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1938发布日期:2020-09-08 15:1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壳体。



背景技术:

电机壳体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两部分,电机钢套和轴承座,为了保证电机的使用寿命,对于轴承座和电机钢套之间的同心度要求很高,一般的钢套结构呈柱状,具有变径轴的钢套一般进行分段加工形成,工序较多,在钢套一端的外壁上设置用于和轴承座连接固定的凸沿,此种固定方式很难保证轴承座和电机钢套之间的同心度,影响电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壳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壳体,包括钢套,所述钢套左端加工有内翻孔,所述内翻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钢套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内翻孔中安装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包括右部的轴肩段,所述轴肩段右端径向延伸形成有凸沿,所述轴承座左部直径变小形成轴颈段,所述轴肩段与所述内翻孔形成过盈匹配,所述轴肩段左端边缘与所述内翻孔通过焊接形成焊接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钢套的右端径向延伸形成外翻边,所述外翻边通过第一收缩过渡段连接大径段,所述大径段通过第二收缩过渡段连接小径段,所述小径段径向内折弯形成端面,所述端面中心轴向折弯形成所述内翻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翻孔的长度大于所述轴肩段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轴肩段与所述内翻孔之间的过盈量为0.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沿的宽度与所述钢套的厚度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轴肩段的左端边缘处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段数量为3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段由气体保护焊形成,所述焊接段的焊接深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内翻孔的结构用于装配钢套和轴承座,同时通过焊接固定,增大了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安装的同时整体结构更稳定,有效保证钢套和轴承座之间的同心度;

2、钢套为一体成型件,由多次冲压拉伸形成,相比于多段式连接简化了加工工序,有效节约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的侧视图。

图中:1、钢套;11、外翻边;12、第一收缩过渡段;13、大径段;14、第二收缩过渡段;15、小径段;16、端面;17、内翻孔;2、轴承座;21、轴肩段;211、凸沿;212、倒角;22、轴颈段;3、焊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包括钢套1,钢套1左端加工有内翻孔17,内翻孔17的中心轴线与钢套1的中心轴线重合,钢套1的右端径向延伸形成外翻边11,外翻边11通过第一收缩过渡段12连接大径段13,大径段13通过第二收缩过渡段14连接小径段15,小径段15径向内折弯形成端面16,端面16中心轴向折弯形成内翻孔17,内翻孔17中安装轴承座2,轴承座2包括右部的轴肩段21,轴肩段21右端径向延伸形成有凸沿211,凸沿211的宽度与钢套1的厚度匹配,轴承座2左部直径变小形成轴颈段22,轴肩段21的左端边缘处倒角,轴肩段21与内翻孔17形成过盈匹配,轴肩段21与内翻孔17之间的过盈量为0.2mm,轴肩段21左端边缘与内翻孔17焊接形成焊接段3,焊接段3数量至少为3个,焊接段3由气体保护焊形成,焊接段3的焊接深度为1-2mm。

采用内翻孔的结构用于装配钢套和轴承座,同时通过焊接固定,增大了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安装的同时整体结构更稳定,有效保证钢套和轴承座之间的同心度;钢套为一体成型件,由多次冲压拉伸形成,相比于多段式连接简化了加工工序,有效节约材料成本。

具体使用时,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钢套的整体结构由多次冲压拉伸形成,为一体成型件,使用的材料为sphe钢,轴承座由45#钢铣削形成。

钢套一端加工有与轴承座进行装配的内翻孔,轴承座由钢套的右端开口伸入内翻孔,轴承座的轴肩段与内翻孔形成过盈匹配,内翻孔的右端面与凸沿的左侧壁相抵,在轴肩段的左端边缘与内翻孔连接处采用焊接固定,由于内翻孔的中心轴线与钢套的中心轴线重合,轴承座又与内翻孔形成过盈配合,可以保证轴承座与钢套之间的同心度,同时轴肩段的外壁与内翻孔的内壁之间进行全面接触,接触面积大,使轴承座与钢套之间的结构更稳定,不容易产生偏移,在轴肩段的左端边缘处还加工了倒角,卡合装配时具有导向作用,装配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套(1),所述钢套(1)左端加工有内翻孔(17),所述内翻孔(17)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钢套(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内翻孔(17)中安装轴承座(2),所述轴承座(2)包括右部的轴肩段(21),所述轴肩段(21)右端径向延伸形成有凸沿(211),所述轴承座(2)左部直径变小形成轴颈段(22),所述轴肩段(21)与所述内翻孔(17)形成过盈匹配,所述轴肩段(21)左端边缘与所述内翻孔(17)通过焊接形成焊接段(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1)的右端径向延伸形成外翻边(11),所述外翻边(11)通过第一收缩过渡段(12)连接大径段(13),所述大径段(13)通过第二收缩过渡段(14)连接小径段(15),所述小径段(15)径向内折弯形成端面(16),所述端面(16)中心轴向折弯形成所述内翻孔(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孔(17)的长度大于所述轴肩段(2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肩段(21)与所述内翻孔(17)之间的过盈量为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211)的宽度与所述钢套(1)的厚度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肩段(21)的左端边缘处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段(3)数量为3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段(3)由气体保护焊形成,所述焊接段(3)的焊接深度为1-2mm。


技术总结
一种电机壳体,包括钢套,钢套左端加工有内翻孔,内翻孔的中心轴线与钢套的中心轴线重合,内翻孔中安装轴承座,轴承座包括右部的轴肩段,轴肩段右端径向延伸形成有凸沿,轴承座左部直径变小形成轴颈段,轴肩段与内翻孔形成过盈匹配,轴肩段左端边缘与内翻孔通过焊接形成焊接段。钢套一端加工与轴承座进行装配的内翻孔,内翻孔先与轴承座形成过盈匹配的安装,然后采用焊接固定。采用内翻孔的结构用于装配钢套和轴承座,同时通过焊接固定,增大了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安装的同时整体结构更稳定,有效保证钢套和轴承座之间的同心度。

技术研发人员:董伟国;陈振家;贺亮亮;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炜驰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1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