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除湿的高压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133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除湿的高压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柜,具体是一种自动除湿的高压柜。



背景技术:

高压柜是用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电能转换和消耗中起通断、控制或保护等作用的柜体,因内部含有大量电气元件,因此其防潮除湿性能必须过硬,避免因柜体内湿度大而造成短路等电气事故,目前的高压柜多依靠内置的干燥剂进行除湿,但是因柜体内部为相对封闭的状态,空气不流通,为保证除湿效果,需均匀的配备大量的干燥剂,而柜体内在安装元器件数量较多时其相对紧凑的环境并不适合如此安置,而且因柜体内部的高压电路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在干燥剂失效更换时一般需要断电更换,麻烦且影响生产,而带电更换则存在极大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除湿的高压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除湿的高压柜,包括柜体和风道管,所述柜体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上下设置的托板,柜体侧壁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柜体内壁在通风孔处固定贴覆有防尘网,所述风道管固定连通在柜体上端,柜体顶板下端面在风道管处固定连接有防尘网,风道管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流风机,风道管左侧壁开设有开口,风道管左右内壁在对应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风道管内在固定块之间放置有干燥网,干燥网左端固定连接有推拉把,所述干燥网由上下两层网体固定连接组成,干燥网内填充有干燥剂,所述轴流风机的机壁上端还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柜体内还固定连接有接触器和湿度传感器,其中接触器固定连接在最上端的托板上,湿度传感器位于柜体底板上,接触器输出端子与轴流风机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与接触器的控制端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柜体正面铰接有柜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孔均设于柜体侧壁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干燥剂为硅胶、分子筛或蒙脱石。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拉把左端伸出风道管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湿度传感器监测柜体内部湿度,在湿度达到预设值时控制轴流风机启动往柜体内部鼓入空气,空气通过干燥网时被除湿处理为干燥气体,干燥气体鼓入柜体内部将柜体内的潮湿气体推出进行更换,完成柜体内空气的除湿,柜体内常保持干燥空气环境,从源头上杜绝的受潮的可能性,实用可靠;干燥网位于柜体外,更换时无需断电或靠近高压电器件,保障正常生产,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动除湿的高压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自动除湿的高压柜中干燥网的俯视图。

图3为一种自动除湿的高压柜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自动除湿的高压柜,包括柜体1和风道管2,所述柜体1正面铰接有柜门,柜体1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上下设置的托板3,柜体1侧壁开设有若干通风孔4,柜体1内壁在通风孔4处固定贴覆有防尘网5,所述风道管2固定连通在柜体1上端,柜体1顶板下端面在风道管2处固定连接有防尘网5,风道管2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流风机6,风道管2左侧壁开设有开口,风道管2左右内壁在对应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风道管2内在固定块7之间放置有干燥网8,干燥网8左端固定连接有推拉把12,推拉把12左端伸出风道管2外,所述干燥网8由上下两层网体固定连接组成,干燥网8内填充有干燥剂,干燥剂为硅胶、分子筛或蒙脱石,所述轴流风机6的机壁上端还固定连接有防护板9,避免过多灰尘堆积或水滴落入内部,在干燥剂失效时可方便的直接抽出进行更换,无需断电或人体靠近高压电器,安全可靠;所述柜体1内还固定连接有接触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其中接触器10固定连接在最上端的托板3上,湿度传感器11位于柜体1底板上,接触器10输出端子与轴流风机6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11与接触器10的控制端子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11对柜体1内部空气湿度进行监测,根据要求湿度值预设湿度传感器11的限定值,在柜体1内湿度达到限定值时湿度传感器11导通使得接触器10闭合,轴流风机6启动往柜体1内输送空气,空气经干燥网8吸湿后转变为干燥空气鼓入柜体1内部,通风孔4均设于柜体1侧壁下部,鼓入的干燥空气推送柜体1内的湿空气从通风孔4排出完成空气交换,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柜体1内常保持干燥环境,从源头上杜绝的受潮的可能性,在湿度降低后数值达到限定值之下,湿度传感器11断开,轴流风机6停止运行(也可通过定时器控制轴流风机6的运行时间,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托板3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保证空气可正常流通,通风孔4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若干高压柜并排时,因侧壁被阻挡,可将通风孔4开设在柜门上。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