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起动器导电排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1953发布日期:2018-11-09 21:5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软起动器导电排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软起动器导电排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软起动器是以双CPU控制技术为核心,控制可控硅模块,实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软停止功能,同时具有过载、输入缺相、输出缺相、负载短路、起动限流超时、过压、欠压等多项保护功能,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消防、矿山、供水、市政、食品、水泥、石化等领域的电机传动设备,是传统的星-三角起动、自藕降压起动的更新换代产品。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软起动器的导电排与螺栓之间的爬电距离过小,使得软起动器有打火的风险,若为保证导电排与螺栓之间的爬电距离,则须增加定位装置的横向尺寸,使得整机尺寸也可能需要相应增加,从而会增加整机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成本较低的软起动器导电排的定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起动器导电排的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和导电排4,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两个垫块2,每个垫块2的中部和两端分别设有安装部21和固定部 22,在安装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两个垫块2呈镜像层叠设置使得两个安装部21相对设置,并且使得位于上层的垫块2的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分别与位于下层的垫块2的第二限位部 24和第一限位部23相配合,从而形成了用于定位导电排4的安装空间,在固定部22上设有安装孔25,两个垫块2的安装孔25相连通并通过螺栓3与底座1 相连接。

优选的,两个垫块2的其中一个垫块2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导电排4 和另一个垫块2依次安装在该垫块2上,在垫块2的安装部21的顶部的侧壁上设有安装面26,两个垫块2层叠设置使得两个安装面26分别与导电排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相抵接,所述的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分别设置在安装面26的两侧,所述的固定部22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 远离安装面26的一侧,所述的安装孔25设置在固定部22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限位部23为一个凹槽,所述固定部22和安装部21的边缘呈下沉设置从而形成凹槽的侧壁,所述的第二限位部24为一个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台,所述的凸台将固定部22和安装部21间隔。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21的高度低于固定部22的高度。

优选的,在底座1上分布有多个螺纹孔101,两个垫块2层叠放置在底座1 上并使两个垫块2的安装孔25与螺纹孔101相连通,所述的螺栓3通过安装孔 25与螺纹孔101螺纹连接从而将两个垫块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

优选的,所述的导电排4呈“Z”字形,包括接引部41、呈“L”形结构的支撑部42和连接部43,所述的接引部41位于底座1的外部并与支撑部4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连接部43位于底座1的上方并与支撑部4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的支撑部42穿过由两个垫块2形成的安装空间并与垫块2的安装面 26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部4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片421和第二支撑片 422,所述接引部4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片421相连接并且在接引部41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11和压花412,在第一支撑片42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23,所述的第二支撑片422位于两个垫块2之间并与安装面26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部43包括呈“L”形结构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支撑片422相连接并呈放射状设置,所述的第二连接板通过并列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上的两个第三安装孔431与软起动器的下散热器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罩壳5、控制盒组件6、直流接触器7、散热器9、电流互感器10、风机11和热缩管12,所述的罩壳5安装在底座1上从而形成了软起动器的壳体结构,所述的控制盒组件6安装在罩壳5上用于操作,所述的导电排4通过两个垫块2定位设置在底座1上,导电排4的一端穿过罩壳5的侧壁位于软起动器壳体的外部用于接线,导电排4的另一端与安装在底座1上的散热器9相连接,在散热器9上安装有与控制盒组件6相连接的线路板8,所述的散热器9还与直流接触器7和电流互感器10相连接,所述的风机11安装在罩壳5的侧壁上并与导电排4相对设置用于排气,所述的热缩管12安装在导电排4上并位于垫块2与散热器9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直流接触器7通过两个导电片与导电排4和散热器9连接悬空安装,所述的散热器9包括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在散热器9和线路板8 之间设有绝缘板,所述壳体结构的底侧,四周侧壁均设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导电排的定位装置通过在垫块的安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通过将两个垫块呈镜像层叠设置使两个安装部相对设置并且使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配合,从而形成了用于定位导电排的安装空间,有效的实现了对导电排的安装定位,同时,通过将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设置在导电排与螺栓之间从而提高了导电排与螺栓之间的爬电距离,即导电排的外壁与螺栓的近端点之间沿垫块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从而降低了软起动器的打火风险,而且两个垫块结构一样互为镜像,制造时只需按一个模具制造,使用时翻转则配对使用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排与垫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导电排的定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导电排的定位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导电排的定位装置包括软起动器的底座1和导电排4,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两个垫块2,每个垫块2的中部和两端分别设有安装部21和固定部22,在安装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两个垫块2呈镜像层叠设置使得两个安装部 21相对设置,并且使得位于上层的垫块2的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分别与位于下层的垫块2的第二限位部24和第一限位部23相配合,从而形成了用于定位导电排4的安装空间,在固定部22上设有安装孔25,两个垫块2的安装孔25相连通并通过螺栓3与底座1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垫块2的安装部2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通过将两个垫块2呈镜像层叠设置使两个安装部21相对设置并且使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相配合,从而形成了用于定位导电排4的安装空间,有效的实现了对导电排4的安装定位,同时,通过将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设置在导电排4与螺栓3之间从而提高了导电排4与螺栓3之间的爬电距离,即导电排4的外壁与螺栓3的近端点之间沿垫块2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从而降低了软起动器的打火风险,而且两个垫块2的结构一样互为镜像,制造时只需按一个模具制造,使用时翻转则配对使用即可。

具体的,两个垫块2的其中一个垫块2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导电排4 和另一个垫块2依次安装在该垫块2上,所述安装部21的高度低于固定部22 的高度,在垫块2的安装部21的顶部的侧壁上设有安装面26,两个垫块2层叠设置使得两个安装面26分别与导电排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相抵接,从而限定了导电排4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所述的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分别设置在安装面26的两侧,所述的固定部22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远离安装面26的一侧,所述的安装孔25设置在固定部22的中部并将固定部22穿透。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限位部23为一个凹槽,所述固定部22和安装部21的边缘呈下沉设置从而形成凹槽的侧壁,所述的第二限位部24为一个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台,所述的凸台将固定部22和安装部21间隔。安装时,两个垫块2呈镜像层叠设置使得位于上层的垫块2的凹槽和凸台分别与位于下层的垫块2的凹槽和凸台相配合从而将两个垫块2限位,同时,由于固定部22的高度大于安装部21的高度,因此两个固定部22的端面相抵接而两个安装面26之间存在间隙,从形成了以两个安装面26为上下端面,以两个凸台的侧壁为左右端面的安装空间,所述的导电排4穿过该安装空间从而定位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设计为相配合的凹槽和凸台,从而在有效地对导电排4进行定位的同时,还能够在不增加垫块2的横向尺寸、不影响软起动器整机尺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导电排4与螺栓3之间的爬电距离,降低软起动器的打火风险。

如图1所示,在底座1上分布有多个螺纹孔101,两个垫块2层叠放置在底座1上,并且位于下层的垫块2上两个的安装孔25分别与分布在底座1上的两个螺纹孔101对应设置,使得两个垫块2的安装孔25与螺纹孔101相连通,所述的螺栓3通过安装孔25与螺纹孔101螺纹连接从而将两个垫块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

如图3所示,所述的导电排4呈“Z”字形,包括接引部41、呈“L”形结构的支撑部42和连接部43,所述的接引部41位于底座1的外部并与支撑部42 的一端相连接用于外部接线,所述的连接部43位于底座1的上方并与支撑部 42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内部连接,所述的支撑部42穿过由两个垫块2形成的安装空间并与垫块2的安装面26相抵接。

具体的,所述的支撑部4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片421和第二支撑片 422,所述接引部4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片421相连接并且在接引部41的另一端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第一安装孔411和用于提高接触可靠性的压花412,所述的支撑部42能够为软起动器的直流接触器7提供架空空间并且在第一支撑片421上设有用于安装直流接触器7的第二安装孔423,所述的第二支撑片 422位于两个垫块2之间并与安装面26相抵接从而将导电排4定位,所述的连接部43包括呈“L”形结构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支撑片422相连接并呈放射状设置,所述的第二连接板通过并列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上的两个第三安装孔431与软起动器的下散热器相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还包括罩壳5、控制盒组件6、直流接触器7、散热器9、电流互感器10、风机11和热缩管12,所述的罩壳5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1上从而形成了软起动器的壳体结构,所述的控制盒组件6 安装在罩壳5上用于操作,所述的导电排4通过两个垫块2定位设置在底座1 上,导电排4的一端穿过罩壳5的侧壁位于软起动器壳体的外部用于接线,导电排4的另一端与安装在底座1上的散热器9相连接,在散热器9上安装有与控制盒组件6相连接的线路板8,所述的散热器9还与直流接触器7和电流互感器10相连接,所述的风机11安装在罩壳5的侧壁上并与导电排4相对设置用于排气,所述的热缩管12安装在导电排4上并位于垫块2与散热器9之间。所述的直流接触器7通过两个导电片与导电排4和散热器9连接悬空安装,在下方形成散热通道便于散热,所述的散热器9包括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在散热器9和线路板8之间设有绝缘板。所述壳体结构的底侧,四周侧壁均设有散热孔。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