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内变电站品字形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7771发布日期:2018-07-31 23:0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电站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户内变电站品字形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户内变电站是一种为了避免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将设备安装在建筑物内的变电站。

户内变电站内的电线需要从房屋主体的房顶或侧壁引出至室外,从而实现供电,引出的电线与房顶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水容易从此处空隙进入户内变电站,导致内部器件的短路,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房顶进行防水操作,使水不易从电线与房顶的缝隙之间流入,但防水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老化,使防水的效果降低,导致户内变电站的房顶产生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户内变电站品字形出线结构,具有减小漏水几率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内变电站品字形出线结构,包括房屋主体,所述房屋主体内设置有多组呈品字形分布的输电线,所述输电线贯穿所述房屋主体的顶部和侧壁,所述输电线与所述房屋主体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房屋主体的顶部上开设有引出孔,所述输电线与所述引出孔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引出孔内壁上的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输电线上的防水套、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水套两端的密封环、螺纹连接在所述防水套上且倾斜设置的防水环、固定连接在所述房屋主体顶部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防水套的外壁抵触,所述防水环远离所述防水套的一端朝所述房屋主体的顶部倾斜,所述防水环的边沿嵌合在所述密封垫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转动防水环,使防水环的边沿压紧在密封垫上,当雨水落下时,密封环阻挡雨水进入到防水套内,防水环将雨水引导,使雨水离开防水管到达密封垫,由于防水环与密封垫之间的接触处较为紧密,雨水难以进入,从而流至房屋主体顶部,密封圈和防水套进一步对水进行阻挡,使水难以进入到房屋主体内,减小了房屋主体顶部漏水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防水套之间设置有密闭组件,所述密闭组件包括若干个开设在所述密封圈内壁上的配合凹槽、若干个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水套外壁上的配合凸环,所述配合凸环嵌合在所述配合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合凸环和配合凹槽互相配合,当水流如密封圈和防水套之间时,使水的流经路程增加,使得水不容易流入房屋主体内部,减小了房屋主体顶部漏水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套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阻水环,所述阻水环的内壁与所述输电线的外壁抵触,所述阻水环沿所述防水套的轴心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水环的设置使防水套内形成了一个个隔水仓,阻碍了水的流动,使水难以通过防水套与输电线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房屋主体内部,减小了房屋主体顶部漏水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上开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远离所述输电线的一端朝所述防水环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斜面的设置,使水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移动,并离开密封环,减少了密封环上水堆积的时间,减小了水沿密封环与输电线之间的缝隙进入防水套内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垫的边沿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引流斜面,所述引流斜面远离所述防水套的一端朝所述房屋主体的顶部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环上的水流至密封垫上时,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引流斜面移动,使水能够较快的离开密封垫的表面,减小水从密封垫和防水环之间的缝隙中渗漏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房屋主体顶部上的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房屋主体侧壁上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上的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上的引出杆,所述输电线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引出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上的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输电线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电线可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进行悬挂,使输电线之间不易产生相互影响,引出杆的设置使位于房屋主体顶部的输电线能够伸出,使输电线不易受到房屋主体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也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的卡接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和第二连接杆两端的固定片,所述卡接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固定片位于所述间隙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对输电线进行检修时,工人可通过连接件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取下,当检修结束后工人可将固定片嵌入间隙内,进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固定,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出杆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放置杆,所述放置杆沿所述引出杆的长度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电线可放置至放置杆上进行引导,使输电线的排布较为整齐,减小了输电线之间的干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防水组件,使水难以从输电线与引出孔之间的空隙内流入房屋主体内部,减小了房屋主体顶部发生漏水的几率,保护了房屋主体内的变电设施;

2、通过设置支撑组件,使输电线能够得到支撑,同时对输电线进行了整理,减小了输电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房屋主体与输电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防水套与防水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体现第一支撑杆与卡接片的连接结构;

图6为图4的B处放大图,体现第二支撑杆与卡接片的连接结构。

附图标记:1、房屋主体;11、输电线;12、引出孔;2、防水组件;21、密封圈;22、防水套;23、密封环;231、引导斜面;24、防水环;25、密封垫;251、引流斜面;26、阻水环;3、密闭组件;31、配合凹槽;32、配合凸环;4、支撑组件;41、第一支撑架;411、第一支撑杆;412、第一连接杆;413、引出杆;414、放置杆;42、第二支撑架;421、第二支撑杆;422、第二连接杆;5、连接件;51、卡接片;52、固定片;5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户内变电站品字形出线结构,包括房屋主体1,房屋主体1内安装有多组呈品字形分布的三条输电线11,其中两条输电线11贯穿房屋主体1的侧壁。

如图2和图3所示,房屋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引出孔12,剩余一条输电线11穿过引出孔12,输电线11与引出孔12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2,防水组件2包括密封圈21、防水套22、密封环23、防水环24和密封垫25。密封圈21固定连接在引出孔12的内壁上,密封圈21采用橡胶制成,防水套22套设在输电线11的外壁上,防水套2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采用橡胶制成的阻水环26,阻水环26沿防水套22的长度方向分布。防水套22与密封圈21之间设置有密闭组件3,密闭组件3包括若干个配合凹槽31和若干个配合凸环32,配合凸环32固定连接在防水套22的外壁上,配合凸环32沿防水套22的长度方向分布,配合凹槽31开设在密封圈21的内壁上且沿密封圈21的长度方向分布,配合凹槽31和配合凸环32互相配合。采用铝合金制成的防水环24螺纹连接在防水套22的外壁上,防水环24位于房屋主体1的外部,防水环24远离防水套22的一端朝房屋主体1的顶部倾斜。密封环23固定连接在防水套22的两端,密封环23采用橡胶制成,密封环23上开设有引导斜面231,引导斜面231远离输电线11的一端朝房屋主体1顶部倾斜。密封垫25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1的顶部且包覆在防水套22的外壁上,密封垫25采用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制成,防水环24的边沿嵌入在密封垫25内,密封垫25的边沿上开设有引流斜面251,引流斜面251远离防水套22的一端朝房屋主体1顶部倾斜。

如图4和图5所示,房屋主体1上设置有支撑组件4,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第一支撑架41设置在房屋主体1的顶部,第二支撑架42设置在房屋主体1的侧壁上。第一支撑架41包括第一支撑杆411、第一连接杆412和引出杆413,呈人字形的第一支撑杆411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1的顶部,第一连接杆412的两端通过连接件5与第一支撑杆411固定连接,连接件5包括卡接片51和固定片52,呈U形的卡接片5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411上,卡接片51与第一支撑杆411之间形成间隙53,呈L形的固定片52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412的两端,固定片52位于间隙53内。若干个引出杆413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412上且水平设置,引出杆413沿第一连接杆412的长度方向分布,引出杆41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放置杆414,放置杆414水平设置,放置杆414沿引出杆413的长度方向分布,从房屋主体1顶部引出的输电线11安装在第一连接杆412和放置杆414上。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支撑架42包括第二支撑杆421和第二连接杆422,呈人字形的第二支撑杆421固定连接在房屋主体1的侧壁上,第二连接杆422的两端通过连接件5与第二支撑杆421固定连接,连接件5包括卡接片51和固定片52,呈U形的卡接片51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杆421上,卡接片51与第二支撑杆421之间形成间隙53,呈L形的固定片52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杆422的两端,固定片52位于间隙53内,从房屋主体1侧壁引出的输电线11安装在第二连接杆422上。

综上所述,工人转动防水环24,防水环24在螺纹的带动下抵紧在密封垫25上并嵌入密封垫25内,对防水套22与密封垫25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当雨水落下时,密封圈21上的引导斜面231使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引导斜面231移动,离开防水圈的上端并落入到防水环24上,防水环24对雨水进行继续进一步的引导使雨水流入到密封垫25上,密封垫25上的引流斜面251使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引流斜面251移动,从而使得雨水较快的离开密封垫25。当雨水渗入到防水套22与密封圈21之间时,配合凹槽31和配合凸环32的设置使雨水的流动路程增加,减小雨水流入房屋主体1内部的几率,当雨水渗入到防水套22与输电线11之间时,阻水环26对雨水进行阻挡,使雨水难以沿防水套22的内壁继续流动,减小雨水流入房屋主体1内部的几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