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马达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3980发布日期:2020-09-15 19:5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双马达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线性驱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马达驱动器。



背景技术:

线性驱动器是一种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执行单元直线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多用于坐卧类器械中,来实现目标结构位置的调节。通常,执行单元直线运动的距离也即行程是有限的,大多数线性驱动器主要通过凸轮和行程开关的配合来控制执行单元的行程。当凸轮触碰到行程开关的触点时,电机便会停止运转。

但是,为了能够精确地控制行程,对这种凸轮结构的旋转角度要求比较高,从而会加大凸轮的制作难度,进而导致整个线性驱动器的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马达驱动器,旨在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双马达驱动器,包括:

外壳,包括主壳体及连接在所述主壳体外部的控制盒,所述主壳体上设有条形槽;

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主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马达、传动杆、滑块及制动件,所述马达与所述传动杆传动连接,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马达能驱动所述传动杆旋转以带动所述滑块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制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条形槽内,并与所述滑块连接;以及

控制组件,包括第一行程开关及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开关主体及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开关主体及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均设于所述控制盒内,所述第一触点及所述第二触点均能相对于所述控制盒伸缩,且均延伸至所述条形槽内,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沿所述条形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制动件能与所述第一触点配合以控制所述滑块的第一极限位置,所述制动件还能与所述第二触点配合以控制所述滑块的第二极限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件包括沿所述条形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引面及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能够导引所述第一触点,以改变所述第一触点的伸缩状态;所述第二导引面能够导引所述第二触点,以改变所述第二触点的伸缩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件还包括延伸面,所述延伸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第二导引面之间,所述制动件上设有分别设于所述延伸面两侧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第一触点及所述第二触点均与所述延伸面抵接;所述滑块运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触点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滑块运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触点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件包括制动本体及与所述制动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调节件,所述制动本体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对接以形成所述延伸面,所述调节件包括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第二导引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中的至少一个设于所述调节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件与所述滑块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件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第二导引面之间;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均伸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触点沿所述第一导引面离开所述凹槽后,所述滑块运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第二触点沿所述第二导引面离开所述凹槽后,所述滑块运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上设有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延伸的运动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运动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包括用于与目标结构抵接的端面,所述传动杆的轴线与所述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包括螺母及端盖,所述螺母与所述传动杆螺纹连接,所述端盖设于所述螺母的一端,并与所述目标结构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与所述控制盒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能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及所述控制盒旋转的连接件,所述控制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主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控制盒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接触面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正对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及所述第二插孔,以连接所述主壳体及所述控制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操作部、延伸部及锁定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定部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延伸部穿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及所述第二插孔,所述锁定部包括多个环绕所述延伸部且间隔设置的旋齿,各所述旋齿均能与所述主壳体抵接,所述第二插孔的形状与所述锁定部的形状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锁定标记及解锁标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能相对于所述控制盒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控制盒内,且套设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盒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与所述控制盒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柱,所述主壳体与所述控制盒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控制盒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及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马达驱动器还包括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于所述主壳体上,并与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设于所述控制盒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手控器,所述手控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的双马达驱动器,通过制动件沿条形槽的延伸方向的移动,来与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配合,以控制滑块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也即通过制动件的线性移动来控制滑块的行程,与传统的凸轮结构相比,这种结构能够大大降低制作难度,从而能降低双马达驱动器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双马达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双马达驱动器中局部结构的模块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双马达驱动器中控制盒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双马达驱动器中控制盒的后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结构在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双马达驱动器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双马达驱动器中主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双马达驱动器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双马达驱动器中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驱动机构中制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制动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双马达驱动器10主要应用在大型器械中,例如电动床等,以调节目标结构的位置,使得目标结构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常见的目标结构有椅架、床架或机器操作台等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马达驱动器10包括驱动器本体及手控器14,驱动器本体包括外壳100、驱动机构200、控制组件300及电连接组件400,驱动机构200、控制组件300及电连接组件400均安装在外壳100上,且驱动机构200通过电连接组件400与控制组件300电性连接,手控器14与控制组件300电性连接,以控制驱动机构200,进而实现对与驱动机构200连接的目标结构的调节。

其中,驱动机构200设有两组,相应地,电连接组件400也设有两组,与两组驱动机构200一一对应设置。因两组驱动机构200的结构相同,下面主要对其中一组驱动机构200进行说明,电连接组件400同理。

具体地,请参考图1及图8,外壳100包括主壳体110及与主壳体110连接的控制盒120,主壳体110内设有容置腔112,两组驱动机构200对称地设置于容置腔112内,控制盒120位于容置腔112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壳体110与控制盒120可拆卸连接,以方便组装和检修。

如图3至图7所示,外壳100还包括连接件130,控制盒1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2及第二表面124,主壳体110具有与第二表面124接触的接触面114,控制盒120上设有第一插孔126,第一插孔126贯穿第一表面122及第二表面124,接触面114上设有与容置腔112连通的第二插孔116,第二插孔116正对于第一插孔126,连接件130穿设于第一插孔126及第二插孔116,以连接主壳体110及控制盒120。

更为具体地,连接件130整体成l型,包括操作部131、延伸部133及锁定部135,延伸部133的一端与操作部131连接,另一端与锁定部135连接,第一表面122位于操作部131与第二表面124之间,延伸部133穿设于第一插孔126及第二插孔116,锁定部135包括多个环绕延伸部133且间隔设置的旋齿137,各旋齿137均能与主壳体110抵接,第二插孔116的形状与锁定部135的形状匹配。

当控制盒120与主壳体110相对固定时,旋齿137与主壳体110的内壁抵接,以勾住主壳体110,此时,连接件130无法在第二表面124至第一表面122的方向上相对于主壳体110和控制盒120运动,也即,此时的连接件130是锁定主壳体110和控制盒120的。连接件130能相对于主壳体110及控制盒120旋转,当连接件130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旋齿137在第二表面124上的投影落在第二插孔116在第二表面124上的投影范围内时,便能使得连接件130脱离主壳体110,此时,主壳体110便能与控制盒120分离。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双马达驱动器10来说,通过连接件130连接主壳体110与控制盒120的方式,不仅较为牢固,还能直接手动分离主壳体110与控制盒120,十分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主壳体110与控制盒120的可拆卸连接,例如将主壳体110与控制盒120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

为了更加方便用户锁定或分离主壳体110与控制盒120,第一表面122上设有用于提示用户的锁定标记102及解锁标记104,连接件130能相对于主壳体110及控制盒120旋转,以从指向锁定标记102的状态切换至指向解锁标记104的状态。当连接件130指向锁定标记102时,连接件130锁定控制盒120与主壳体110,当连接件130指向解锁标记104时,连接件130相对于主壳体110可拆,从而能实现主壳体110与控制盒120的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标记102与解锁标记104也可以省略,通过设置限位结构来限制连接件130的两个旋转的极限位置,也能便于用户的操作。

为了避免双马达驱动器10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连接件130因意外触碰而旋转,可以在连接件130指向锁定标记102时,固定住连接件130与控制盒120。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31上设有第一限位孔106,第一表面122上设有第二限位孔108,操作部131指向锁定标记102时,第一限位孔106正对于第二限位孔108。利用插销插在第一限位孔106和第二限位孔108内,可以限制连接件130相对于控制盒120的旋转。

进一步,连接件130还能相对于控制盒120在平行于第一表面122至第二表面124的方向上移动。

一实施例中,外壳100还包括弹性件160,弹性件160设于控制盒120内,且套设于连接件130上,弹性件160的一端与控制盒120抵接,另一端与连接件130抵接。当连接件130锁定控制盒120和主壳体110时,也即,连接件130指向锁定标记102时,弹性件160被压缩。在该状态下,双马达驱动器1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抖动或放置方向被改变时,弹性件160能够防止连接件130从锁定标记102慢慢向解锁标记104转动。当连接件130旋转至能与主壳体110分离的位置时,也即,连接件130指向解锁标记104时,弹性件160直接将连接件130弹出第二插孔116。因此,弹性件160的设置对于用户的操作更加省力。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160也可以省略,直接手动将连接件130拔出第二插孔116。

另外,弹性件160还可以限制连接件130相对于控制盒120在第二表面124至第一表面122的方向上移动,以防在控制盒120和主壳体110分离后,连接件130从控制盒120中脱离出来而丢失。

为实现主壳体110与控制盒120的快速组装,如图4及图7所示,主壳体110上设有定位柱140,控制盒120上设有定位孔150,定位柱140插入定位孔15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柱140设有多个,间隔设置在主壳体110上,定位孔150与定位柱140一一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柱140和定位孔150的数目也可以都为一个。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柱140与定位孔150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也即,将定位柱140设置在控制盒120上,将定位孔150设置在主壳体110上。

请参考图8及图9,驱动机构200包括马达210、传动杆220及滑块230;目标结构包括摆动件240及转轴250,马达210通过电连接组件400与控制组件300电性连接,并与传动杆220传动连接;滑块230设置在传动杆220上,摆动件240抵接在滑块230上,并与转轴250固定连接;转轴250与主壳体110转动连接,转轴250用于连接目标结构的其余结构。

马达210通过驱动传动杆220旋转以带动滑块230做直线往复运动,滑块230运动的过程中会实现摆动件240的旋转,从而摆动件240带动转轴250旋转,进而转轴250将旋转运动直接或间接地传递至目标结构的其余结构上,以实现目标结构的调节。

主壳体110上设有沿传动杆220的轴向延伸的运动槽111,滑块230滑动设置在运动槽111内。运动槽111主要起到对滑块230的运动进行导向的作用,避免滑块230随传动杆220一起旋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主壳体110内设置与滑块230滑动配合的导轨,导轨沿传动杆220的轴向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230与摆动件240抵接的端面232与传动杆2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也即,传动杆220的轴线并不垂直于端面232,这样能提高滑块230的受力情况,减少摆动件240与滑块230的磨损。

而且,滑块230包括螺母231及端盖233,螺母231与传动杆220螺纹连接,端盖233设于螺母231的一端,并与摆动件240抵接。可以理解地,端盖233与摆动件240抵接的一面即为端面232。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231与端盖233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避免摆动件240与螺母231直接抵接,以防螺母231磨损,若端面232受损严重,可以只更换端盖233,从而能降低检修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端盖233也可以省略,此时,摆动件240直接抵接在滑块230上。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不同形式的目标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双马达驱动器10同样适用。

为了保证安全性能,本实施方式的双马达驱动器10具备限制滑块230行程的功能,具体表现为限制滑块230运动的极限位置。

具体地,如图2、图4、图7及图8所示,控制组件300包括电路板302及电气开关304,电路板302安装在控制盒120内,并通过电连接组件400与马达210电性连接,电路板302还与手控器14电性连接。电气开关304包括第一行程开关310和第二行程开关320,第一行程开关310和第二行程开关320均与电路板302电性连接。驱动机构200还包括制动件260,制动件260与滑块230连接,滑块230运动时会带动制动件260一起运动。制动件260能与第一行程开关310配合,以控制滑块230的第一极限位置,制动件260还能与第二行程开关320配合,以控制滑块230的第二极限位置。

更为具体地,第一行程开关3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开关主体312及第一触点314,第二行程开关3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开关主体322及第二触点324,第一行程开关310与第二行程开关320均设于控制盒120内,第一触点314及第二触点324均能通过对应的弹簧相对于控制盒120伸缩,且均凸出于第二表面124,第一触点314与第二触点324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触点314对应控制第一极限位置,第二触点324对应控制第二极限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壳体110上设有与容置腔112连通的条形槽118,制动件260滑动设置在条形槽118内,条形槽118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也即,制动件26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制动件260滑动设置在条形槽118内,从而制动件260在运动时会更加稳定。第一触点314及第二触点324均延伸至条形槽118内,以与制动件260配合。

请一并结合图10,制动件26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引面261、延伸面262及第二导引面263,延伸面262连接在第一导引面261与第二导引面263之间。第一导引面261能够导引第一触点314,以改变第一触点314的伸缩状态,第二导引面263能够导引第二触点324,以改变第二触点324的伸缩状态。制动件260上设有分别设于延伸面262两侧的第一凹槽264及第二凹槽265,第一导引面261为第一凹槽264的一内侧壁,第二导引面263为第二凹槽265的一内侧壁。

滑块230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时,第一触点314及第二触点324均与延伸面262抵接,且第一触点314和第二触点324均处于收缩状态。滑块230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触点314伸入第一凹槽264内,滑块230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触点324伸入第二凹槽265内。容易理解地是,当滑块230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时,第一触点314和第二触点324都处于收缩状态;而当滑块230在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触点314处于伸出状态,第二触点324仍与延伸面262抵接而处于收缩状态;当滑块230在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触点324处于伸出状态,第一触点314仍与延伸面262抵接而处于收缩状态。而且,以图9为观察视角,第一极限位置位于左侧,第二极限位置位于右侧,也即,第一极限位置比第二极限位置更靠近马达2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引面261能够起导引作用,使得第一触点314能由第一凹槽264内再次回到与延伸面262抵接的状态,也即,第一导引面261能对滑块230从第一极限位置向第二极限位置运动起导引作用。第二导引面263也是能够起导引作用,使得第二触点324能由第二凹槽265内再次回到与延伸面262抵接的状态,也即,第二导引面263能对滑块230从第二极限位置向第一极限位置运动起导引作用。

而当滑块230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马达210停止运转,用户通过操作手控器14,可以使得马达210反转从而使得滑块230朝向第二极限位置运动。同样地,当滑块230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马达210停止运转,用户通过操作手控器14,可以使得马达210反转从而使得滑块230朝向第一极限位置运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改变第一行程开关310与第二行程开关320的触发方式,例如,在第一导引面261和第二导引面263之间设置一个凹槽,当第一触点314与第二触点324都伸入在这个凹槽内时,滑块230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一触点314沿着第一导引面261离开该凹槽后,表明滑块230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此时,第二触点324仍伸入在凹槽内,当第二触点324沿着第二导引面263离开该凹槽后,表明滑块230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此时,第一触点314仍伸入在凹槽内。

可以理解的,第一行程开关310与第二行程开关320的数目均设有两个,一个第一行程开关310与一个第二行程开关320对应一组驱动机构200。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可调,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目标结构。

具体地,请结合图10和图11,制动件260包括制动本体270及与制动本体270可拆卸连接的调节件280,制动本体270包括第一抵接面272,调节件280包括第二抵接面282,第二抵接面282与第一抵接面272对接以形成延伸面262,调节件280包括第一导引面261与第二导引面263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264与第二凹槽265中的至少一个设于调节件280上。

为方便理解,定义制动本体27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引斜面271、第一抵接面272及第二导引斜面273,同时,制动本体270上还设有分别位于第一抵接面272两侧的第一安装槽274和第二安装槽275。调节件280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渡斜面281和第二抵接面282,调节件280上还设有横槽283。

当调节件280的数量为0时,制动本体270即作为制动件260。当调节件280的数量为1时,且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74内时,第二安装槽275即为第二凹槽265,第二导引斜面273即为第二导引面263,第一抵接面272与第二抵接面282对接形成延伸面262,横槽283即为第一凹槽264,过渡斜面281则作为第一导引面261。当调节件280的数量为1时,且设置在第二安装槽275内时,同理,在此不进行赘述。当调节件280的数量为2时,其中一个调节件280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74内,另一个调节件280则设置在第二安装槽275内,此时,两个调节件280的第二抵接面282与第一抵接面272共同构成延伸面262,其中一个调节件280的横槽283作为第一凹槽264,另一个调节件280的横槽283作为第二凹槽265,其中一个调节件280的过渡斜面281作为第一导引面261,另一个调节件280的过渡斜面281作为第二导引面263。

也即,调节件280的有无以及调节件280设置的个数决定了延伸面26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决定了滑块230的行程大小。同时,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延伸长度的第二抵接面282的调节件280,也能改变延伸面262的延伸长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调节件280也可以直接省略,通过更换制动件260的规格即可,也即,使得制动件260与滑块230可拆卸连接也能实现滑块230行程的调节。

请参考图8及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杆220的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成夹角设置,因此,滑块230的运动方向与制动件260的运动方向不一致,为了使得滑块230带动制动件260顺利运动,驱动机构200还设置了转接件290,转接件290与滑块230连接,制动件260与转接件290滑动配合。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转接件290与滑块230固定连接,转接件290上设有滑槽292,制动件260滑动设置在滑槽292上。以图9所示为观察视角,当滑块230带动制动件260向右移动时,转接件290会相对于制动件260向上移动;当滑块230带动制动件260向左移动时,转接件290会相对于制动件260向下移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得转接件290的一端与滑块23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制动件260转动连接。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双马达驱动器10来说,转接件290的设置使得制动件260与滑块230的配合变得更为灵活,从而制动件260与滑块230能在主壳体110内布置得更为紧凑,进而能减小双马达驱动器10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转接件290设于滑块230靠近马达210的一端,这样,在使得驱动机构200的结构更为紧凑的基础上,还能保证滑块230的行程范围足够大。

另外,还可以将主壳体110的形状与驱动机构200的排布相匹配,以减小主壳体110的体积。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壳体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3及第二侧面115,第一侧面11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侧面11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滑块230位于制动件260与第二侧面115之间,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一侧面113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极限位置与第一侧面113之间的距离。相比于长方体状的主壳体,本实施方式的主壳体110的体积更小。

如图4及图7所示,电连接组件400包括第一电连接器410及第二电连接器420,第一电连接器410设于主壳体110上,并与驱动机构200电性连接,第二电连接器420设于控制盒120上,并与电路板302电性连接,第二电连接器420与第一电连接器410插接配合。电连接组件400的结构简单,还不会妨碍主壳体110与控制盒120的拆卸。

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410为插头,第二电连接器420为插座。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410为插座,第二电连接器420为插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控器14可以与电路板302有线连接,也可以与控制组件300无线连接。而且,手控器14作为驱动器本体的配件,若损坏,可以直接进行更换。

综合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电路板302及电气开关304均安装在控制盒120内,再加上控制组件300的其它电子元器件也都安装在控制盒120内,从而大大减轻了主壳体110内的布线负担,不仅方便检修,还有利于提高双马达驱动器10的性能。

如图3所示,为使得控制盒120的功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在控制盒120上还设置了多个扩展接口129,各扩展接口129均与电路板302电性连接,这些扩展接口129可以连接备用电池,可以连接手控器14,还可以连接其他的驱动器以共用一个控制盒120或一个手控器14,还可以作为usb接口进行充电等等。扩展接口129的数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