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0581发布日期:2020-04-07 21:5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需要直流输入场合的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的变频器结构,其外部电连接是其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结构,市场上现有的大功率变频器目前使用直流导线外接线方式,连接结构不稳定,且对于多道并排输出,采用直流导线外接结构容易造成混乱;这种接线方式需要伸出机箱,这样不仅增加了整机高度,而且穿过机箱位置需要有绝缘护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以克服现有变频器直流接线复杂、不稳定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包括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平行设置于变频器机箱内部;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分别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和直流输出负极;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上均设有多个接线口,正极接线母排上的接线口和负极接线母排上的接线口错位设置;正极接线母排或负极接线母排上设有用于负极接线母排或正极接线母排上外接线通过过线凹槽。

进一步的,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上的接线口采用螺栓接线口。

进一步的,正极接线母排通过螺栓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负极接线母排通过螺栓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负极。

进一步的,变频器机箱位于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上端设有接线盖。

进一步的,变频器机箱位于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侧面设有通线盖。

进一步的,接线盖和通线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变频器机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通过将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分别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和直流输出负极,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上均设有多个接线口,正极接线母排上的接线口和负极接线母排上的接线口错位设置;正极接线母排或负极接线母排上设有用于负极接线母排或正极接线母排上外接线通过过线凹槽,采用平行设置的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能够减小变频器机箱开口大小,同时利用在外侧设置的母排上设置过线凹槽,采用错位结构设置,同一组输出直流的正负极可以相邻接触,且其中正极或负极位于过线槽内,便于分辨接线正负极,同时在多组同时接线时,通过过线凹槽的结构使不同组的接线位置高度不同,防止接线混乱,同时采用并排结构设置,减小机箱内接线高度。

进一步的,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上的接线口采用螺栓接线口,接线稳定。

进一步的,正极接线母排通过螺栓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负极接线母排通过螺栓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负极,安全可靠,连接稳定。

进一步的,变频器机箱位于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上端设有接线盖,变频器机箱位于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侧面设有通线盖,便于外接线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接线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正极接线母排;2、负极接线母排;3、过线凹槽;4、接线盖;5、通线盖;6、变频器机箱;7、外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包括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平行设置于变频器机箱6内部;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分别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和直流输出负极;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上均设有多个接线口,正极接线母排1上的接线口和负极接线母排2上的接线口错位设置;正极接线母排1或负极接线母排2上设有过线凹槽3,用于负极接线母排2或正极接线母排1上外接线7通过。

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上的接线口采用螺栓接线口,便于线路连接,连接稳定;

正极接线母排1通过螺栓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负极接线母排2通过螺栓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负极;减小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接线结构,从而能够将接线母排设置于变频器机箱内部,在变频器机箱内部设置母排安装腔;

变频器机箱6位于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上端设有接线盖4;

变频器机箱6位于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侧面设有通线盖5。

接线盖4和通线盖5通过螺钉固定在变频器机箱6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步骤作进一步说明:

将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分别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和直流输出负极,置于变频器机箱内,

本技术:
中,如图1所示,负极接线母排2位于正极接线母排1的外侧,使用时,打开变频器机箱上的接线盖4和通线盖5,通过通线开口将导线置于变频器机箱内,一组直流连线中,正极线通过螺栓固定在正极接线母排1上,负极线通过螺栓固定在负极接线母排2上,正极接线母排1位于负极接线母排2外部时,负极接线母排2上的负极线置于负极接线母排2上的过线凹槽3内,与负极接线母排2上相邻接线口组成一组直流输出,利用接线凹槽3将位于内部的接线限制于凹槽内,防止接线错乱,结构简单,接线方便稳定,且不需要在变频器机箱外侧设置绝缘护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平行设置于变频器机箱(6)内部;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分别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和直流输出负极;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上均设有多个接线口,正极接线母排(1)上的接线口和负极接线母排(2)上的接线口错位设置;正极接线母排(1)或负极接线母排(2)上设有用于负极接线母排(2)或正极接线母排(1)上外接线(7)通过过线凹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上的接线口采用螺栓接线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极接线母排(1)通过螺栓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负极接线母排(2)通过螺栓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变频器机箱(6)位于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上端设有接线盖(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变频器机箱(6)位于正极接线母排(1)和负极接线母排(2)侧面设有通线盖(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接线盖(4)和通线盖(5)通过螺钉固定在变频器机箱(6)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频器直流母排接线结构,通过将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分别集成于变频器的直流输出正极和直流输出负极,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上均设有多个接线口,正极接线母排或负极接线母排上设有用于负极接线母排或正极接线母排上外接线通过过线凹槽,采用平行设置的正极接线母排和负极接线母排,能够减小变频器机箱开口大小,同时利用在外侧设置的母排上设置过线凹槽,采用错位结构设置,同一组输出直流的正负极可以相邻接触,且其中正极或负极位于过线槽内,便于分辨接线正负极,同时在多组同时接线时,通过过线凹槽的结构使不同组的接线位置高度不同,防止接线混乱,同时采用并排结构设置,减小机箱内接线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安淼;张拥奇;蔡剑;马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西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