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及其底座安装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929发布日期:2019-02-12 21:20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及其底座安装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安装调节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及其底座安装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皮带轮在转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松紧的情况,从而导致皮带出现松动或紧绷的情况,由此造成皮带的异常工作,因此,需要对皮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保持皮带的张紧度,而使物件得以正常传送。

现有的皮带调节装置通常是使用调节螺栓对安装张紧轮的轮轴进行位置调节,轮轴与调节螺栓之间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转动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带动轮轴移动,进而促使轮轴带动张紧轮移动而达到对张紧轮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目的,但是,由于张紧轮在转动时对轮轴具有较强的振动作用力,如果将调节螺栓与轮轴直接配合连接,容易导致调节螺栓上精密的螺纹被高度磨损,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调节螺栓的报废,不利于调节螺栓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电机及其底座安装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皮带调节装置对调节螺栓的磨损大,影响调节螺栓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及其底座安装调节装置,包括电机本体和调节螺栓,还包括板体和调整座,电机本体固定在板体上并用于驱动张紧轮转动,板体上设有与调节螺栓配合连接的凹槽,且调节螺栓卡设于调整座上并可在调整座上转动。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调节螺栓作为主动件,用于对张紧轮的位置进行移动调节,以保持皮带的绷紧状态。板体用于对电机本体进行固定安装,以使电机本体工作时保持平稳。电机本体用以与张紧轮固定连接并驱动张紧轮转动。在板体上设有与调节螺栓配合的凹槽,通过凹槽与调节螺栓的配合,使得调节螺栓发生转动时,能够促使板体移动,进而通过板体带动电机本体移动,并由此使得电机本体能够带动张紧轮移动,以达到调节张紧轮位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利用板体作为电机本体的底座将电机本体固定,并通过调节电机本体的底座的位置来实现张紧轮与调节螺栓之间的连接,使得张紧轮转动时的振动作用力在电机本体的主轴上就有所缓减,并通过电机本体的底座即板体与电机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减轻电机本体受到的振动作用力,保持电机本体的平稳,以减小板体受到的振动作用力,进而避免了调节螺栓受到较强的振动作用力而对螺纹造成磨损,保持调节螺栓螺牙的完整,利于调节螺栓的长期使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调节螺栓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杆体和尾体,杆体上设有螺纹,尾体上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尾体和第二凸缘呈工字形分布。尾体通过第一凸缘卡和第二凸缘卡在调整座上的,而能够保证对调节螺栓位置的固定,防止调节螺栓在旋转过程中从调整座上脱出而影响对张紧轮或皮带的调节效果,达到对调节螺栓有效限位的目的。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二凸缘位于尾体远离杆体的一端,且第二凸缘上固定连接有拧动件。拧动件用以人对调节螺栓进行调节,便于调节操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杆体与尾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由于杆体上的螺纹与板体凹槽内的螺纹多次反复摩擦后容易被磨损,而杆体与尾体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便于杆体的单独替换和制造加工,以使调节螺栓得以长期使用,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杆体靠近尾体的一端设有凸环,第一凸缘呈环形,第一凸缘的内部设有环形的空心腔,第一凸缘的内圆环壁上设有与空心腔连通的环形孔,凸环穿过环形孔并卡接于空心腔内,且空心腔的腔壁与凸环相抵。相比杆体与尾体之间直接连接,采用凸环与空心腔壁配合相抵的连接方式增大了杆体与尾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将杆体上受到的压力向尾体上进行有效分散传递,以保证调节螺栓结构的稳定性。空心腔的腔壁与凸环相抵,使得二者间具有较强的摩擦力,从而在转动尾体时,能够使尾体带动杆体发生有效转动,以保证对皮带的有效调节。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调整座上设有U形的夹槽,调节螺栓的尾体卡设于夹槽内,且上凸缘位于调整座的上侧,下凸缘位于调整座的下侧,上凸缘和下凸缘均抵在调整座上。下凸缘和上凸缘抵在调整座上,一方面能够使得调节螺栓在夹槽内的位置固定,避免调节螺栓晃动而影响对张紧轮的调节效果,且第一凸缘能够与夹槽的上表面相抵而使调节螺栓对板体进行向上的支撑,从而达到增强装置整体结构稳定性的目的。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板体上设有供电机本体的主轴穿过的穿孔,电机本体的主轴穿过穿孔与张紧轮连接。穿孔用以供电机本体的主轴穿过,以实现电机本体与张紧轮的连接,采用板体将电机本体和张紧轮之间分隔,避免了电机本体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向张紧轮侧散发而使张紧轮携带高温,由此防止造成意外烫伤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板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板体位置和限定板体移动调整范围的条形孔,条形孔内卡设有配合的紧固件。实际应用时,条形孔配合紧固件使用,通过移动板体并将紧固件固定在条形孔的不同部位处,能够实现板体不同程度的移动和固定,以适应于对张紧轮或皮带张紧度的不同程度的调整。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板体上设有多个定位孔,定位孔围绕穿孔呈圆形依次均匀分布。定位孔能够便于360度观察电机本体的安装位置,以对电机本体的安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防止电机本体歪偏而造成板体受力不均,进而影响板体结构稳定性的问题。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板体上可拆卸连接有凸块,凹槽位于凸块上。采用在凸块上设置凹槽的结构,相比直接在板体上开设凹槽,一方面能够保留板体的板型结构,减少开孔,而增强板体的强度,保持板体对电机本体和张紧轮的稳定支撑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便于板体和凸块的单独制造,简化加工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机床上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调节螺杆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轴截面剖视图。

图4为图1中调整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电机主轴1、板体2、调整座3、调节螺栓4、夹槽5、穿孔6、凸块7、条形孔8、定位孔9、杆体10、凸环11、尾体12、第一凸缘13、第二凸缘14、拧动件15、张紧轮16、插杆17、限位块18、机床19。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及其底座安装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栓4、板体2、调整座3和电机本体。

调节螺栓4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杆体10和尾体12,杆体10上设有螺纹,尾体12上设有第一凸缘13和第二凸缘14,第一凸缘13、尾体12和第二凸缘14呈工字形分布。第二凸缘14位于尾体12远离杆体10的一端,且第二凸缘14上焊接固定有拧动件15。杆体10和尾体12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可拆卸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杆体10靠近尾体12的一端设有凸环11,第一凸缘13呈环形,且第一凸缘13为两个圆环卡接拼合而成。第一凸缘13的内部设有环形的空心腔,第一凸缘13的内圆环壁上设有与空心腔连通的环形孔,凸环11穿过环形孔并卡接于空心腔内,且空心腔的腔壁与凸环11相抵。第一凸缘13上设有多个通孔,凸环11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多个孔道,通孔与孔道之间穿设有插杆17,插杆17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块18。

调整座3的结构如图4所示,整体呈一体成型的T形状,且T形结构的横直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机床19上,竖直部上设有U形的夹槽5。

板体2的结构如图1中所示,板体2中部设有供电机主轴1穿过的穿孔6,电机本体位于机床19内,电机本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板体2上,且电机主轴1穿过穿孔6并键连接固定有张紧轮16。板体2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板体2位置和限定板体2移动调整范围的四个条形孔8,四个条形孔8内均卡设有配合的紧固件,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为螺钉。板体2上还设有四个定位孔9,四个定位孔9围绕穿孔6呈圆形依次均匀分布。板体2上可拆卸连接有凸块7,凸块7与板体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板体2上设有条形的卡条,卡条沿竖向延伸,凸块7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凹孔,卡条卡接而固定于条形凹孔内。凸块7上设有凹槽,凹槽内壁上设有与调节螺栓4配合的螺纹。调节螺栓4的尾体12卡设于夹槽5内,且第一凸缘13位于调整座3的上侧,第二凸缘14位于调整座3的下侧,第一凸缘13和第二凸缘14均抵在调整座3上。

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时,参照图1所示将调节螺栓4、调整座3、板体2、电机本体和张紧轮16进行安装。电机本体工作时带动张紧轮16旋转而对皮带进行传送。当对皮带进行调整而需要调节张紧轮16的位置时。转动拧动件15,拧动件15通过尾体12带动杆体10转动,杆体10上的螺纹推动凸块7移动,凸块7带动板体2在机床19上移动,板体2带动电机本体移动而对张紧轮16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螺栓4的尾部设置成工字形状,与调整座3上的U形的夹槽5配合,能够保持调节螺栓4位置的固定,对调节螺栓4进行限位,防止调节螺栓4滑落晃动,保持装置结构的稳定。同时第一凸缘13抵在调整座3上,使得调节螺栓4对板体2进行有力支撑,加强装置结构的稳定性。由于张紧轮16是固定在电机本体上的,而电机本体是固定在板体2上,使得张紧轮16转动时的振动作用力经过电机本体和板体2的传导后得以明显削弱,由此使得调节螺栓4受到的来自张紧轮16的振动作用力较小,进而避免了调节螺栓4因较强振动作用而导致螺牙磨损的情况,利于调节螺栓4的长期使用。

调节螺栓4的杆体10和尾体12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得调节螺栓4在经历多次调节操作而导致螺牙磨损后,能够便于进行杆体10的更换,以降低调节螺栓4的使用成本。插杆17和限位块18能够保持凸环11和第一凸缘13之间的相对固定,防止二者间发生相对运动而造成调节螺栓4的无效转动,保证调节的效果。

将调整座3整体设置成T形状,能够保证调整座3与机床19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保持调整座3结构的稳定,利于调整座3对板体2的支撑,同时能够减小调整座3的总体面积,从而减少调整座3的耗材用量,以便于生产制造。将夹槽5设置成U形状,能够与尾体12配合,实现对调节螺栓4的稳定卡接支撑。

板体2上的定位孔9能够便于在安装电机本体时对机床19内的电机本体的位置进行观察,以保证电机本体的位置准确而利于保持安装调节装置结构的稳定。穿孔6使得电机主轴1得以穿出机床19而与张紧轮16连接,利用板体2将电机本体和张紧轮16隔离,避免二者间出现强烈的热传导现象而使张紧轮16携带高温并烫伤工作者。

板体2上的条形孔8能够与紧固件配合,通过移动板体2并将紧固件固定在条形孔8的不同部位处,能够实现板体2不同程度的移动和固定,以适应于对张紧轮16或皮带张紧度的不同程度的调整,以便于皮带调节工作的进行。

凸块7与板体2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使得凹槽内的螺纹受损后,能够便于凸块7的更换,并保证板体2的强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