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3565发布日期:2020-08-18 19:54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软管。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汽车线束从功能上来分,有运载驱动执行元件(作动器)电力的电力线和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的信号线二种。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其线束的故障率也相应增加。

一些线束需要在外部套上软管来保护线束,但是因为汽车电路多而且复杂,软管会被挤压变形,软管变形就会挤压线束,使线束无法移动,或是移动线束会产生磨损、焊接点脱落,对汽车的安全产生很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软管变形挤压线束,使线束无法移动,致使线束磨损或焊点脱落,对汽车的安全产生很大隐患技术问题,提供软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软管,包括:胶管,胶管内部用于穿插线束;

骨架,骨架置于胶管管壁内部,骨架用于支撑胶管、并防止胶管变形;

其中,骨架为一端带有开口的c型结构的若干个钢圈。

进一步的,钢圈按照一定的间距沿着胶管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开口朝向相同。

进一步的,相邻的钢圈之间还设有软连接件,软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钢圈连接,软连接件置于胶管管壁内部。

进一步的,软连接件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软连接件的半径与钢圈的半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软管,通过设置c型结构的钢圈,可以对胶管提供支撑,防止胶管内部的线束被外部线束挤压,同时,胶管内部线束还可以有一定的活动量,防止线束的外皮磨损,也可以防止线束的焊接点脱焊,通过设置软连接件,软连接件除了能够对胶管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外,还不影响胶管的弯曲,可以使胶管更好的适应安装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胶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胶管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胶管的软连接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1、胶管;2、钢圈;3、软连接件;4、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软管,包括:胶管1,胶管1内部用于穿插线束4;

骨架,骨架置于胶管1管壁内部,骨架用于支撑胶管1、并防止胶管1变形;

其中,骨架为一端带有开口的c型结构的若干个钢圈2。

工作原理:在安装的时候,将线束4穿入胶管1内,然后将线束4安装到所需要的位置,线束4可以在胶管1内自由串动一定的距离,这个一定的距离是根据运行的需要,使线束4能够有一定的串动余量;通过设置c型结构的钢圈2,钢圈2可以对胶管1进行有效的支撑,防止胶管1被挤压变形,进而影响胶管1内部的线束4串动余量,钢圈2设置成c型的结构,c型结构的钢圈2除了可以对胶管1进行支撑外,还不影响胶管1根据现场工作环境的变形,现有技术中有的是将类似弹簧的构件放置在胶管1内部,用于支撑胶管1,这样胶管1很硬,在安装时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损坏胶管1;通过设置c型结构的钢圈2,在保证对胶管1进行支撑外,还不影响胶管1根据现场工作环境的变形。

钢圈2按照一定的间距沿着胶管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开口朝向相同。

工作原理,c型结构的钢圈2开口朝向相同,主要是为了制造方便,同时也有利于胶管1的弯曲,不会对胶管1产生影响。

相邻的钢圈2之间还设有软连接件3,软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相邻的钢圈2连接,软连接件3置于胶管1管壁内部。

工作原理:软连接件3可以增加胶管1的内部支撑力,在弯折胶管1时,软连接件3可以对弯曲部分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防止胶管1在弯曲部分被挤压变形。

软连接件3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软连接件3的半径与钢圈2的半径相同。

工作原理,软连接件3连接相邻的钢圈2,弧形朝外,可对胶管1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其半径与钢圈2半径相同,在制造时,软连接件3与钢圈2在同一圆弧面上,没有高低落差,保证了在弯曲胶管1时,没有剪切力,保证胶管1在弯曲时,不被内部钢圈2或者软连接件3损伤。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胶管(1),所述胶管(1)内部用于穿插线束(4);

骨架,所述骨架置于所述胶管(1)管壁内部,所述骨架用于支撑胶管(1)、并防止胶管(1)变形;

其中,所述骨架为一端带有开口的c型结构的若干个钢圈(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2)按照一定的间距沿着胶管(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开口朝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钢圈(2)之间还设有软连接件(3),所述软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钢圈(2)连接,所述软连接件(3)置于胶管(1)管壁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件(3)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软连接件(3)的半径与钢圈(2)的半径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软管,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软管变形挤压线束,使线束无法移动,致使线束磨损或焊点脱落,对汽车的安全产生很大隐患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包括胶管,胶管内部用于穿插线束;骨架,骨架置于胶管管壁内部,骨架用于支撑胶管、并防止胶管变形;其中,骨架为一端带有开口的C型结构的若干个钢圈。具有可以对胶管提供支撑,防止胶管内部的线束被外部线束挤压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新;刘玉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丰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7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