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散热的高效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9027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散热的高效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改善散热的高效电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机是自冷式,风扇安装在电机的轴上,电机转风扇转,利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对电机进行冷却仍是电机的主要冷却方式,机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会通过机壳金属传导电机表面的散热片上。由于现有的结构工艺,电动机的散热风扇的气流很少经过电机的前端盖以及前轴承,电机上的散热片也会阻挡部分气流的流动,这样整体的冷却效果却不好,电机的冷却效果决定了电机的温升,而温升的大小又决定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和额定功率,因此改善电机的冷却效果非常的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善散热的高效电机,使电机前端盖和前轴承更好的散热,同时加快了散热片的散热速度,改善了电机整体的散热效果,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善散热的高效电机,包括设有散热片的电机壳体、穿设于电机壳体内的轴、固定在电机壳体后端的散热扇罩以及与电机壳体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与电机壳体前端面相匹配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通过自身的轴孔套设于电机轴外;所述散热装置内设有通风腔;所述散热片内部均设置有与通风腔对应的通风道,通风道与通风腔相对应贯通;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其外径与散热扇罩外径相等的外腔罩、其外径与电机壳体外径相等的内腔罩,以及与固定座连接的固定支架,外腔罩与内腔罩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腔;邻近散热片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通风腔包括与通风道、凹槽位置相对应的进风口,以及若干呈圆周分布于轴孔上并与轴孔相贯通的出风口;所述内腔罩上设置有若干相对电机壳体前端面的出风孔。

所述散热装置与电机壳体前端面、轴孔与电机轴之间有一定间隙。

所述散热装置通过固定支架与固定座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支架与散热装置的外腔罩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散热片内部均设置有通风孔,电机壳体的前端面增加一散热装置,电机散热扇的冷却风经过通风孔和两两散热片间的凹槽进入散热装置,从而经过散热装置对电机壳体的前端面和前轴承进行散热,同时加快了散热片的散热速度,改善了电机整体的散热效果,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与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散热的高效电机,包括设有散热片2的电机壳体1、穿设于电机壳体1内的轴3、固定在电机壳体1后端的散热扇罩4以及与电机壳体1连接的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上安装有与电机壳体1前端面6相匹配的散热装置7,散热装置7通过自身的轴孔8套设于电机轴3外;所述散热装置7内设有通风腔9;所述散热片2内部均设置有与通风腔9对应的通风道11,通风道11与通风腔9相对应贯通;所述散热装置7包括其外径与散热扇罩4外径相等的外腔罩12、其外径与电机壳体外径相等的内腔罩13,以及与固定座5连接的固定支架14,外腔罩12与内腔罩13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腔9;邻近散热片2之间形成有凹槽10;所述通风腔9包括与通风道11、凹槽10位置相对应的进风口15,以及若干呈圆周分布于轴孔8上并与轴孔8相贯通的出风口16;所述内腔罩13上设置有若干相对电机壳体1前端面6的出风孔17。

所述散热装置7与电机壳体1前端面6、轴孔8与电机轴3之间有一定间隙。

所述散热装置7通过固定支架14与固定座5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支架14与散热装置7的外腔罩12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原理如下:

在生活中实际使用安装本实用新型时,本实用新型在散热片2内部均设置有通风道11,电机壳体1的前端面6增加一散热装置7,并通过固定支架14与电机的固定座5连接固定;散热装置7的外腔罩12和内腔罩13大小分别与散热扇罩4和电机壳体1的大小对应,散热装置7内部的通风腔9与散热片2内部的通风道11和散热片2间的凹槽10对应;通风腔9的出风口16环绕电机轴3呈圆周分布,内腔罩13上设置有若干相对电机壳体1前端面6的出风孔17。在电机运转工作时,电机的散热扇也转动向电机壳体1前端面6的方向提供冷却风,冷却风经过散热片2内部的通风道11和两两散热片间的凹槽10,加快了散热片的散热速度;然后经过散热装置7的进风口15进入通风腔9,通风腔9内的冷却风会从内腔罩13上的出风孔17和轴孔8上的出风口16流通出去,从而对电机壳体1的前端面6和电机的前轴3进行散热,改善了电机整体的散热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改善散热的高效电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