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宽调变型马达速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1557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脉宽调变型马达速度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一种脉宽调变型马达速度控制器,尤指利用脉宽调变方式以对直流马达进行速度调变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按,直流马达能够快速调变速度,适用于各种电器与电动开关驱动用途,传统方式是使用电压高低控制以调变速度,例如TRIAC(双向硅控二级体)或SCR(单向硅控二极体)或可变电压控制Transistor(晶体管),使得控制效率低、高损耗。而若是使用伺服控制时,则会造成电路结构复杂、成本上升以及多故障点的问题。

是以,要如何简单的进行直流马达调变速度,且可提高效率、降低耗损以及成本,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改善的课题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脉宽解码器与驱动器的运作,可依据高速调变速度控制脉波,以控制场效应晶体管作动直流马达,使得控制直流马达速度变为高效率、低损耗、低造价,以符合经济效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脉宽调变型马达速度控制器,设置有脉宽解码器,以及连接于脉宽解码器的驱动器与参考电压电路,且驱动器连接有场效应晶体管,脉宽解码器与参考电压电路输入有直流电源,场效应晶体管连接有直流马达,当外部控制脉波输入脉宽解码器后,脉宽解码器会依照控制脉波以及参考电压电路所传送的参考电压,以输出一高速调变速度控制脉波至驱动器,驱动器会依据高速调变速度控制脉波,以控制场效应晶体管作动直流马达。

前述的脉宽调变型马达速度控制器,其中该脉宽解码器与参考电压电路连接有稳压器,且稳压器连接有滤波电路,直流电源经由滤波电路与稳压器,以供应脉宽解码器与参考电压电路运作时所需的电源。

前述的脉宽调变型马达速度控制器,其中该场效应晶体管为多个设置,各场效应晶体管分别连接有直流马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符号说明:

10、控制器 C1~C7、电容

1、驱动器 D1、齐纳二极体

2、脉宽解码器 D2、D3、二极体

3、参考电压电路 L1、电感

4、场效应晶体管 R1~R13、电阻

5、直流马达

6、稳压器

7、滤波电路

8、端子组

81、第一连接端子

82、第二连接端子

83、第三连接端子

84、接地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10设置有端子组8与脉宽解码器2,脉宽解码器2连接有驱动器1与参考电压电路3,驱动器1连接有场效应晶体管4,而脉宽解码器2与参考电压电路3连接有稳压器6,且稳压器6连接有滤波电路7,其中:

该端子组8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81、多个第二连接端子82、第三连接端子83以及接地端子84,第一连接端子81连接于直流电源,各第二连接端子82分别连接有直流马达5,第三连接端子83供外部控制脉波输入。

该滤波电路7连接于端子组8的第一连接端子81,滤波电路7由L1电感、C1电容与C2电容所构成,使直流电源经滤波电路7将杂讯滤除,并反向抑制内部脉波外泄后,传输至稳压器6进行稳压,且经稳定后的电压,通过C3电容进行二次滤波后,传输至脉宽解码器2的第5脚位以及参考电压电路3,以供应脉宽解码器2以及参考电压电路3运作所需的电源。

该参考电压电路3由R3电阻、R4电阻以及C5电容所构成,参考电压电路3会发出一参考电压输入至脉宽解码器2的第6脚位。

该场效应晶体管4为多个设置,各场效应晶体管4为分别连接于端子组8的第二连接端子82以及驱动器1的第5脚位与第7脚位。

当外部控制脉波由第三连接端子83输入至脉宽解码器2的第4脚位后,脉宽解码器2会检测此脉波的极性及宽度,以及判别正、负相脉波宽度,并通过参考电压电路3所输入的参考电压,机动的经由脉宽解码器2的第3脚位输出高速调变速度控制脉波至驱动器1,再由驱动器1的第5脚位与第7脚位送出速度控制驱动脉波控制场效应晶体管4,让场效应晶体管4控制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子82的直流马达5运作,以高速调变进行速度控制,使得控制直流马达5速度变为高效率、低损耗、低造价,以符合经济效能。

再次,图2中所示的R1电阻连接于脉宽解码器2的第4脚位,使此脚位为HIGH(逻辑高电位),作为外部控制脉波输入脚位,而R2电阻连接第三连接端子83,C4电容为脉波输入杂讯滤除之用,D1齐纳二极体为外部控制脉波输入的过电压保护二极体。又,R6电阻与R7电阻为脉宽解码器2的第3脚位,输出高速调变速度控制脉波至驱动器1的缓冲电阻,R8电阻、R9电阻为驱动器1关闭确认LOW(逻辑低电位)。D2二极体、D3二极体为嵌位二极体,用以直流马达5反电动势嵌位,而R12电阻、R13电阻为场效应晶体管4栅极缓冲电阻,R10电阻、R11电阻为MOSFET场效应晶体管4振荡或误动作抑制电阻。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畴,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以下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