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3954发布日期:2020-10-23 12:3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组。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又称非接触式感应充电,基于电感耦合原理,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输至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将能量用于电池充电的技术。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磁感应式、磁共振式和无线电波式,而从这几项技术衍生出来三大无线充电标准联盟,包含qi、a4wp和pma三大标准,qi和pma是基于磁感应式技术,a4wp协议则基于磁共振式技术。目前a4wp和和pma已经合并为airfuelalliance(afa),推动统一的无线充电标准。

目前传统的无线充电模组结构较为相似,主要分为pet层、线圈层、纳米晶层、石墨片层以及胶层。

市面上多数的无线充电模组在整机传输功率较高的工作环境下,模组发热情况比较明显,尤其是纳米晶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感受。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帮助模组进行有效散热的无线充电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模组,旨在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帮助模组进行有效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电池、导磁片、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以及发射元件,所述导磁片贴设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次级线圈之间,所述初级线圈间隔设于所述次级线圈背离所述导磁片的一侧,所述发射元件贴设于所述初级线圈远离所述次级线圈的一侧,所述次级线圈呈环状,所述导磁片具有对应所述次级线圈的中心孔的中心区域,所述导磁片上所述中心区域的周围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片为纳米晶导磁片。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散热通孔沿周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散热通孔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散热通孔设置为多排。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片呈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区域呈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孔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基于散热性考量,在导磁片上模切出散热通孔,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帮助无线充电模组进行有效散热,用于减缓线圈的温升,避免由于模组发热情况明显,影响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无线充电模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导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导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磁片所在磁场的磁力线的示意图。

图中:

100、无线充电模组;10、电池;20、导磁片;30、初级线圈;40、次级线圈;401、中心孔;50、发射元件;11、中心区域;12、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图3,一种无线充电模组100,包括电池10、导磁片20、初级线圈30、次级线圈40以及发射元件50,所述导磁片20贴设于所述电池10与所述次级线圈40之间,所述初级线圈30间隔设于所述次级线圈40背离所述导磁片20的一侧,所述发射元件50贴设于所述初级线圈30远离所述次级线圈40的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模组100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初级线圈30和发射元件50构成发送端,次级线圈40、导磁片20和电池10构成接收端。发送端安装在充电底座内,接收端则安装在电子设备中,且一般为电动牙刷、手机、相机等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初级线圈30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次级线圈40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10充电;在接收端放置导磁片20防止金属导体对磁场的衰减干扰,起到金属隔离的作用,防止能量浪费,提高充电效率。

请参照3-6,所述次级线圈40呈环状,所述导磁片20具有对应所述次级线圈40的中心孔401的中心区域11,所述导磁片20上所述中心区域11的周围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12。对位于接收线圈区域正下方的纳米晶材料上进行掏空处理,掏空时需要避免中心区域11;可以理解地,由于内径之外的区域在z轴方向上的磁力线分布较为稀疏,该处理不会对性能造成影响,具体地,请参照图7,线条表示为磁力线,箭头所示方向为磁力线的磁场方向,自中心向外磁场逐渐变弱。

优选所述导磁片20为纳米晶导磁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多个所述散热通孔12沿周向间隔分布。且优选多个所述散热通孔12等间距分布。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通过散热通孔12的孔径与数量控制,可以优化出适用于各类工作环境的无线充电模组100,图5和图6所示为: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通过散热通孔12的孔径控制,可以优化出适用于不同工作环境的无线充电模组100。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多个所述散热通孔12设置为多排。

优选所述导磁片20呈圆形。

优选所述中心区域11呈圆形。

优选所述散热通孔12呈圆形。

本设计基于无线充电模组100的散热性考量,在次级线圈40的正下方的纳米晶材料上模切出散热通孔12用于减缓线圈的温升。在模组制作中,无论是传统的利兹线绕线模型、fpc走线模型抑或通过lds方式将线圈镭雕在陶瓷后盖上的方案,都可以采用上述方案。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通过散热通孔12的孔径与数量控制,可以优化出适用于各类工作环境的无线充电模组10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电池、导磁片、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以及发射元件,所述导磁片贴设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次级线圈之间,所述初级线圈间隔设于所述次级线圈背离所述导磁片的一侧,所述发射元件贴设于所述初级线圈远离所述次级线圈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呈环状,所述导磁片具有对应所述次级线圈的中心孔的中心区域,所述导磁片上所述中心区域的周围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片为纳米晶导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通孔沿周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通孔等间距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通孔设置为多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片呈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呈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孔呈圆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电池、导磁片、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以及发射元件,所述导磁片贴设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次级线圈之间,所述初级线圈间隔设于所述次级线圈背离所述导磁片的一侧,所述发射元件贴设于所述初级线圈远离所述次级线圈的一侧,所述次级线圈呈环状,所述导磁片具有对应所述次级线圈的中心孔的中心区域,所述导磁片上所述中心区域的周围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本实用新型基于散热性考量,在导磁片上模切出散热通孔,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帮助无线充电模组进行有效散热,用于减缓线圈的温升,避免由于模组发热情况明显,影响使用感受。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南;汪宗;陈勇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