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退火铜轮驱动的分体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5834发布日期:2018-10-16 21:0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退火铜轮驱动的分体式电机,属于铜线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铜线生产时,需要对铜线进行退火操作,从而使其从加工时的高温降低至可以进行转运或者后续加工的常温状态。传统的退火电机直接与安装退火铜盘的退火轴连接,会导致退货铜盘的热量沿退火轴传递至伺服电机,容易对伺服电机内部造成过热,影响其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退火铜轮驱动的分体式电机,通过在退火组件与驱动组件之间设置散热组件,使得退火轴的热量在散热组件上进行散发,避免其传导至伺服电机内,影响伺服电机的工作,适宜推广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退火铜轮驱动的分体式电机,包括退火组件、散热组件、驱动组件和机架,所述退火组件的转矩输入端通过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转矩输出端连接,所述退火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退火组件包括退火轴和固定轴承,所述退火轴通过所述固定轴承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退火轴水平设置,所述退火铜轮套装在所述退火轴上;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和变速箱,所述伺服电机的转矩输出轴与所述变速箱的转矩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转矩输出轴水平设置,且所述变速箱的转矩输出轴与所述退火轴同轴设置;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n型连接杆,多个所述n型连接杆以所述退火轴为轴心均匀分布,所述退火轴和所述变速箱的转矩输出轴上均设置有与所述n型连接杆的两端适配的卡孔。

进一步,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固定环、滑环和液压伸缩杆,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滑环设置在所述固定环内,且所述滑环的外侧面与所述固定环的内侧面可滑动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固定端与所述滑环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所述n型连接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n型连接杆的横杆段与所述退火轴平行设置,所述n型连接杆的竖杆段与所述退火轴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n型连接杆为导热杆,所述n型连接杆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退火铜轮驱动的分体式电机通过在退火组件与驱动组件之间设置散热组件,使得退火轴的热量在散热组件上进行散发,避免其传导至伺服电机内,影响伺服电机的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退火铜轮驱动的分体式电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退火铜轮驱动的分体式电机的测试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退火铜轮驱动的分体式电机,包括退火组件、散热组件、驱动组件和机架9,退火组件的转矩输入端通过散热组件与驱动组件的转矩输出端连接,退火组件、散热组件和驱动组件均固定连接在机架9上;

退火组件包括退火轴1和固定轴承3,退火轴1通过固定轴承3与机架9可转动连接,退火轴1水平设置,退火铜轮套装在退火轴1上;

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2和变速箱21,伺服电机2的转矩输出轴与变速箱21的转矩输入端连接,变速箱21的转矩输出轴水平设置,且变速箱21的转矩输出轴与退火轴1同轴设置;

散热组件包括多个n型连接杆4、固定环8、滑环7和液压伸缩杆6,多个n型连接杆4以退火轴1为轴心均匀分布,退火轴1和变速箱21的转矩输出轴上均设置有与n型连接杆4的两端适配的卡孔,固定环8与机架9固定连接,滑环7设置在固定环8内,且滑环7的外侧面与固定环8的内侧面可滑动连接,液压伸缩杆6的固定端与滑环7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杆6的伸缩端与n型连接杆4的中部固定连接,n型连接杆4的横杆段与退火轴1平行设置,n型连接杆4的竖杆段与退火轴1垂直设置,n型连接杆4为导热杆,n型连接杆4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片。

将散热铜盘通套装在退火轴1上,然后将液压伸缩杆6伸长,使n型连接杆4卡合到退火轴1和变速箱21的转矩输出装上,实现传动。

退火轴1上的热量传导至n型连接杆4上时,因为n型连接杆4为散热杆,从而实现散热功能,避免热量传导至变速箱21内。

通过固定环8、滑环7和液压伸缩杆6可以稳定多个n型连接杆4的位置。

在需要更换退火轴1时,将液压伸缩杆6缩短,n型连接杆4与退火轴1和转矩输出轴分离,便于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