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无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6050发布日期:2020-05-26 18:2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源无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源无线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家居的快速发展,为了节省开关布线繁琐步骤,市面上出现了无源无线开关(如门铃按钮开关、开关门按钮开关)用来控制被控设备,利用无源无线开关的按钮按压时产生电能,产生的电能给信号处理装置供电,信号处理装置发射无线信号给被控设备,使被控设备执行相应动作。

现有技术中的无源无线开关,通常通过按压按钮带动一驱动件运动并压缩复位弹簧,驱动件运动过程中驱动无线按钮开关内部的发电模块产生电能;松手后,驱动件在复位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从而驱动件带动按钮复位。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无源无线开关在按压按钮时,按钮带动驱动件直接沿发电模块内的壳体滑动以压缩弹簧,使得驱动件的按压所需操作力较大,从而使按钮按压所需操作力大,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源无线开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无源无线开关存在按钮按压所需操作力大,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源无线开关,包括固定架、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按钮、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内的发电模块;

所述发电模块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的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壳体的发电组件、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并在转动时驱动所述发电组件发电的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压臂、及由所述压臂一端延伸形成的加长臂,所述加长臂支撑所述按钮并与所述按钮连接;所述按钮按压时驱动所述驱动件压缩所述弹簧,且所述驱动件可在所述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

优选的,所述加长臂与所述按钮卡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臂的另一端延伸形成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加长臂相对所述底面上翘设置。

优选的,所述加长臂的长度为9~10mm。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和盖设于所述基座的盖板,所述基座和所述盖板相互盖合形成一开口,所述加长臂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压臂之间。

优选的,所述压臂设有一安装腔,所述复位弹簧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一定位柱,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磁钢、设于所述壳体并间隔设置的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之间的感应线圈,所述磁钢固定于所述驱动件上并可在所述第一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之间活动。

优选的,所述发电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磁钢并分别位于所述磁钢相对两侧的第一衔铁以及第二衔铁,所述磁钢可通过所述第一衔铁与所述第一轭铁吸附,且所述磁钢可通过第二衔铁与所述第二轭铁吸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通过将发电模块的驱动件转动设置于壳体,按钮按压时驱动该驱动件转动并压缩复位弹簧,利用杠杆原理,按钮只需向驱动件施加较小的按压力即可驱动该驱动件转动以压缩复位弹簧,从而使按钮按压所需操作力小,减轻了按钮的按压手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通过在驱动件的压臂一端延伸形成一加长臂,即通过将驱动件的一端加长设置,增加了驱动件的驱动力矩,进一步减小了驱动件所需的按压力,从而进一步减轻按钮的按压手感。同时,由于加长臂支撑按钮并与按钮连接,加长臂对按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按钮在按压过程中出现左右倾斜晃动的情形,从而提升了开关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去除按钮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中发电模块的驱动件未按压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中发电模块的驱动件按压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中驱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中驱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通过将发电模块的驱动件转动设置于壳体,按钮按压时驱动该驱动件转动并压缩复位弹簧,利用杠杆原理,按钮只需向驱动件施加较小的按压力即可驱动该驱动件转动以压缩复位弹簧,从而使按钮按压所需操作力小,减轻了按钮的按压手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由于加长臂支撑按钮并与按钮连接,加长臂对按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按钮在按压过程中出现左右倾斜晃动的情形,从而提升了开关性能。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包括固定架1、转动设置于固定架1上的按钮2、以及设于固定架1内的发电模块3;发电模块3包括壳体31、设于壳体31的复位弹簧32、设于壳体31的发电组件33、以及转动设置于壳体31并在转动时驱动发电组件33发电的驱动件34;驱动件34包括与壳体31转动连接的压臂341及由压臂341一端延伸形成的加长臂342,加长臂342支撑按钮2并与按钮2连接,按钮2按压时驱动该驱动件34转动并压缩复位弹簧32,且驱动件34可在复位弹簧32作用下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通过将发电模块3的驱动件34转动设置于壳体31,按钮2按压时驱动该驱动件34转动并压缩复位弹簧32。由于驱动件34转动设置于壳体31上,利用杠杆原理,按钮2只需要向驱动件34的加长臂342施加较小的按压力即可驱动该驱动件34转动以压缩复位弹簧32,从而使按钮2按压所需操作力小,减轻了按钮2的按压手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驱动件34的压臂341一端延伸形成一加长臂342,即通过将驱动件34的一端加长设置,增加了驱动件34的驱动力矩,进一步减小了驱动件34所需的按压力,从而进一步减轻按钮2的按压手感。同时,通过将按钮2支撑于驱动件34的加长臂342上并与加长臂342连接,加长臂342对按钮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按钮2在按压过程中出现左右倾斜晃动的情形,从而提升了开关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钮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发电模块3的数量与按钮2的数量相对应,每个按钮2与一个发电模块3的驱动件34驱动连接,并在按压按钮2时驱动对应的驱动件34转动以使对应的发电模块3发电。

当按钮2的数量为一个时,即该无源无线开关为单控开关。由于按钮2支撑于驱动件34的加长臂342上,加长臂342对按钮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按钮2在按压过程中出现左右倾斜晃动而与固定架1出现刮擦现象,从而提升了开关性能。而且,通过在驱动件34的压臂341一端延伸形成一加长臂,增加了驱动件34的驱动力矩,进一步减小了驱动件34所需的按压力,使减小按压按钮2的按压力度,进一步防止按钮2在按压过程中出现左右倾斜晃动而与固定架1出现刮擦。

当按钮2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即该无源无线开关为两位开关或多位开关。由于每个按钮2支撑于对应驱动件34的加长臂342上,加长臂342对按钮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按钮2在按压过程中出现左右倾斜晃动导致相邻两个按钮2出现联动现象,从而提升了开关性能。通过在每个驱动件34的压臂341一端延伸形成一加长臂342,增加了驱动件34的驱动力矩,进一步减小了驱动件34所需的按压力,使得按压时按钮2的按压力度小,进一步防止按钮2在按压过程中左右倾斜晃动导致相邻按钮出现联动现象。其中,图1和图2中示出无源无线开关为三位开关,其按钮2的数量为三个,对应的发电模块3的数量为三个。

请结合参照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定架1设有用于安装壳体31的底面11,加长臂342相对底面11上翘设置,使得加长臂342将按钮2支撑到位,防止按钮2出现虚位现象,进一步提升开关性能。其中,加长臂342的上表面3421为一平面,按钮2未按压时,上表面3421与底面11之间夹角α为4~5°,使得加长臂342将按钮2支撑到位,且确保按钮2的按压力较小。

请参照图6和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31包括基座311和盖设于基座311的盖板312,基座311和盖板312相互盖合形成一开口313,加长臂342从开口313伸出,复位弹簧32设于基座311和压臂341之间。

本实施例中,按钮2未按下时,加长臂342的上表面3421与开口313的顶壁接触;按钮2按下时,按钮2驱动加长臂342在开口313内向下转动,使得压臂341压缩该复位弹簧32,直到驱动件34按压到位时,此时加长臂342的下表面3422与开口313的底壁接触,此时复位弹簧32完全被压缩。松开按钮2后,驱动件34在复位弹簧32的回复力作用下复位,加长臂342的上表面3421又重新与开口313的顶壁接触。

请结合参照图8-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臂341与加长臂342一体成型。通过设置加长臂342,即将驱动件34的长度加长设置,从而增加了驱动件34的驱动力矩,进一步减小了驱动件34所需的按压力,进而进一步减小了按钮2按压所需操作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加长臂342的长度l为9~10mm。通过将加长臂342的长度l设置为9~10mm,既确保驱动件34较大的驱动力矩,使得驱动件34所需的按压力小,从而使得按钮2按压所需操作力小,且保证驱动件34较小的尺寸,避免驱动件34占用较大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长臂342与按钮2卡扣连接。本实施例中,按钮2上设有一连接柱21,连接柱21上设有卡槽211,加长臂342的一端卡入卡槽211。加长臂342通过与按钮2卡扣连接,方便驱动件34和按钮2的连接,且使得驱动件34和按钮2连接牢固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压臂341的另一端延伸形成连接臂343,连接臂343与壳体31转动连接。具体的,压臂341的另一端延伸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臂343,连接臂343上设有转轴344,连接臂343通过转轴344与基座311转动连接,确保连接臂343转动平稳。当按钮2按压时,按钮2驱动加长臂342转动,加长臂342带动压臂341压缩复位弹簧32,压臂341通过连接臂343绕转轴344转动。

请结合参照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压臂341设有一安装腔3411,复位弹簧32至少部分容置于安装腔3411内。驱动件34通过安装腔3411与复位弹簧32进行配合,减小了复位弹簧32的占用空间,同时安装腔3411对复位弹簧3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复位弹簧32往一侧弯曲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31的底部设有一定位柱3111,复位弹簧32套设于定位柱。具体的,定位柱3111设于基座311上。通过设置定位柱3111,定位柱3111在对复位弹簧32起到定位作用,进一步防止复位弹簧32在驱动件34压缩时往一侧弯曲变形。

再次参照图6和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电组件33包括磁钢331、设于壳体31并间隔设置的第一轭铁333和第二轭铁334、以及设于第一轭铁333和第二轭铁334之间的感应线圈332,磁钢331固定于驱动件34上并可在第一轭铁333和第二轭铁334之间活动。

本实施例中,磁钢331、第一轭铁333和第二轭铁334组成闭合的磁回路,且磁回路穿过感应线圈332。按钮2按下时,按钮2带动驱动件34转动,从而带动磁钢331同步运动,从而改变通过感应线圈332的磁通量,进而在感应线圈332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其中,磁钢331固定于两连接臂343之间,感应线圈332绕设于线圈骨架337上,第一轭铁333固定于盖板312,第二轭铁334固定于基座311。

其中,磁钢331的磁极分布方式不限。本实施例中,磁钢331的靠近第一轭铁333的一端为n极,磁钢331的靠近第二轭铁334的一端为s极。驱动件34在复位弹簧32的作用力下复位时,复位弹簧32恢复到自然长度时,驱动件34利用磁钢331与第一轭铁333相吸附,确保驱动件34复位到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电组件33包括固定于磁钢331并分别位于磁钢331相对两侧的第一衔铁335以及第二衔铁336,磁钢331可通过第一衔铁335与第一轭铁333吸附,且磁钢331可通过第二衔铁336与第二轭铁334吸附。通过设置第一衔铁335以及第二衔铁336,利于减少磁钢331的漏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工作原理如下:如图6所示,当按钮2未按下时,驱动件34处于未按下状态,第一衔铁335与第一轭铁333相吸附,磁钢331的磁力线依次经过第一衔铁335、第一轭铁333、第二轭铁334、第二衔铁336而形成磁回路,此种状态下,感应线圈332内的磁力线从右至左;如图7所示,当按钮2按压时,按钮2施加驱动力于驱动件34的加长臂342上,使驱动件34处于按下状态,此时,磁钢331、第一衔铁335以及第二衔铁336随驱动件34的转动而运动,直到驱动件34向下摆动至终点状态,第二衔铁336与第二轭铁334相吸附,磁钢331的磁力线依次经过第一衔铁335、第一轭铁333、第二轭铁334、第二衔铁336而形成磁回路,此种状态下,感应线圈332内的磁力线从左至右。由于驱动件34在未按压时和按压时这二种状态穿过感应线圈332内磁场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在感应线圈332中就可以产生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感应线圈332产生的电能给与感应线圈332电连接的信号处理装置(未图示)供电,信号处理装置发射无线信号给被控设备,使被控设备执行相应动作,如控制门铃、灯或其它负载工作。松开按钮2后,驱动件34在复位弹簧32的恢复力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且驱动件34通过磁钢331与第一轭铁333吸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开关通过将发电模块的驱动件转动设置于壳体,按钮按压时驱动该驱动件转动并压缩复位弹簧,利用杠杆原理,按钮只需施力较小的按压力即可驱动该驱动件转动以压缩复位弹簧,从而使按钮按压所需操作力小,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通过在驱动件的压臂一端延伸形成一加长臂,即将驱动件的一端加长设置,增加了驱动件的驱动力矩,进一步减小了驱动件所需的按压力。通过将按钮支撑于驱动件的加长臂并与加长臂连接,加长臂对按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按钮在按压过程中出现左右倾斜晃动的情形,从而提升了开关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