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带电作业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2343发布日期:2018-07-11 04:4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带电作业梯头,属于电力检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带电作业梯头一般都采用圆形管,带电操作时圆管摩擦力小、脚易打滑,站立时间稍长,由于脚与圆管接触面积小会产生疼痛感。同时由于作业位置的局限性,只能站立作业,对操作人员体力损耗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带电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舒适且提高作业效率的多功能带电作业梯头,操作人员可坐于平台上作业,大大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带电作业梯头,包括滑轮组、梯子和翻折式座椅,所述滑轮组由三个滑轮组成的三角形结构,所述滑轮组上端的滑轮匹配骑在上分裂线上,所述滑轮组下端的两个滑轮匹配骑在下分裂线上,所述梯子的上端对应连接在滑轮组的下侧,所述梯子包括两边的竖杆和中间的多根横杆,所述横杆为方形杆,且多根所述横杆平行等距设置在两根竖杆之间,所述翻折式座椅通过两个合页活动设置在梯子最顶端的横杆上,且能绕该横杆转动90°旋转翻折,使得检修人员能以坐姿坐在翻折式座椅上。

所述翻折式座椅包括旋转三角支架和靠背横杆,两个所述旋转三角支架均对应连接在合页上,所述靠背横杆的两端对应固定在两根竖杆上。

所述靠背横杆位于梯子最顶端的横杆靠下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三个滑轮是通过等边三角形安装设计的。三角形的每个平面与顶角为40cm的长度。正好为220kV上下分裂线的距离,可同时把上下分裂线固定。不仅便于上下线作业,更增加了稳定性。当作业人员在导线作业点操作时。可把横档面通过合页部分分开,通过三角90度旋转支撑形成一个20cm宽的平台,操作人员可坐于平台上作业,大大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滑轮组、2为梯子、21为竖杆、22为横杆、3为翻折式座椅、31为旋转三角支架、32为靠背横杆、4为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带电作业梯头,包括滑轮组1、梯子2和翻折式座椅3,所述滑轮组1由三个滑轮组成的三角形结构,所述滑轮组1上端的滑轮匹配骑在上分裂线上,所述滑轮组1下端的两个滑轮匹配骑在下分裂线上,所述梯子2的上端对应连接在滑轮组1的下侧,所述梯子2包括两边的竖杆21和中间的多根横杆22,所述横杆22为方形杆,且多根所述横杆22平行等距设置在两根竖杆21之间,所述翻折式座椅3通过两个合页4活动设置在梯子2最顶端的横杆22上,且能绕该横杆22转动90°旋转翻折,使得检修人员能以坐姿坐在翻折式座椅3上。

所述翻折式座椅3包括旋转三角支架31和靠背横杆32,两个所述旋转三角支架31均对应连接在合页4上,所述靠背横杆32的两端对应固定在两根竖杆21上。

所述靠背横杆32位于梯子2最顶端的横杆22靠下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安全、舒适且提高作业效率的带电作业梯头。包括:三个滑轮支架、固定横杆、背靠圆钢,将横档圆管改为方形环氧树脂,以增加摩擦力及脚掌受力面积,将方形踏板上加装座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在110KV带电及停电作业时,把滑轮组1挂于导线上便可操作。220KV带电及停电操作时,把滑轮组1的上端滑轮挂于上分裂线,把下端两个滑轮挂于下分裂线便可操作。把原有的横圆管,改为10厘米宽的方形环氧树脂,以增加摩擦力及脚掌受力面积。受力三角支撑架能90度旋转,形成一个20厘米的可用于作业人的坐的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操作人员登上杆塔后,由一名操作人员把一根带有滑轮的传递绳挂在导线上方的架空线上。通过下方人员通过传递绳把已连接好的梯头与绳梯拉于超出导线平行的地方。由下方操作人员把绳梯45度扭转慢慢下放,与导线平行时慢慢变小扭转角度把三组滑轮挂于导线上。带电作业人员或停电作业人员便可通过绳梯。攀爬上导线上闭合滑轮安全扣后。便可通过滑轮滑向导线作业点。

本实用新型中三个滑轮是通过等边三角形安装设计的。三角形的每个平面与顶角为40cm的长度。正好为220kV上下分裂线的距离,可同时把上下分裂线固定。不仅便于上下线作业,更增加了稳定性。当作业人员在导线作业点操作时。可把横档面通过合页部分分开,通过三角90度旋转支撑形成一个20cm宽的平台,操作人员可坐于平台上作业,大大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中滑轮组对应安装在三角平衡支撑架上,与导线连接滑轮及闭锁装置,横杆为10cm宽的环氧树脂,合页打开后形成宽20cm的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梯头对比表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