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风罩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5453发布日期:2020-01-18 04:2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冷却风罩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风罩及一种具有该冷却风罩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冷却风罩用于对电机的内部进行冷却。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具有冷却风罩的电机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冷却风罩10包括罩体11、内风扇12、外风扇13及内风路导向风筒14,内风扇12、内风路导向风筒14及外风扇13设于罩体11上。罩体11安装于电机100的机壳101上,且与机壳101内部连通。罩体11内部设有隔板(图未标)和复数冷却管111,复数冷却管111穿过所述隔板且平行设置,隔板大致位于冷却管111的中部。内风扇12与罩体11内部连通,用于驱动空气在罩体11和电机100的机壳101循环流通。内风路导向风筒14和内风扇12连通,内风扇12吹出的空气经过罩体11、机壳101内部、罩体11,再经过内风路导向风筒14流向内风扇12。

外风扇13与罩体11连通,用于将外界的空气抽入罩体11内,所述外界的空气进入罩体11内后,沿着冷却管111从右流向左(即从电机100的非驱动端流向驱动端),并从冷却管111流出。冷却管111内的空气与电机100的内循环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冷却电机100的内循环空气。

在电机100中,外风扇13抽取的外界空气从冷却管111的右侧进入冷却管111,为了安装外风扇13,罩体11的长度需大于机壳101的长度,从而冷却风罩10的一部分作为悬臂结构悬于机壳101之外,悬臂结构不利于电机的稳定性。此外,在内循环空气的单次循环回路中,冷却管111内的空气在电机100的非驱动端与电机100的内循环空气热交换后,温度升高,接着又在电机100的驱动端与电机100的内循环空气热交换,影响对内循环空气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冷却风罩和一种电机,可实现较佳的冷却效率,并可提升电机的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风罩,其包括一罩体、一内风扇和一外风扇,所述罩体内还形成有一第一冷却腔、一第二冷却腔和一位于所述第一冷却腔和所述第二冷却腔之间的隔离腔,所述第一冷却腔内设有复数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腔内设有复数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及所述第二冷却管均与所述隔离腔和外界连通。所述罩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安装于一电机的机壳上。所述内风扇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内风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且另一侧还与第二冷却腔连通,所述内风扇用于为内循环空气提供循环动力。外风扇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位于所述隔离腔上,且与所述隔离腔连通。

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罩还包括:一内风路导向风筒,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腔和所述内风扇连通。

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罩还包括:一内风路导向风筒,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腔和所述内风扇连通。

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罩体的内部还设有:一第一隔板;以及一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隔离腔。

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罩体还包括:一第一风罩网,所述第一冷却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风罩网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一第二风罩网,与所述第一风罩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冷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风罩网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内风扇和所述外风扇为离心式风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风罩。

在电机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包括:一机壳,所述冷却风罩配置于所述机壳上,且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机壳。

在电机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通风孔和一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一冷却腔及所述机壳相通,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第二冷却腔及所述机壳相通。

在电机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罩体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所述机壳的长度。

在电机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具有一驱动端和一非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和所述非驱动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冷却腔位于所述驱动端,所述第二冷却腔位于所述非驱动端。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冷却风罩及电机中,冷却风罩的罩体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及隔离腔,内风扇与第一冷却腔及第二冷却腔连通,外风扇位于隔离腔上,外风扇抽入隔离腔的空气可分两部分分别流入第一冷却腔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腔的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内的空气分别与电机的内循环空气发生热交换,可对内循环空气进行有效冷却,从而实现较佳的冷却效率。另外,由于外风扇位于隔离腔上,隔离腔位于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之间,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安装外风扇的悬臂结构,冷却风罩的长度可等于或略大于电机机壳的长度,有利于提升电机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特点、优点和益处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具有冷却风罩的电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冷却风罩的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应用于电机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内风路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外风路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冷却风罩的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应用于电机时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见图2至图4,本实施例的冷却风罩20包括罩体21、内风扇22及外风扇23。图5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内风路的工作原理图,请参见图5和图2,罩体21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211、第二冷却腔212和隔离腔213,隔离腔213位于第一冷却腔211和第二冷却腔212之间。第一冷却腔211内设有复数第一冷却管214,第二冷却腔212内设有复数第二冷却管215,第一冷却管214及第二冷却管215均与隔离腔213和外界连通。

罩体21具有第一表面216和与第一表面216相对的第二表面217,第二表面217用于安装于电机200的机壳201上。

内风扇22配置于第一表面216上,内风扇22的一侧与第一冷却腔211连通且另一侧与第二冷却腔212连通,内风扇22用于为内循环空气提供循环动力。

外风扇23配置于第一表面216上,并位于隔离腔213上,且与隔离腔213连通。

更具体地,罩体21的内部还设有第一隔板218和第二隔板219,第一隔板218和第二隔板219间隔设置,以形成隔离腔213。罩体21还包括第一风罩网220和第二风罩网221,第二风罩网221与第一风罩网220为罩体2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第一风罩网220和第二风罩网221上设有复数通风孔。第一冷却管214连接于第一风罩网220和第一隔板218之间,第一冷却管14通过第一风罩网220上的通风孔与外界连通。第二冷却管215连接于第二风罩网221和第二隔板219之间,第二冷却管215通过第二风罩网221上的通风孔与外界连通。

内风扇22配置于第一表面216上,第一表面216上位于第二冷却腔212正上方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图未标),在本实施例中,内风扇22位于第二冷却腔212上,内风扇22通过所述通孔与第二冷却腔212连通。内风扇22包括扇叶部、罩部和电机,扇叶部设置于罩部内,电机设于罩部外,用于驱动扇叶部转动,罩部可使得内风扇22抽出的空气仅在电机200内循环,不与外界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内风扇22的一侧与第一冷却腔211连通且另一侧与第二冷却腔212连通,其中,内风扇22的一侧和另一侧为相邻侧,如图5所示。图6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外风路的工作原理图,请参见图6,外风扇23配置于第一表面216上,第一表面216上位于隔离腔213正上方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外风扇23通过所述通孔与隔离腔213连通。

外风扇23包括扇叶部、外风扇罩部和电机,扇叶部设置于外风扇罩部内,电机设于外风扇罩部外,用于驱动扇叶部转动。外风扇罩部上设有网孔,外风扇23可将外界空气抽入隔离腔213内。由于隔离腔213位于第一冷却腔211和第二冷却腔212之间,且第一冷却管214和第二冷却管215均与隔离腔213和外界连通,外风扇23抽入隔离腔213的空气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空气从右至左沿着第一冷却管214排出罩体21,另一部分空气从左至右沿着第二冷却管215排出罩体21。

需要说明的是,内风扇22和外风扇23为离心式风扇。冷却风罩20还包括内风路导向风筒24,内风路导向风筒24位于第一表面216上,用于将第一冷却腔211和内风扇22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16上位于第一冷却腔211正上方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图未标),内风路导向风筒24罩设于所述通孔上。内风路导向风筒24和内风扇22的罩部通过软管24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风路导向风扇24和内风扇22的位置不以图5为限,可依实际情况作调整,例如,内风扇22位于第一冷却腔211上,并与第一冷却腔211相通,在这种情况下,内风路导向风扇24连接于内风扇22和第二冷却腔211之间。

请再次参见图4和图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200,上述冷却风罩20可应用于电机200中,电机200还包括机壳201,冷却风罩20配置于机壳201上,且冷却风罩20的第二表面217朝向机壳201,即第二表面217安装在机壳201上,第二表面217与机壳201接触。电机200具有驱动端202和非驱动端203,驱动端202与非驱动端203相对设置。第一冷却腔211位于驱动端202,第二冷却腔212位于非驱动端203。罩体21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电机200机壳201的长度。

冷却风罩20的第二表面217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222和第二通风孔223,第一通风孔222与第一冷却腔211及电机200机壳201相通,第二通风孔223与第二冷却腔212及电机200机壳201相通。电机200的内循环空气可在第一冷却腔211、第二冷却腔212和机壳201中循环流动。

工作时,电机200的风路分为外风路和内风路,关于外风路,请参见图6,外风扇23将外界空气抽入罩体21的隔离腔213中,隔离腔213内的空气再分为两部分,两部分空气分别沿着第一冷却管214和第二冷却管215排出罩体21,第一冷却管214内的空气与进入第一冷却腔211的内循环空气发生热交换,第二冷却管215内的空气与进入第二冷却腔212的内循环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有效冷却内循环空气。

关于内风路,请参见图5和图4,内风扇22驱动内循环空气从第二冷却腔212流入电机200的机壳201,进入机壳201的内循环空气从电机200的非驱动端203流向驱动端202,对电机200内部的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进行冷却后,内循环空气流经第一冷却腔211,由第一冷却管214冷却,接着,从第一冷却腔211流出,流经内风路导向风筒24和软管241,再由内风扇22抽入第二冷却腔212中,经过第二冷却管215冷却后,再流入机壳201,如此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风罩20可为ic666冷却风罩,但冷却风罩20的型号不以此为限,可依据实际需求对冷却风罩20的尺寸作任意调整。电机200可采用轴径向混合通风的方式冷却,换言之,内循环空气在电机200的机壳201内分为多个路径沿机壳201的轴向和径向流动,从而冷却电机200内部的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

本发明的冷却风罩及电机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发明的冷却风罩及电机中,冷却风罩的罩体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及隔离腔,内风扇与第一冷却腔及第二冷却腔连通,外风扇位于隔离腔上,外风扇抽入隔离腔的空气可分两部分分别流入第一冷却腔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腔的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内的空气分别与电机的内循环空气发生热交换,可对内循环空气进行有效冷却,从而实现较佳的冷却效率。另外,由于外风扇位于隔离腔上,隔离腔位于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之间,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安装外风扇的悬臂结构,冷却风罩的长度可等于或略大于电机机壳的长度,有利于提升电机的结构稳定性。

2.在本发明的冷却风罩及电机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风罩的罩体的内部还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隔设置,以形成隔离腔,外风扇抽入隔离腔的空气,可在隔离腔内分流,流入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的空气与电机的内循环空气热交换效率较高。隔离腔将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隔开,可有效防止第一冷却腔内的内循环空气和第二冷却腔内的内循环空气发生热交换,有利于提升电机的冷却性能。

3.在本发明的冷却风罩及电机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风罩还包括内风路导向风筒,内风路导向风筒用于将第一冷却腔和内风扇连通,从而电机的内循环空气可顺畅地流向内风扇。

4.在本发明的冷却风罩及电机的一个实施例中,内风路导向风筒和内风扇的罩部通过软管连接,软管的使用可便于将内风扇和内风路导向风筒安装于合适的位置。

5.在本发明的冷却风罩及电机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冷却风罩不需要设置悬臂结构,冷却风罩的长度变小,重量减轻,有利于减低成本。

6.在本发明的冷却风罩及电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中间由隔离腔隔开,从而减小了冷却管的长度,进一步减小冷却风罩的重量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