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直流风机防漏油液压轴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8069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直流风机防漏油液压轴承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了一种新型直流风机防漏油液压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风机在工作的过程中,电机转轴需要快速地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转轴与轴承座之间会发生摩擦,故需要在转轴上涂抹润滑油来对其进行维护,而现有的风机内部不能有效的防止漏油,润滑油容易从转轴与轴承之间的缝隙中溢出,流到扇叶上对扇叶造成污染,导致在扇叶转动过程中会发生粘滞,使得风机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通过防止漏油来延长风机使用寿命的新型直流风机防漏油液压轴承结构。

一种新型直流风机防漏油液压轴承结构,包括了底座,在所述底座上可拆卸地固定着定子,在所述定子上套设有绕线套,在所述绕线套上形成有凹槽,定子绕组绕设在所述凹槽中,在所述定子的中心开设了通孔,在所述通孔中穿设有铜管,所述铜管贴靠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所述铜管的底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铜管的顶部穿过所述通孔向上延伸且在所述铜管的顶端形成了开口,在所述铜管中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中心形成有轴承孔,在所述轴承孔中插接着轴心,所述轴心与所述铜管同轴向设置,在所述铜管的底部支承着扣环,在所述扣环中形成了储油槽,在所述储油槽的槽底铺设有摩擦片,所述轴心的底部穿过所述储油槽的槽口抵靠在所述摩擦片上,所述轴心的顶部穿过轴承孔向上延伸,在所述轴心的顶部套接了扇叶平衡罩,所述扇叶平衡罩能带动所述轴心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扇叶平衡罩包括了罩体,套设在所述轴心的顶部,所述罩体的外圈向下垂直延伸形成了挡板,在所述挡板的内壁上固定着马达毂,在所述马达毂上安装着橡胶磁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可拆卸地固定是指在所述底座上开设了定位槽,所述定子通过插接在所述定位槽中的定位销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摩擦片由石墨尼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定子之间设置有绝缘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轴心末端连接有石墨尼龙,轴心底部为实心,封死。轴心与轴承内部储油槽的槽底为非接触型摩擦,从而保证风机流畅运转的同时,又可以限制漏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直流风机防漏油液压轴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直流风机防漏油液压轴承结构,包括了底座1,在底座上开设了定位槽11,在定位槽中插接着定位销2,电机中的定子3通过插接在定位槽中的定位销2固定在底座上,为了防止定子通电后发生从底座漏电的情况,在底座与所述定子之间设置有绝缘片31。在定子上套设有绕线套4,在绕线套上形成有用于绕线的凹槽,定子绕组绕设在该凹槽中,在定子的中心开设了通孔,在通孔中穿设有铜管5,铜管的表面贴靠在通孔的内壁上,铜管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连接,铜管的顶部穿过通孔向上延伸且在铜管顶部的端面上形成了开口51,在铜管中设置有轴承6,轴承中心形成有轴承孔61,在轴承孔中插接着轴心7,该轴心与铜管呈同轴向设置,在铜管的底部支承着扣环8,轴承6支承在扣环上方,在扣环中形成了储油槽81,扣环的上表面由外壁向中间围拢,从截面图上看呈现为两个夹爪向中间收拢的形态,在扣环的上表面上形成了供轴心穿过的槽口82,轴心的底部穿过该槽口延伸在储油槽中,并且轴心与穿孔内壁之间只形成了很小的缝隙,进行对润滑油的第一层密封,而轴承的内壁与轴心之间是相互贴合的,形成了第二层密封,在轴承的顶面上套设着定位环62,定位环由橡胶制成,可以进一步防止润滑油从轴心与轴承的缝隙中溢出,形成了第三层密封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多重密封设置,可以较好防止润滑油的渗漏。在储油槽的槽底铺设有由石墨尼龙制成的摩擦片9,轴心的底部穿过储油槽的槽口抵靠在摩擦片上,通过摩擦片间接地实现与储存槽槽底之间的非接触性摩擦,这种非接触性摩擦不会对槽底和轴心造成磨损,而当摩擦片由此上下两边的摩擦发生破损时,只需要对摩擦片进行更换即可,从而保证风机流畅运转的同时,又可以限制漏油(如果将轴心全封闭包裹,则会对轴心的转动造成阻滞)。

而上述轴心的顶部穿过轴承孔向上延伸,在轴心的顶部套接了扇叶平衡罩10,所述扇叶平衡罩包括了罩体101,套设在所述轴心的顶部,所述罩体的外圈向下垂直延伸形成了挡板102,在所述挡板的内壁上固定着马达毂103,在所述马达毂上安装着橡胶磁铁104(即相当于电机的转子)。轴心由转子带动其转动,大概原理是,在定子通电后会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带动橡胶磁铁所在的挡板转动,从而带动整块扇叶平衡罩转动,由于轴心的顶部固定在扇叶平衡罩的中心,故可以由扇叶平衡罩带动轴心转动。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