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4189发布日期:2020-08-07 18:3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



背景技术: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此定义本十分宽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当今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

现有的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结构复杂,部件比较多,安装和拆卸时比较麻烦、费时,不方便使用者将电线进行固定处理,当电线因外力影响发生晃动时,容易引起线缆固定设备摆动,长此以往线缆固定设备中的零件容易松动,使得固定设备不牢固,现有的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不方便对多根电线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有效防止四个固定件在底座上摆动,可随意两块板件固定在一起,方便使用者将多根电线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所述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四个并呈上下左右排布,每个所述固定件由两块上下对称排布的板件构成,所述板件上表面开有四个左右等距排布的弧形槽,且所述板件上表面开有三个并分别与四个所述弧形槽错位排布的螺孔;

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开有两条第一滑槽,两条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入有两块立板,两块所述立板相近一面均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均滑入有两块固定块。

作为优选的,所述弧形槽内开有三个通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开有六个均匀排布的圆孔,四个所述固定件交界处设有u型杆,所述u型杆末端左右两侧垂直穿过螺孔并插入于底座上表面中间两个所述圆孔内,使得所述u型杆与四块所述板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上方的两个所述固定件顶部均设有两根螺杆,四根所述螺杆均垂直穿过螺孔并分别插入于另外四个所述圆孔内。

作为优选的,下方的两个所述固定件底部与底座上表面相接触,两块所述立板内侧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件左右两侧相接触。

作为优选的,四块所述固定块分别穿入最外侧的两根所述螺杆中,四块所述固定块底部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件上表面相接触,四根所述螺杆和u型杆末端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三个螺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两块立板可在底座上方滑动,方便使用者调节两块立板,两块立板上的固定块可对四个固定件进行固定,有效防止四个固定件在底座上摆动,从而使得多根电线在固定件中更稳固,固定件结构简单,可随意两块板件固定在一起,固定件中设有多个弧形槽,而且固定件与固定件连在一起,方便使用者将多根电线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顶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座;101-第一滑槽;102-立板;103-第二滑槽;104-固定块;105-圆孔;2-固定件;201-弧形槽;202-通孔;203-螺孔;204-螺杆;205-螺帽;206-u型杆;207-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包括:

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设有四个并呈上下左右排布,每个所述固定件2由两块上下对称排布的板件207构成,所述板件207上表面开有四个左右等距排布的弧形槽201,且所述板件207上表面开有三个并分别与四个所述弧形槽201错位排布的螺孔203,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开有两条第一滑槽101,两条所述第一滑槽101内滑入有两块立板102,两块所述立板102相近一面均开有第二滑槽103,所述第二滑槽103内均滑入有两块固定块104,所述弧形槽201内开有三个通孔202,所述底座1上表面开有六个均匀排布的圆孔105,四个所述固定件2交界处设有u型杆206,所述u型杆206末端左右两侧垂直穿过螺孔203并插入于底座1上表面中间两个所述圆孔105内,使得所述u型杆206与四块所述板件207固定连接,上方的两个所述固定件2顶部均设有两根螺杆204,四根所述螺杆204均垂直穿过螺孔203并分别插入于另外四个所述圆孔105内,下方的两个所述固定件2底部与底座1上表面相接触,两块所述立板102内侧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件2左右两侧相接触,四块所述固定块104分别穿入最外侧的两根所述螺杆204中,四块所述固定块104底部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件2上表面相接触,四根所述螺杆204和u型杆206末端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三个螺帽205;

具体的,每个固定件2内可放入四根电线,先将电线放入板件207的弧形槽201内,然后再用一块板件207盖上,将两个装有电线的固定件2放在底座1上表面并将两个固定件2上的螺孔203对准底座1上的圆孔105,用两根螺杆204分别穿过两个固定件2中间的螺孔203并分别插入底座1上的第二个和第五个圆孔105内,用两个螺帽205拧入两根螺杆204内使得两个固定件2固定在底座1上,再滑动两块立板102贴紧两个固定件2,向下滑动两个第二滑槽103内的固定块104并贴紧两个固定件2,此时再用螺杆204依次穿过位于下方的固定块104、固定块104和板件207上的螺孔203以及底座1两侧的圆孔105,再用螺帽205拧入螺杆204内将固定块104和固定件2固定在一起,按照上述操作可将其他八根电线固定在另外两个固定件2中,用两个螺帽205拧入u型杆206内,将u型杆206插入两个固定件2的螺孔203内,当u型杆206插入四个固定件2之间时再用两个螺帽205拧入u型杆206末端,然后再将u型杆206末端左右两侧依次穿过底座1上的两个固定件2的螺孔203内以及底座1上最中间的两个圆孔105内,转动螺帽205靠近下方的固定件2可将固定件2进行固定,此时将四根螺杆204和u型杆206左右两端均拧入螺帽205,滑动位于上方的固定块104,使得固定块104穿入最外侧的螺杆204内,最后用螺帽205拧入螺杆204上端,对上方的固定件2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多根电线固定在固定件2中,两块立板102可将四个固定件2左右两侧进行固定,使得多根电线在固定件2中更稳固,固定件2结构简单,可随意两块板件207固定在一起,方便使用者将多根电线进行固定,电线输电时容易发热,固定件2中的通孔202可对电线进行散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包括:

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设有四个并呈上下左右排布,每个所述固定件(2)由两块上下对称排布的板件(207)构成,所述板件(207)上表面开有四个左右等距排布的弧形槽(201),且所述板件(207)上表面开有三个并分别与四个所述弧形槽(201)错位排布的螺孔(203);

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开有两条第一滑槽(101),两条所述第一滑槽(101)内滑入有两块立板(102),两块所述立板(102)相近一面均开有第二滑槽(103),所述第二滑槽(103)内均滑入有两块固定块(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201)内开有三个通孔(2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开有六个均匀排布的圆孔(105),四个所述固定件(2)交界处设有u型杆(206),所述u型杆(206)末端左右两侧垂直穿过螺孔(203)并插入于底座(1)上表面中间两个所述圆孔(105)内,使得所述u型杆(206)与四块所述板件(20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上方的两个所述固定件(2)顶部均设有两根螺杆(204),四根所述螺杆(204)均垂直穿过螺孔(203)并分别插入于另外四个所述圆孔(10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下方的两个所述固定件(2)底部与底座(1)上表面相接触,两块所述立板(102)内侧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件(2)左右两侧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四块所述固定块(104)分别穿入最外侧的两根所述螺杆(204)中,四块所述固定块(104)底部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件(2)上表面相接触,四根所述螺杆(204)和u型杆(206)末端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三个螺帽(20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设备技术领域,电气工程线缆固定设备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设有四个并呈上下左右排布,每个固定件由两块上下对称排布的板件构成,板件上表面开有四个左右等距排布的弧形槽,且板件上表面开有三个并分别与四个弧形槽错位排布的螺孔;底座,底座上表面开有两条第一滑槽,两条第一滑槽内滑入有两块立板,两块立板相近一面均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均滑入有两块固定块,弧形槽内开有三个通孔,底座上表面开有六个均匀排布的圆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防止四个固定件在底座上摆动,可随意两块板件固定在一起,方便使用者将多根电线进行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胜;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守胜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