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驱动电路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8049发布日期:2019-05-21 21:0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电机驱动电路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通常通过推杆电机的正反转实现油烟机导烟板的自动开合,中国专利文献CN204406073U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电动推杆的控制电路,包括直流供电电源、直流有刷电机、电流检测单元和开关控制单元,直流有刷电机驱动电机推杆动作,还包括有若干继电器,开关控制单元接收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并通过控制若干个继电器以使直流供电电源与直流有刷电机正接或者反接从而使直流有刷电机正转或者反转,电流检测单元检测直流有刷电机的电流大小并把得到的电流信号输入到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处理,开关控制单元根据电流信号的大小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若干个继电器动作从而控制直流有刷电机运行。

上述若干个继电器为3个继电器,用三个继电器组合控制器来使推杆电机正反转,过多继电器使得电路的连接方式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及电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推杆电机控制电路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机、切换模块以及第一开关;其中,所述电机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和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切换模块,用于根据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机正转和反转的切换;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电机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驱动单元、第二继电器以及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头与所述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头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头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头与所述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头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头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

可选地,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三继电器和第三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与第四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三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动触头与所述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和第二常闭触头与所述第四电源或者所述第一开关连接,第一常闭触头和第二常开触头与所述第一开关或者所述第四电源连接。

可选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一储能电容;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二端均与地线连接;

和/或,

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二储能电容;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储能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的第二端均与地线连接;

和/或,

第三驱动单元包括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三储能电容;其中,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储能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储能电容的第二端均与地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限流电阻;

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和/或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

和/或,

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和/或第四三极管的控制端;

和/或,

所述限流电阻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控制端和/或第六三极管的控制端。

可选地,还包括:防误导通电阻;

所述防误导通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之间;

和/或,

所述防误导通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端之间;

和/或,

所述防误导通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二端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放电电阻;

所述放电电阻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并联连接;

和/或,

所述放电电阻与所述第二储能电容并联连接;

和/或,

所述放电电阻与所述第三储能电容并联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保护电容和保护二极管;

所述保护电容串联连接于第一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和第一二极管之间,所述保护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保护二极管的第一端与地线连接;

和/或,

所述保护电容串联连接于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和第三二极管之间,所述保护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保护二极管的第一端与地线连接;

和/或,

所述保护电容串联连接于第三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和第五二极管之间,所述保护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保护二极管的第一端与地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电机滤波电路,与所述电机并联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机的电流。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包括开关三极管,所述开关三极管的第一端与切换模块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检测单元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的控制端与开关信号连接,所述开关信号包括PWM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

可选地,所述电器设备包括吸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机、切换模块以及第一开关;其中,所述电机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和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切换模块,用于根据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机正转和反转的切换;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电机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通断。上述电机驱动电路中通过切换模块实现电机的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连接,之后再通过第一开关实现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了电机的正反转,电机驱动电路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推杆电机控制电路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M、电机;2、切换模块;21、第一驱动单元;22、第二驱动单元;3、第一开关;4、检测单元;V1、第一电源;V2、第二电源;V3、第三电源;V4、第四电源;K1、第一继电器;K2、第二继电器;K3、第三继电器;Q2、开关三极管;Q5、第一三极管;Q4、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Q1、第四三极管;Q6、第五三极管;Q7、第六三极管;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6、第三二极管;D7、第四二极管;D9、第五二极管;D10、第六二极管;D3、第一保护二极管;D8、第二保护二极管;D11、第三保护二极管;D4、第一继电器保护二极管;D5、第二继电器保护二极管;EC1、第一储能电容;EC2、第二储能电容;EC3、第三储能电容;R3、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10、第三限流电阻;R8、第四限流电阻;R7、第七限流电阻;R4、第一防误导通电阻;R9、第二防误导通电阻;R2、第一放电电阻;R11、第二放电电阻;R5、滤波电阻;R6、检测电阻;R12、第五限流电阻;R13、第六限流电阻;R14、第三防误导通电阻;R15、第三放电电阻;C1、第一保护电容;C3、第二保护电容;C2、滤波电容;C4、第三保护电容;S1、开关控制信号;S2、第一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3、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4、检测信号;S5、第三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应用于电机(如推杆电机)中实现电机的正转和反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机控制电路复杂的问题。如图1所示,该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机M、切换模块2以及第一开关3。电机M的第一端通过切换模块2分别与第一开关3的一端和第一电源连接,电机M的第二端通过切换模块2分别与第一开关3的一端和第一电源连接;切换模块2,用于根据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控制电机M正转和反转的切换;第一开关3,用于控制电机M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通断。

上述电机驱动电路中通过切换模块实现电机的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连接,之后再通过第一开关实现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了电机的正反转,电机驱动电路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推杆电机控制电路复杂的问题。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具体地:电机M在正转时,电机M的第一端通过切换模块与第一电源V1连接,电机M的第二端通过切换模块与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完成电机正转回路的连接,此时,导通第一开关实现电机的正转;电机M在反转时,电机M的第一端通过切换模块与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机M的第二端通过切换模块与第一电源V1连接,完成电机反转回路的连接,此时,导通第一开关实现电机的反转。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当电机M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开关连接时,也可为电机反转回路;当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时,则为电机正转回路。具体连接方式与电机正反转对应关系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电机可为推杆电机,推杆电机通常应用于家用电器中,如油烟机,推杆电机的正反转使油烟机的导烟板自动开合和关闭,实现油烟机导烟板的调节。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机还可为现有技术中其它可实现正反转的电机。需要说明的是,电机的应用领域也不局限于家用电器,还可以应用于通过电机正反转实现控制的其它领域,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机驱动电路并不局限于推杆电机,还可以扩展到其它直流电机中。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3可为开关三极管Q2,具体的,开关三极管Q2可为NPN型三极管,开关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切换模块连接,发射极与地线GND连接,基极与开关控制信号S1连接,根据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电机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通断,三极管的开关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还可为PNP型的三极管,或者生产成本较高的MOS管或者继电器等开关器件,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开关控制信号可为PWM信号,这样在电机正转或者反转过程中对电机进行PWM调速,控制方式简单、便捷、易操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关控制信号还可为高电位,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切换模块2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一驱动单元21、第二继电器K2以及第二驱动单元22。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V2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驱动单元21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动触头与电机M的第一端A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头与第一电源V1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常闭触头与第一开关3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源V3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单元22连接,第二继电器24的动触头与电机M的第二端B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触头与第一电源V1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头与第一开关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电源V2和第三电源V3共用一个电源VCC,这样可以简化电路、降低生产成本;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还可分别连接两个电源,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电源V1、第二电源V2以及第三电源V3可共用一个电源供电,电压值可为24V或者12V;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分别连接不同的电源,电压值可设置为相同也可设置为不相同,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电压值即可。

上述切换模块中的第一开关连接地线,常闭触头连接第一开关,常开触头连接电源,这样设置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常开触头可与第一开关连接,常闭触头可与电源连接,这样设置也可实现相同的功能,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上述电机驱动电路中的切换模块仅通过两个继电器便可实现正转回路或者反转回路的连接,电路结构简单;在正转或者反转时只需一个继电器动作,控制方式简单,节省电能、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单元21包括第一三极管Q5、第二三极管Q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储能电容EC1。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2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储能电容EC1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以及第一三极管Q5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Q4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4的第一端与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4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Q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5的第二端和第一储能电容EC1的第二端均与地线GND连接。上述第一驱动电路在第一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2输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5先导通,之后,由于第二二极管D2使得第二三极管Q4后导通,待两个三极管(Q5和Q4)同时导通后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得电,第一继电器K1动作。第一继电器K1的动触头与常开触头连接,从而连接至第一电源V1;第二继电器不动作,其动触头仍与常闭触头连接,完成电机正转回路的连接;之后,在第一开关的控制下便可实现电机的正转。

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单元22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1、第三二极管D6、第四二极管D7和第二储能电容EC2。其中,第三二极管D6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3连接,第三二极管D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储能电容EC2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D7的第一端以及第三三极管Q3的控制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7的第二端与第四三极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1的第一端与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1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第二端和第二储能电容EC2的第二端均与地线GND连接。上述第二驱动电路在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3输出高电平时,第三三极管Q3先导通,之后,由于第四二极管D7使得第四三极管Q1后导通,待两个三极管(Q3和Q1)同时导通后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得电,第二继电器动作。第二继电器的动触头与常开触头连接,从而连接至第一电源V1;第一继电器K1不动作,其动触头仍与常闭触头连接,完成电机反转回路的连接;之后,在第一开关的控制下便可实现电机的反转。

具体地,第一储能电容EC1和第二储能电容EC2均为电解电容,电解电容的容值较大,且成本较低;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电容,如钽电容等,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上述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中均通过两个三极管串联控制一个继电器,在任意一个元器件损坏情况下,电机不会误动作,安全系数高;并且,两组串联的三极管分别并联驱动两个继电器,同时控制电机的两根电源线,即使继电器损坏一个也能保证电机不会通电,安全性极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三极管Q5、第二三极管Q4、第三三极管Q3以及第四三极管Q1均为NPN型的三极管;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三极管还可为PNP型,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具体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

在一可替换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限流电阻;限流电阻串联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5的控制端和/或第二三极管Q4的控制端。和/或,限流电阻串联连接于第三三极管Q3的控制端和/或第四三极管Q1的控制端。串联电阻串联连接于三极管的控制端(基极),起到保护三极管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4所示,限流电阻串联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5的控制端,此处的限流电阻表示为第一限流电阻R3;限流电阻串联连接于第二三极管Q4的控制端,此处的限流电阻表示为第二限流电阻R1;限流电阻串联连接于第三三极管Q3的控制端,此处的限流电阻表示为第三限流电阻R10;限流电阻串联连接于第四三极管Q1的控制端,此处的限流电阻表示为第四限流电阻R8。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将限流电阻仅设置于第一三极管Q5的控制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控制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开关为开关三极管Q2,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开关控制端上的限流电阻。具体地,此处的限流电阻表示为第七限流电阻R7,第七限流电阻R7的串联连接于开关三极管Q2的控制端与开关控制信号S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限流电阻的阻值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设置位置上设置为相同或者不同的阻值。还需要说明的是,限流电阻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附图中所描述的位置,限流电阻与三极管的控制端直接串联连接或者通过其它元器件间接串联连接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防误导通电阻;防误导通电阻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5的控制端和第一三极管Q5的第二端之间;和/或,防误导通电阻连接于第三三极管Q3的控制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第二端之间。防误导通电阻设置于三极管的控制端和第二端之间,三极管由于干扰等造成的误导通,提高了电机驱动电路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防误导通电阻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5的控制端和第一三极管Q5的第二端之间,此处的防误导通电阻表示为第一防误导通电阻R4;防误导通电阻连接于第三三极管Q3的控制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第二端之间,此处的防误导通电阻表示为第二防误导通电阻R9。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将防误导通电阻仅设置于第一三极管Q5处或者仅设置于第三三极管Q3处,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放电电阻;放电电阻与第一储能电容EC1并联连接;和/或,放电电阻与第二储能电容EC2并联连接。放电电阻与储能电容连接,为储能电容提供放电回路,减小放电时间。

具体地,如图4所示,放电电阻与第一储能电容EC1并联连接,此处的放电电阻表示为第一放电电阻R2;放电电阻还与第二储能电容EC2并联连接,此处的放电电阻表示为第二放电电阻R1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将放电电阻仅与第一储能电容EC1并联或者仅与第二储能电容EC2并联,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机驱动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采用方波信号驱动,此时,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保护电容和保护二极管;保护电容串联连接于第一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2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保护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连接,保护二极管的第一端与地线连接;和/或,保护电容串联连接于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3和第三二极管D6之间,保护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第三二极管D6的第一端连接,保护二极管的第一端与地线连接。第一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2和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3可通过控制芯片提供,为了保护电容和保护二极管防止控制芯片损坏时造成三极管或者继电器等元器件的损坏。具体地,在控制芯片损坏时,通常会输出一个高电位或者低电位,由于保护电容的隔离作用,无论控制芯片输出的电机正反转信号是高电位还是低电位,电机正反转信号均无法到达三极管控制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地,如图4所示,保护电容和保护二极管设置于第一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侧时,保护电容表示为第一保护电容C1,保护二极管表示为第一保护二极管D3。第一保护电容C1串联连接于第一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2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第一保护二极管D3的第二端(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阳极)连接,第一保护二极管D3的第一端(阳极)与地线GND连接。

如图4所示,保护电容和保护二极管设置于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侧时,保护电容表示为第二保护电容C3,保护二极管表示为第二保护二极管D8。第二保护电容C3串联连接于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3和第三二极管D6之间,第二保护二极管D8的第二端(阴极)与第三二极管D6的第一端(阳极)连接,第二保护二极管D8的第一端(阳极)与地线GND连接。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继电器保护二极管D4,与第一继电器线圈并联连接,用于保护第一继电器线圈。具体地,第一继电器保护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阳极与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继电器保护二极管D5,与第二继电器线圈并联连接,用于保护第二继电器线圈。具体地,第二继电器保护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第一端连接,阳极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电机滤波模块,与电机并联连接,具体包括相互串联的滤波电阻R5和滤波电容C2,用于在电机换向和转动时,滤除相关干扰,防止电机打火对电机造成损伤。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检测单元4,与第一开关3连接,用于检测电机M的电流。具体地,如图6所示,检测单元可为检测电阻R6,检测电机的电流并将检测到的电流转换为电压,将该电压与控制器的检测信号S4连接,便于控制器进行后续处理;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为现有技术中其它检测装置,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控制器,与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用于根据电机的电流控制电机。具体地,控制器可为控制芯片,可与开关控制信号S1、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2和S3)共用同一个控制芯片,这样可降低生产成本。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各个信号还可分别连接多个控制芯片,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电流对电机进行控制,上述控制可包括在电机发生堵转或者油烟机中的导烟板移动到位后控制电机停止转动。例如,在电机发生堵转时,电机电流会显著增加,此时检测电阻R6上检测到的电压也会增加,控制器根据该电压断开电机回路,使电机停止转动。又例如,油烟机中导烟板位置检测装置将导烟板的位置信号发送至控制器,当导烟板移动至合适位置后,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转动,以使导烟板停止于该位置。

具体地,控制器可通过控制推杆电机内部的行程开关来实现整个回路的断开,从而实现电机停止转动;还可以通过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或者开关控制信号来实现回路的断开,实现电机停止转动;具体控制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7为本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以图7为例详细介绍该电机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图7中的M表示推杆电机,电源VCC的电压值可为24V或者12V。第一继电器K1的常闭点为M-,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点为M-;推杆电机的A端接M+、B端接M-时,推杆电机正转;推杆电机的A端接M-、B端接M+时,推杆电机反转。

推杆电机正转时,第二继电器K2不动作,电机的B端接到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点M-,继电器驱动方波经过C1和二极管D1、D2、EC1整流滤波后输出一个固定的电压,该电压同时驱动三极管Q4、Q5,三极管Q4、Q5打开后第一继电器K1由常闭点接到M+。驱动I/O口给出高电平让三极管Q2导通,使M-接到GND,此时电机的A端为M+,B端为M-,电机正转。

推杆电机反转时,第一继电器K1不动作,电机的A端接到第一继电器K1的常闭点M-,继电器驱动方波经过C3和二极管D6、D7、EC2整流滤波后输出一个固定的电压,该电压同时驱动三极管Q1、Q3,三极管Q1、Q3打开后第二继电器K2由常闭点接到M+。驱动I/O口给出高电平让三极管Q2导通,使M-接到GND,此时电机的A端为M-,B端为M+,电机反转。

现有技术中的电机驱动电路在元器件损坏的情况下,推杆电机两端的电压不受控,推杆电机的转动不受控制,这样导烟板可能会有伤人的风险,同时电机可能一直处于堵转状态造成损坏电机,甚至导致给电机供电的主板过载。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电机驱动电路,一个芯片I/O口控制器两个串联的三极管来驱动继电器,在一个三极管和芯片I/O口损坏的情况下,电机不会通电;两个串联的三极管并联驱动两个继电器,同时控制电机的两根电源线,安全性极高,即使继电器损坏一个也保证电机不会通电;任意两个元器件损坏,继电器无法吸合,负载不会误动作;两个三极管串联控制继电器,在任意两个元器件损坏情况下,电机不会误动作,安全系数高,适用于油烟机推杆电机驱动电路,安全系数高。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三个甚至更多个串联的三极管控制一个继电器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构思,这些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切换模块2包括第三继电器K3和第三驱动单元;其中,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的第一端与第四电源V4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三驱动单元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动触头与电机M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动触头与电机M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常开触头和第二常闭触头与第四电源或者第一开关连接,第一常闭触头和第二常开触头与第一开关或者第四电源连接。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和第二常闭触头与第四电源连接,第一常闭触头和第二常开触头与第一开关连接,这样连接使得在第三继电器线圈不得电的情况下,第一常闭触头连接第一开关,第二常闭触头连接第四电源,电机反转回路连接,在第一开关导通时,电机实现反转;反之,在第三继电器线圈得电的情况下,第一常开触头连接第四电源,第二常开触头连接第一开关,电机正转回路连接,在第一开关导通时,电机实现正转。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和第二常闭触头还可与第一开关连接,第一常闭触头和第二常开触头则与第四电源连接,此时,第三继电器线圈不得电时,电机正转回路连接,线圈得电时,电机反转回路连接;这样设置也可实现相同的功能,具体连接方式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该切换模块仅通过一个双刀双掷继电器的两组开关的联动实现电机正反转回路的切换,采用双刀双掷继电器代替两个单刀双掷继电器,节省安装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8所示,第三驱动单元包括第五三极管Q6、第六三极管Q7、第五二极管D9、第六二极管D10和第三储能电容EC3;其中,第五二极管D9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5连接,第五二极管D9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储能电容EC3的第一端、第六二极管D10的第一端以及第五三极管Q6的控制端连接;第六二极管D10的第二端与第六三极管Q7的控制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7的第一端与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7的第二端与第五三极管Q6的第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6的第二端和第三储能电容EC3的第二端均与地线GND连接。

如图8所示,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串联连接于第五三极管Q6的控制端的限流电阻,此处的限流电阻表示为第五限流电阻R12;串联连接于第六三极管Q7的控制端的限流电阻,此处的限流电阻表示为第六限流电阻R13。

如图8所示,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连接于第五三极管Q6的控制端和第五三极管Q6的第二端之间的防误导通电阻,此处的防误导通电阻表示为第三防误导通电阻R14。

如图8所示,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与第三储能电容EC3并联连接的放电电阻,此处的放电电阻表示为第三放电电阻R15。

如图8所示,电机驱动电路还包括:串联连接于第三电机正反转控制信号S5和第五二极管D9之间的第三保护电容C4;第三保护二极管D11的第二端与第五二极管D9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保护二极管D11的第一端与地线GND连接。

上述电机驱动电路通过一个双刀双掷继电器便可实现电机正转和反转的控制,两个三极管同样可以增加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电路所需元器件更少,节省安装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可替换实施例中,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开关3也可采用两个甚至更多个串联的三极管,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开关的可靠性,使得整个电机驱动电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更高。具体电路可参照图3-图8中的三极管串联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电器设备包括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直流电机(例如,推杆电机),该电器设备具体可为吸油烟机,通过上述电机驱动电路实现吸油烟机中推杆电机的正反转。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器设备还可为现有技术中具有直流电机且直流电机需要正反转的其它电器,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

上述电器设备由于采用了本实施例中的电机驱动电路,故也具有控制电路简单且可靠性高的优点。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