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长耳环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3345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长耳环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领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长耳环附件。

技术背景

在现有技术中,尤其在电力系统中,大部分电力金具在运行中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有的还要同时保证电气方面接触良好,它关系着导线或杆塔的安全,即使一只损坏,也可能造成线路故障,因此,金具的质量、正确使用和安装,对线路的安全送电有尤为重要,目前,现在使用的的电力金具很少能够根据现场的情况来调节电力金具本身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长耳环附件,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配合能够实现该装置快速拆卸安装及其调节工作长度,便于操作人员灵活使用,提升劳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体式长耳环附件,包括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包括上工作台,所述上工作台的上面配合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包括左吊耳和右吊耳,所述左吊耳和右吊耳分别垂直于上工作台设置,所述左吊耳设置在上工作台的最左侧,所述右吊耳设置在上工作台的最右侧,所述左吊耳和右吊耳间隔一端距离设置,所述左吊耳和右吊耳分别设置有上通孔;所述上通孔横向设置;所述上工作台下面固定设置有螺柱;所述下连接块包括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所述上工作面配合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下工作面还配合设置有下通孔。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将将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拆开,拆开后在螺柱上拧入大螺母,拧入大螺母后再将下连接块的螺纹孔与上连接块上的螺柱配合连接在一起,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直接使用螺栓固定上通孔和下通孔,当距离不够或者太长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拧动螺柱,使得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的距离伸长或者缩短;完毕后再使用扳手对大螺母进行锁紧,这样即完成了整个长耳环附件调整距离的过程,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通过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配合能够实现该装置快速拆卸安装及其调节工作长度,便于操作人员灵活使用,提升劳动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能够充分的吻合且保证螺柱与上工作台之间固定牢靠;所述螺柱焊接在上工作台下面的中心位置,所述螺柱与上工作台之间焊接一圈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固定牢靠,且保证螺柱完全拧入到下连接块内;所述下连接块上设置的螺纹孔配合螺柱设置在下连接块的中心位置,所述螺纹孔的深度长于螺纹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该电力金具在拉伸时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所述左吊耳和右吊耳设置的上通孔对称设置,所述上通孔分别设置在左吊耳和右吊耳的中心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下连接块在拉伸时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所述下通孔自下连接块的前部贯穿到下连接块的后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左吊耳和右吊耳分别与上连接块之间固定稳定;所述左吊耳和右吊耳分别与上工作台之间设置有倒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其中,1左吊耳、2右吊耳、3上工作台、4加强筋、5螺柱、6下连接块、7下通孔、8上通孔、9上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体式长耳环附件,包括上连接块9和下连接块6;所述上连接块9包括上工作台3,所述上工作台3的上面配合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包括左吊耳1和右吊耳2,所述左吊耳1和右吊耳2分别垂直于上工作台3设置,所述左吊耳1设置在上工作台3的最左侧,所述右吊耳2设置在上工作台3的最右侧,所述左吊耳1和右吊耳2间隔一端距离设置,所述左吊耳1和右吊耳2分别设置有上通孔8;所述上通孔8横向设置;所述上工作台3下面固定设置有螺柱5;所述下连接块6包括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所述上工作面配合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下工作面还配合设置有下通孔7;所述螺柱5焊接在上工作台3下面的中心位置,所述螺柱5与上工作台3之间焊接一圈加强筋4;所述下连接块6上设置的螺纹孔配合螺柱5设置在下连接块6的中心位置,所述螺纹孔的深度长于螺纹的长度;所述左吊耳1和右吊耳2设置的上通孔8对称设置,所述上通孔8分别设置在左吊耳1和右吊耳2的中心位置;所述下通孔7自下连接块6的前部贯穿到下连接块6的后部设置;所述左吊耳1和右吊耳2分别与上工作台3之间设置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将将上连接块9和下连接块6拆开,拆开后在螺柱5上拧入大螺母,拧入大螺母后再将下连接块6的螺纹孔与上连接块9上的螺柱5配合连接在一起,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直接使用螺栓固定上通孔8和下通孔7,当距离不够或者太长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拧动螺柱5,使得上连接块9和下连接块6之间的距离伸长或者缩短;完毕后再使用扳手对大螺母进行锁紧,这样即完成了整个长耳环附件调整距离的过程,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