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框双面双玻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2766发布日期:2018-07-11 04:56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电池排版以及安装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框双面双玻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双面双玻组件安装,(备注:组件背面需要接受光线发电,所以支架不能对其遮挡),需要改变支架龙骨对组件安装位置的变更,通常支架龙骨与组件长边平行重合安装方式(组件背面正下方无支架横梁支撑),但是由于没有支架对其没有支架对其反支撑,玻璃尺寸越来越薄,组件机械强度降低;因此,无框双面组件支撑点位置需要向组件内侧移动,同时保证对背面电池不遮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框双面双玻组件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框双面双玻组件结构,包括双面双玻无框组件、光伏电池片、挂钩和支架龙骨;若干光伏电池片排布在双玻无框组件上,且光伏电池片分成三个区域排布,形成三个矩形的光伏电池片区域,相邻的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留有间距;相邻的两个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的双玻无框组件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挂钩,支架龙骨沿间距设置在挂钩上。

进一步的,光伏电池片为正方形,每个光伏电池片区域为若干个光伏电池片形成的矩形区域。

进一步的,挂钩为横截面为凹字形的长条形挂钩,挂钩的凹字形开口处垂直于凹字形侧壁设置有凸起;挂钩通过硅酮结构胶黏贴在双玻无框组件上。

进一步的,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的间距为45-60mm。

进一步的,支架龙骨的宽度小于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的双玻无框组件上涂有一层白色液体硅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点位置的变化,通过改变组件受力结构,保证了光伏组件所要强度,解决了玻璃变薄后,单纯双玻组件机械强度不足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传统的支架结构设计,保证组件最佳受力结构,同时兼顾了双面组件特殊的背面不允许遮挡的需求;解决了双面双玻组件边缘安装机械强度不够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挂钩解决了双面双玻组件无法兼容常规支架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双玻组件在安装后,成本提高以及需要接地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白色液体硅胶,能增加反射率;杜绝组件正面看见背面硅胶的不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无框双面双玻组件电池排版安装图;

图2:无框双面双玻组件电池排版安装图;

其中:双玻无框组件1、光伏电池片2、挂钩3、支架龙骨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无框双面双玻组件结构,包括双面双玻无框组件1、光伏电池片2、挂钩3和支架龙骨4;若干光伏电池片2排布在双玻无框组件1上,且光伏电池片2分成三个区域排布,形成三个矩形的光伏电池片区域,相邻的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留有间距;相邻的两个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的双玻无框组件1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挂钩3,支架龙骨4沿间距设置在挂钩3上。

光伏电池片2为正方形,每个光伏电池片区域为若干个光伏电池片2形成的矩形区域。

挂钩3为横截面为凹字形的长条形挂钩,挂钩3的凹字形开口处垂直于凹字形侧壁设置有凸起;挂钩3通过硅酮结构胶黏贴在双玻无框组件1上。

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的间距为45-60mm。

支架龙骨4的宽度小于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的间距。

相邻的两个光伏电池片区域之间的双玻无框组件1上涂有一层白色液体硅胶。

图1和图2为无框双面双玻组件电池排版图:与传统晶硅电池组件相比,此电池排布把电池排版分成三块区域,在保证组件生产工艺不变的前提下,区域之间间距大概在45-60mm之间的距离(主要保证后期支架安装在此区域空挡间不遮挡电池/常规支架宽度一般在40mm);此设计按照组件安装方向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组件电池6*10阵列,在“6”这个方向可以按照2*2*2间隔布置(也可以使用1*4*1);另一种是在“10”上布置2*6*2(也可以使用3*4*3);同时兼容6*12(72片)、6*16(96片)、8*12(96片)、6*8(48片)不同电池数量的组件。

在电池片区域间隔之间,选择最佳安装位置(此版型需要考虑组件长度方向最佳安装位置),利用专项设计的铝挂钩粘结在组件背玻璃电池空挡区域,粘结剂为硅酮结构胶,粘结四个点---此安装与常规4点安装类似。挂钩需要满足相应国标紧固件尺寸标准,挂钩长度满足机械载荷测试要求即可。

支架龙骨(横梁)支架紧贴组件背面挂钩,利用相应尺寸的紧固件紧固即可,选用的支架龙骨宽度小于电池空挡宽度空间,正投影下不遮挡电池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