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7712阅读:4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布置结构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厂或变电站的配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500kV敞开式配电装置的主接线多采用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形式,即两回进出线采用三个断路器连接到两条母线上,简称3/2接线,也称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其常用的布置形式有三种。常用的布置形式有三种:断路器三列布置、断路器平环式布置、断路器双列布置。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一种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平环式布置时,其横向尺寸为220m,纵向尺寸为143m,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布置结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布置结构,包括Ⅰ组母线、Ⅱ组母线、两个完整串回路、启/备变进线回路;每个完整串回路布置在三个相邻的间隔内;每个完整串回路包括进线构架、过渡母线构架、母线构架、中间构架、出线构架,其中,中间构架布置在母线构架上;每个完整串回路还包括三组断路器及与三组断路器分别配套的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避雷器、过渡母线和支撑导线的支持式绝缘子,其中过渡母线为通过V型绝缘子串悬吊在过渡母线构架上的硬导体,与过渡母线所连接的隔离开关采用垂直开启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安全可靠、检修维护及施工安装方便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选择过渡母线及隔离开关,有效优化了配电装置的纵向尺寸,其中,优化后的纵向尺寸为135.5m,横向尺寸为220m,节省占地约1650m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母线构架纵向布置在间隔内;过渡母线构架纵向布置在母线构架所在的间隔内。

进一步,出线构架的中心线与中间构架的中心线的距离为28.5m;母线构架两端的支柱的中心线的距离为54m;进线构架的中心线与过渡母线构架靠近进线侧的支柱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1.5m;过渡母线构架两端的支柱的中心线的距离为24m。

进一步,出线构架的中心线与进线构架的中心线的距离为101.5m。

进一步,绝缘子串采用的是V型结构的绝缘子串。

进一步,每根过渡母线的长度均小于一个间隔。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布置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Ⅰ号出线回路引至Ⅱ组母线断面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Ⅰ号主变进线回路中位于第二间隔内的断路器处的断面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Ⅰ号主变进线回路引至Ⅰ组母线断面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Ⅱ号出线回路引至Ⅰ组母线断面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Ⅱ号主变进线回路中位于第二间隔内的断路器处的断面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Ⅱ号主变进线回路引至Ⅱ组母线断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布置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Ⅰ号出线回路引至Ⅱ组母线断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Ⅰ号主变进线回路中位于第二间隔内的断路器处的断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Ⅰ号主变进线回路引至Ⅰ组母线断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Ⅱ号出线回路引至Ⅰ组母线断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Ⅱ号主变进线回路中位于第二间隔内的断路器处的断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Ⅱ号主变进线回路引至Ⅱ组母线断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布置结构的电气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8至图15所示,一种500kV配电装置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布置结构,包括Ⅰ组母线1、Ⅱ组母线2、两个完整串回路、启/备变进线回路3。两个完整串回路和启/备变进线回路3这三者纵向并列布置,每个完整串回路布置在三个相邻的间隔内,启/备变进线回路3布置在一个间隔内,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完整串回路所占三个相邻的间隔,从左至右分别记为第一间隔、第二间隔、第三间隔。此外,每个间隔是28m。

每个完整串回路还包括进线构架4、过渡母线构架6、母线构架5、中间构架7、出线构架8,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完整串回路为例进行说明,每个完整串回路中进线构架4的数量为两个,过渡母线构架6的数量为四个,母线构架5的数量为四个,中间构架7的数量为两个、出线构架8的数量为一个。每个完整串回路中的第一间隔和第三间隔内分别纵向布置有两个母线构架5,每个间隔内每两个母线构架5之间布置有一个中间构架7,同时第一间隔和第三间隔内还分别纵向布置有两个过渡母线构架6,第一间隔和第三间隔内还分别纵向布置有一个进线构架4,出线构架8布置在第一间隔内。

每个完整串回路还包括三组断路器及与三组断路器分别配套的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避雷器、过渡母线9和支撑导线的支持式绝缘子,其中过渡母线9为通过V型的绝缘子串10悬吊在过渡母线构架6上的硬导体,与过渡母线9所连接的隔离开关采用垂直开启式。

如图15所示,两个完整串回路分别记为第Ⅰ完整串、第Ⅱ完整串;第Ⅱ完整串位于第Ⅰ完整串的左侧,启/备变进线回路位于第Ⅰ完整串的右侧。

第Ⅰ个完整串包括Ⅰ号主变进线回路和Ⅰ号出线回路;Ⅰ号主变进线回路布置在三个相邻间隔中的第三间隔内;Ⅰ号出线回路的一端布置在三个相邻间隔中的第一间隔内,另一端穿过第一间隔进入到第二间隔内,同时还与第三间隔内的Ⅰ号主变进线回路连接。

第Ⅱ完整串包括Ⅱ号主变进线回路和Ⅱ号出线回路;Ⅱ号主变进线回路布置在三个相邻间隔中的第三间隔内;Ⅱ号出线回路的一端布置在三个相邻间隔中的第一间隔内,另一端穿过第一间隔进入到第二间隔内,同时还与第三间隔内的Ⅱ号主变进线回路连接。

Ⅱ号主变进线回路包括第二隔离开关202、第一电流互感器211、第一断路器231、第三隔离开关203、第一隔离开关201、第一电容式电压互感器221、第一避雷器241。Ⅱ号主变进线回路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二隔离开关202、第一电流互感器211、第一断路器231、第三隔离开关203连接在Ⅱ组母线2上,Ⅱ号主变进线回路的另一端与第一隔离开关201、第一电容式电压互感器221、第一避雷器241依次连接。

Ⅱ号出线回路包括设在同一间隔内的第六隔离开关206、第三电流互感器213、第三断路器233、第七隔离开关207、第八隔离开关208、第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222、第二避雷器242;Ⅱ号出线回路的一端依次通过第六隔离开关206、第三电流互感器213、第三断路器233、第七隔离开关207连接在Ⅰ组母线1上,Ⅱ号出线回路的另一端与第八隔离开关208、第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222、第二避雷器242依次连接。

由于采用二分之三断路器接线方式,Ⅱ号主变进线回路与Ⅱ号出线回路之间还依次连接有第四隔离开关204、第二断路器232、第二电流互感器212、第五隔离开关205。

如图8所示,第Ⅱ完整串中,第二隔离开关202布置在第三间隔内的过渡母线构架6下方,第一隔离开关201、第一电容式电压互感器221、第一避雷器241布置在第三间隔内的过渡母线构架6与进线构架4之间,第一电流互感器211、第一断路器231布置在第三间隔内的过渡母线构架6与母线构架5之间,第三隔离开关203布置在第三间隔内的母线构架5的下方。第四隔离开关204、第二断路器232、第二电流互感器212、第五隔离开关205布置在第二间隔内。第六隔离开关206布置在第一间隔内的过渡母线构架6的下方,第三电流互感器213、第三断路器233布置在第一间隔内的过渡母线构架6与母线构架5之间,第七隔离开关207布置在第一间隔内的母线构架5的下方,第八隔离开关208、第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222、第二避雷器242布置在第一间隔内的出线构架8的外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出线构架8的中心线与中间构架7的中心线的距离为28.5m;母线构架5两端的支柱的中心线的距离为54m;进线构架4的中心线与过渡母线构架6靠近进线侧的支柱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1.5m;过渡母线构架6两端的支柱的中心线的距离为24m。出线构架8的中心线与进线构架4的中心线的距离为101.5m。

由于第Ⅰ个完整串与第Ⅱ个完整串在结构上类似,只是Ⅰ号主变进线回路连接在Ⅰ组母线1上,Ⅰ号出线回路连接在Ⅱ组母线2上,因此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赘述。

每根过渡母线9的长度均小于一个间隔。出线构架8上设有避雷线,另外,配电装置设有环形道路,以满足设备运输和检修时车辆通行的需要,还设有围墙。

间隔、进线构架4、过渡母线构架6、母线构架5、中间构架7、出线构架8、完整串回路均为本领域专用术语,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不会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