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3575发布日期:2020-07-10 16:0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自适应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对电池充电的需求也日益增高。用户在使用便携式设备的过程中,不易掌握充电时间,难以把握对充电电量的控制,如果充电时间过短,蓄电池充电不满;如果充电时间过长,蓄电池被过充,使蓄电池容量下降,导致蓄电池过早损坏,寿命减少。而便携式设备的市场巨大,每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大量报废的电池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电池充电电路,能够实现对电池充电过程的自动控制,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包括降压电容、整流电路、三极管、电池电压采样电路以及稳压电压源,其中,接入的市电依次连接降压电容、整流电路、三极管和充电电池,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充电电池的正极端,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稳压电压源的负极,稳压电压源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池的负极端,并且充电电池的负极端接地;充电电池的两端还并联了由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组成的电压采样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中点还接入稳压电压源的ref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充电电路,能够实现对电池的自适应充电,能够智能调节充电进程,完成恒流和恒压充电功能,避免过充导致电池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充电电路图;

图2是稳压电压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实用新型,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包括降压电容c1、整流电路、三极管q1、电池电压采样电路以及稳压电压源,其中,接入的市电依次连接降压电容c1、整流电路、三极管q1和充电电池,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充电电池的正极端,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稳压电压源的负极,稳压电压源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池的负极端,并且充电电池的负极端接地;充电电池的两端还并联了由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组成的电压采样电阻,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的连接中点还接入稳压电压源的ref输入端。

市电ac经过降压后整流通过三极管q1为电池充电,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采集电池电压,并经采集的电压信息反馈给稳压电压源,用来实现横流和恒压充电。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稳压电压源包括一个基准电压源,当电池电压还没有达到正常值时,ref端的输入电压低于基准电压时,内部运算放大器输出低电平,稳压电压源内部的三极管截止,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为高电平,q1导通,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当电池的电压接近正常电压时,稳压电源开始切入工作,进入恒压充电状态。

进一步地,在降压电容的两端并联电荷泄放电阻,用于关断市电后对降压电容c1泄荷。

进一步地,在充电电路中设置发光二极管led1,用于指示电池的充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充电电路,能够实现对电池的自适应充电,自动控制恒流和恒压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包括降压电容c1、整流电路、三极管q1、电池电压采样电路以及稳压电压源,其中,接入的市电依次连接降压电容c1、整流电路、三极管q1和充电电池,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充电电池的正极端,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稳压电压源的负极,稳压电压源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池的负极端,并且充电电池的负极端接地;充电电池的两端并联了由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组成的电压采样电阻,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的连接中点还接入稳压电压源的ref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降压电容c1的两端并联电荷泄放电阻r1,用于关断市电后对降压电容c1泄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充电电路中设置发光二极管led1,用于指示电池的充电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压电压源包括一个基准电压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电池进行自适应充电,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包括降压电容C1、整流电路、三极管Q1、电池电压采样电路以及稳压电压源,其中,接入的市电依次连接降压电容C1、整流电路、三极管Q1和充电电池,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充电电池的正极端,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稳压电压源的负极,稳压电压源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池的负极端,并且充电电池的负极端接地;充电电池的两端还并联了由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组成的电压采样电阻,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的连接中点还接入稳压电压源的REF输入端。市电AC经过降压后整流通过三极管Q1为电池充电,第一电阻R4和第二电阻R5采集电池电压,并经采集的电压信息反馈给稳压电压源,用来实现恒流和恒压充电。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晓东
技术研发日:2019.09.20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