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启式电机冷却器顶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6541发布日期:2018-09-14 23:2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启式电机冷却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开启式电机冷却器顶罩。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化的日益发展,用户对电机类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有些用户需要一些噪音低且体积小的开启式电机,而现有开启式电机的冷却器存在以下缺点:1、噪声普遍较高,造成开启式电机整体噪音较大;2、为了提高冷却器的通风效率,冷却器的顶罩高度较大,导致电机的中心高度较大。由于现有开启式电机的冷却器存在以上缺点,所以无法满足用户需要对开启式电机噪音低且中心高较低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启式电机冷却器顶罩,在降低顶罩高度的同时,使冷却器的噪音较低。

为了降低冷却器的高度,需要降低冷却器顶罩的高度,但常规的消音结构无法安装布置在高度较低的冷却器顶罩内。因此在降低冷却器高度的同时且仍然使冷却器起到降噪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启式电机冷却器顶罩,设置在电机的机座上方,包括呈倒U状的罩体,罩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侧板和后侧板,罩体底部设有底板,罩体、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组成了顶罩的主体外形结构,顶罩内设有两个均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左隔板、右隔板,左隔板和右隔板将顶罩内部分成三个相对隔离的左区域、中区域、右区域,中区域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一消音结构,第一消音结构的左端面与左隔板右侧面抵接,第一消音结构的右端面与右隔板左侧面抵接,第一消音结构包括两个关于罩体的左右方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的弧形消音结构,两个弧形消音结构均凸向罩体的上部;左区域、右区域内分别设有均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二消音结构、第三消音结构,第二消音结构、第三消音结构均呈倒U状;底板左部与左区域相对应,底板左部上设有左进风口和位于左进风口右侧的左出风口,外界空气从左进风口进入左区域后经左出风口进入机座内部;底板右部与右区域相对应,底板右部上设有右进风口和位于右进风口左侧的右出风口,外界空气从右进风口进入右区域后经右出风口进入机座内部;底板中部与中区域相对应,底板中部设有中进风口;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中部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中出风口。

所述第一消音结构、第二消音结构和第三消音结构均由位于外侧的支撑板和固定在支撑板内侧的消音层组成。

所述消音层由吸音棉构成。

所述左进风口和右进风口均设有进气网窗;中出风口处均设有边框,边框内均设有出气网窗。

本实用新型第二消音结构和第三消音结构均呈倒U形,高度较低的倒U形的第二消音结构和第三消音结构可以布置在高度较低的冷却器顶罩内,且倒U形的第二消音结构和第三消音结构可以使进入消音结构的空气按照曲线旋转180°后从消音结构流出,有效改变了进入第二消音结构和第三消音结构的空气流向,大幅度降低了空气流速;第二消音结构和第三消音结构的消音层可以有效吸收流经空气的噪音,因此第二消音结构和第三消音结构能达到较好的消音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消音结构包括两个关于罩体的左右方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的弧形消音结构,两个弧形消音结构均凸向罩体的上部,第一消音结构改变了从机座流出的空气流向,降低空气流速;第一消音结构的消音层可以有效吸收流经空气的噪音,因此第一消音结构也能达到较好的消音降噪效果。因此从本实用新型顶罩流出的气体噪音较小,进而电机整体的噪音也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中的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开启式电机冷却器顶罩,设置在电机的机座(图中未示出)上方,顶罩包括呈倒U状的罩体1,罩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侧板2和后侧板,罩体1底部设有底板3,罩体1、前侧板2、后侧板和底板3组成了顶罩的主体外形结构。顶罩内设有两个均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左隔板9、右隔板10,左隔板9和右隔板10将顶罩内部分成三个相对隔离的左区域、中区域、右区域。中区域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一消音结构11,第一消音结构11的左端面与左隔板9右侧面抵接,第一消音结构11的右端面与右隔板10左侧面抵接。第一消音结构11包括两个关于罩体1的左右方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的两个弧形消音结构13,两个弧形消音结构13均凸向罩体1的上部。左区域、右区域内分别设有均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二消音结构12、第三消音结构14,第二消音结构12、第三消音结构14均呈倒U状。底板3左部与左区域相对应,底板3左部上设有左进风口4和位于左进风口4右侧的左出风口5,外界空气从左进风口4进入左区域后经左出风口5进入机座内部。底板3右部与右区域相对应,底板3右部上设有右进风口6和位于右进风口6左侧的右出风口7,外界空气从右进风口6进入右区域后经右出风口7进入机座内部。底板3中部与中区域相对应,底板3中部设有中进风口8,前侧板2和后侧板的中部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中出风口15。

所述第一消音结构11、第二消音结构12和第三消音结构14均由位于外侧的支撑板16和固定在支撑板16内侧的消音层17组成,消音层17由吸音棉构成。

左进风口4和右进风口6均设有进气网窗18,进气网窗18可以减少进入顶罩的杂物。中出风口处均设有边框19,边框内均设有出气网窗20,边框19便于出气网窗20的固定。电机处于不使用状态时,出气网窗19可以减少进入顶罩的杂物。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外界空气分别从顶罩左右两端的左进风口4、右进风口6流入顶罩内的第二消音结构12、第三消音结构14,进入第二消音结构12、第三消音结构14的空气按照曲线旋转180°后从左出风口5、右出风口7流入机座内,有效改变了进入第二消音结构12和第三消音结构14的空气流向,大幅度降低了空气流速;第二消音结构12和第三消音结构14的消音层17可以有效吸收流经空气的噪音,因此第二消音结构12和第三消音结构14能达到较好的消音降噪效果。从机座流出的气体经中进风口8进入第一消音结构11,第一消音结构11的弧形消音结构使空气改变流向后从中出风口15流出,降低了空气流速;第一消音结构11的消音层17可以有效吸收流经空气的噪音,因此第一消音结构11也能达到较好的消音降噪效果。因此从本实用新型顶罩流出的气体噪音较小,进而电机整体的噪音也较小。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