制动,进一步的,第二套管1102套设于第一套管1101上且能够在其上滑动,能够通过两端的第二套管1102对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1101的多段连接,且对接完成后牵引件1000能够在第一套管1101内被牵移动。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线端头1001为牵引件1000一端上沿内径向外扩张的部分,其还包括第五凹槽1001a、凸块1001b、固定销1001c、限位块1001d以及弹片1001e;若干第五凹槽1001a(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其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线端头1001的边缘环面上,固定销1001c与凸块1001b设置于端头1001的侧面,且限位块1001d与固定销1001c连接,弹片1001e与凸块1001b连接。以及还包括第六凹槽1002a、旋转空间1002b、固定孔1002c、限位槽1002d以及对钩件1002e,第六凹槽1002a与第五凹槽1001a相对应设置,其也为六个环形排列设置于旋接件1002的边缘环面上,旋转空间1002b设置于旋接件1002的一侧面,限位槽1002d与对钩件1002e均设置于旋接件1002的另一侧面,且固定孔1002c设置于旋接件1002的中心,贯穿并连通旋转空间1002b与限位槽1002d。

进一步的说明上述各部件对应的位置关系以及所处的状态,其中固定销1001c插入固定孔1002c内,且固定销1001c末端的限位块1001d位于限位槽1002d完成限位,此时凸块1001b位于旋转空间1002b内;且凸块1001b与旋转空间1002b为相适应的扇形结构,初始状态下的弹片1001e能够一端抵触凸块1001b,另一端抵触旋转空间1002b侧壁,受力时凸块1001b挤压弹片1001e变形,此时凸块1001b能够在旋转空间1002b内旋转,再此过程中,弹片1001e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因此其具有形变恢复的趋势,即实现对接后拆卸过程中的复位。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第一套管1101还包括套设于线端头1001上的套管端头1101a,且套管端头1101a包括凸条1101a-1以及滑槽1101a-2,滑槽1101a-2依次均匀设置于所述套管端头1101a的表面,凸条1101a-1依次均匀设置于套管端头1101a的内表面,且凸条1101a-1对应位于两套管端头1101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凸条1101a-1和滑槽1101a-2各为三个对应间隔排列。进一步的,第二套管1102套设于套管端头1101a上,且二者之间还设置锁定组件1200,锁定组件1200包括弹性件1201、锁定环1202以及锁定条1203,弹性件1201一端被套管端头1101a的末端限位,一端与锁定环1202连接,其可以是弹簧;锁定条1203依次排列设置于锁定环1202的内表面。本实施例中需要解释的是,在套管端头1101a套设于线端头1001上的初始状态下,第五凹槽1001a与第六凹槽1002a之间错位设置,且凸条1101a-1位于第五凹槽1001a内,且其末端被错位的第六凹槽10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该种设置方式能够达到以下效果:一是套管端头1101a与线端头1001之间的限位,且不与旋接件1002之间限位,能够实现线端头1001与旋接件1002的相对转动;二是线端头1001被第六凹槽10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限位在初始状态下不能被牵引转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在弹片1001e被压至极限时,锁定条1203进入第六凹槽1002a中完成锁定,此处的锁定相对于弹片1001e具有的恢复力设置,在锁定状态下弹片1001e虽具有恢复力但被锁定不能恢复形变,当解除锁定后被压缩的弹片1001e不受束缚恢复形变,实现复位至初始状态。具体的,在初始状态下,滑槽1101a-2与第五凹槽1001a对应连通,二者构成锁定槽1204,且锁定条1203相适应设置于锁定槽1204内,其末端被错位的第六凹槽1002a中非凹槽部分限位,当转动至弹片1001e被挤压极限,推动锁定条1203进入第六凹槽1002a中完成对线端头1001和旋接件1002相对转动的转动。

在本发明中,牵引件1000两端能够通过旋接件1002对接,在初始状态下,两端的对钩件1002e开口旋向相反,当旋接件1002发生旋转时,至两端的对钩件1002e相互抵触限位无法旋转时,其为第二状态。

在第二状态下时,线端头1001能够发生相对于旋接件1002转动,弹片1001e被逐渐压缩至极限,其为第三状态:

第五凹槽1001a与第六凹槽1002a之间解除错位设置,二者构成第一通道S,凸条1101a-1能够在第一通道S内自由滑动;

锁定槽1204与第六凹槽1002a之间解除错位设置,二者构成第二通道S-1,推动套管端头1101a致锁定条1203进入第六凹槽1002a内完成锁定;

第二套管1102还区分为内管1102a和外管1102b,内管1102a外表面设置内螺纹1102a-1,且外管1102b内表面设置外螺纹1102b-1以及末端设置挡块1102b-2,通过内、外表面设置螺纹结构完成两端第二套管1102的对接。当两端第二套管1102完成对接时,挡块1102b-2与套管端头1101a相互抵触对弹性件1201发生形变后具有的恢复力进行限制,使得弹性件1201一直处于拉伸状态,当需要拆卸时,与安装时相反方向转动第二套管1102使其螺纹结构打开,通过弹片1001e和弹性件1201完成复位。

在本发明中,牵引件1000的一端固定于汇集板1300,另一端穿过固定座703的一条边框(与导杆702a相对的一条边框),并与卡头702b形成固定,因此牵引件1000的拉伸可以带动卡头702b以及夹紧件701进行直线伸缩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牵引件1000和套管1100一一对应,共同形成拉伸的线体。且本发明设置有多组牵引件1000和套管1100线体,每组线体都对应一个卡位部件700,并控制其所对应的夹紧件701的伸缩。所有线体的牵引件1000均统一汇总到汇集板1300上,形成固定。由上述可知,套管1100套设于牵引件1000外围,其一端固定在固定座703外侧,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座1400的外侧,中间区段均固定在限位部件600上,沿排线的方向进行逐步固定,使得牵引件1000能够在套管1100内伸缩。

进一步的,所有牵引件1000的伸缩通过外力对汇集板1300的牵拉来实现,汇集板1300为板状结构,其一侧面汇集有若干牵引件1000,另一侧面固定有第一对接件1500,并通过第一对接件1500来与锁扣部件800进行铰接。由上述可知,可以通过调节锁扣部件800来达到牵引汇集板1300的作用,即间接达到拉伸牵引件1000的作用。

其中,锁扣部件800包括第一锁扣条801、第二锁扣条802和第三固定座803。第三固定座803用于将锁扣部件800固定在限位部件600的外缘侧边。具体的,第一锁扣条801的一端与第三固定座803进行铰接,其整体为弯曲的“S”形条状结构。第一锁扣条801的内部具有滑动空腔801a,滑动空腔801a的内侧具有缝口801b,缝口801b使得滑动空腔801a与外界形成连通。滑动空腔801a的内侧底面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凸齿801c,凸齿801c为尖齿状,其齿尖指向沿着第一锁扣条801“S”形的走势向外凸出。第二锁扣条802设置于第一锁扣条801的内侧,且一端与第三固定座803进行铰接,另一端具有与凸齿801c逆向的倒勾802a,倒勾802a埋设于滑动空腔801a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空腔801a的厚度大于缝口801b的厚度,第二锁扣条802主体的厚度略小于缝口801b的厚度,而其端部的倒勾802a厚度介于滑动空腔801a与缝口801b之间。这使得第二锁扣条802的主体可以在第一锁扣条801的滑动空腔801a内滑动,而倒勾802a不会从缝口801b脱离。

进一步的,第一锁扣条801内侧的外端位置通过连动杆804与第二锁扣条802进行连接。连动杆804为杆状,其一端与第一锁扣条801铰接,另一端可以在第二锁扣条802的内部沿其纵向进行滑动。而第二锁扣条802上也存在配合于连动杆804滑动端的滑孔802b,使得连动杆804的滑动端可以在滑孔802b内进行滑动。其中,滑孔802b为长圆形的穿孔。

进一步的,滑动空腔801a内的外端位置具有一个固定轴801d,且固定轴801d上设置有一个月牙块801e,月牙块801e为弯曲的月牙形,其被固定于固定轴801d上,并可以绕着固定轴801d进行转动。月牙块801e上具有配合于固定轴801d的适应孔801e-1,其为长圆形,用于月牙块801e转动的时候,具备一定的移位调节空间。月牙块801e的尾端连接一个推拉杆801f,推拉杆801f为弧形的杆件,其一端与月牙块801e的尾端进行铰接,另一端穿透第一锁扣条801的尾端,直至外部。

在发明中,当向内推动推拉杆801f,月牙块801e尾端受力产生顺时针转动,则月牙块801e的尖端抵压在连动杆804的内侧,使其存在向上翻转的趋势,由于连动杆804的内端可以在第二锁扣条802的滑孔802b内滑动,因此连动杆804带动第二锁扣条802进行转动,此时,第二锁扣条802为逆时针翻转,其端部的倒勾802a与凸齿801c脱离,第一锁扣条801整体可以进行顺时针转动。在本发明中,第一锁扣条801的外侧具有第二对接件805,其与汇集板1300上的第一对接件1500末端进行铰接,因此,第一锁扣条801的顺时针转动将导致牵引件1000回缩,最后致使夹紧件701向外松脱。此时可以向限位部件600内安装光伏组件。

反之,若推动第一锁扣条801逆时针转动至极限,随之拉动推拉杆801f,月牙块801e将逆时针转动,其尖端正好抵压在倒勾802a的背面,压迫倒勾802a使之与凸齿801c配合接触,形成锁定。此时,第二对接件805将拉动汇集板1300上的第一对接件1500,从而间接拉动牵引件1000,使得夹紧件701被拉紧,并卡住光伏组件的边缘,完成光伏组件的安装和固定。本发明所述的此方式,仅需一步就可完成光伏组件的安装或拆卸,简单便捷,实操高效。

光伏单元M-101,其包括支架部件100、光伏组装部件200、连接部件300和限位部件600,两两相互配合,可实现便于组装与拆卸光伏组装部件,进一步的,支架部件100,起到本发明承载的作用,其包括横向支撑组件101和斜向支撑组件102,斜向支撑组件102设置在横向支撑组件101上,进一步的,支架部件100的横向支撑组件101,区分为第一立体101a和第二立体101b,第二立体101b设置在第一立体101a的顶端,第一立体101a为整个装置的基座,较好的,第一立体101a采用混凝土制成,而斜向支撑组件102,是直接支撑光伏组装部件200的结构,其区分为前撑杆102a、斜撑杆102b和后撑杆102c,前撑杆102a与后撑杆102c的一端通过抱箍均安装在第一立体101a上,而两者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斜撑杆102b的两端,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而第二立体101b的另一端设置在斜撑杆102b的中间,对其前撑杆102a、斜撑杆102b和后撑杆102c形成的三角形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较佳的,前撑杆102a、斜撑杆102b、后撑杆102c以及第二立体101b采用不锈钢制成,优选的,支架部件100为车棚。

光伏组装部件200,是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部件,其设置于支架部件100的斜向支撑组件102上,具体的,其包括光伏体500和承载组件202,光伏体500固定在承载组件202上,而承载组件202设置在斜向支撑组件102的斜撑杆102b上,而连接部件300,起到本发明连接稳定的作用,同时又可弥补支架部件100的斜撑杆102b和光伏组装部件200的承载组件202生产带来的瑕疵,其设置于斜向支撑组件102的斜撑杆102b与承载组件202的连接处;

其中,限位部件600用于收纳和固定光伏体500,其固定于光伏体500的外侧表面上,且配合于光伏体500的外围轮廓。限位部件600可以区分为外缘件401和联系件402两部分,其中,外缘件401为限位部件600的外框,其四条边框围合成配合于光伏体500外围尺寸的框型结构,且框内用于放置光伏体500。较佳的,外缘件401可以采用角钢,角钢的一边向上,因此四边的角钢正好能够围合成开口向上的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光伏体500。联系件402为纵横交叉设置的条板状结构,其分布于外缘件401的底部,用于承托放置于限位部件600内部的光伏体500。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