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散热型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710发布日期:2021-08-03 13:1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散热型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散热型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现有的配电箱,通常是将电线安装在一个密封的箱子里,而电线工作通常会散发较多热量,而密封的箱子散热较为不便,容易导致配电箱内部的温度过高而影响电线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通风散热型配电箱,便于对配电箱内部的电线进行通风散热,维持其正常工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风散热型配电箱,包括箱体、底箱和顶盖,所述底箱固定连接于箱体下方,所述顶盖设于箱体上方;

所述箱体内壁上下面分别开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箱体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部靠外一侧固定有过滤板二,所述箱体外壁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箱,所述上箱位于顶盖下方,所述上箱底部开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与上通孔相通,所述上箱内部下侧固定有网板,所述上箱内部放置有干燥剂,所述干燥剂与网板接触,所述上箱上面左侧铰接有上盖;

所述顶盖左端与箱体上表面左侧铰接,所述顶盖下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箱体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二上表面开有与卡杆对应的卡槽;

所述底箱顶部开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与下通孔相通,所述底箱内壁底面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风机,所述底箱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入风管,所述入风管内嵌入有过滤板一。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面积大于底箱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入风管内壁靠内一侧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外的一面开有插槽,所述过滤板一靠内一面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插槽对应的插杆,所述过滤板一通过插杆插入插槽与固定块插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一靠外一面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下端插接有与其内部靠内一侧相通的出尘管。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内壁靠内一侧呈漏斗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者可以给风机通电,由于风机安装于底箱内,而底箱上部与箱体底部相通,且风机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入风管,所以风机便可以从入风管吸入空气,并将风吹入箱体内部,由于箱体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出风管,吹入箱体内部的风便可以顺着出风管吹出,从而形成对流,风机便可以源源不断的将风吹入箱体内部,持续对箱体内部进行通风,对箱体内部的电线进行持续的散热,由于入风管和出风管内分别设有过滤板一和过滤板二,过滤板一可以过滤风机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避免过多灰尘被吹入箱体内部,影响电线的正常工作,过滤板二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箱体,且可以吸附箱体内吹出的风中的灰尘,避免污染配电箱周边的工作环境,对配电箱内部的电线进行通风散热较为方便,有利于维持电线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c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底箱1、入风管101、风机102、过滤板一103、拉手104、固定块105、插杆106、插槽107、通孔一108、箱体2、固定块二201、卡槽202、出风管203、下通孔204、干燥剂205、上箱206、上盖207、上通孔208、网板209、过滤板二210、出尘管211、通孔二212、顶盖3、卡杆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5,本申请是一种通风散热型配电箱,,包括箱体2、底箱1和顶盖3,所述底箱1固定连接于箱体2下方,所述顶盖3设于箱体2上方;

所述箱体2内壁上下面分别开有上通孔208和下通孔204,所述箱体2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出风管203,所述出风管203内部靠外一侧固定有过滤板二210,所述箱体2外壁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箱206,所述上箱206位于顶盖3下方,所述上箱206底部开有通孔二212,所述通孔二212与上通孔208相通,所述上箱206内部下侧固定有网板209,所述上箱206内部放置有干燥剂205,所述干燥剂205与网板209接触,所述上箱206上面左侧铰接有上盖207;

所述顶盖3左端与箱体2上表面左侧铰接,所述顶盖3下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卡杆301,所述箱体2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二201,所述固定块二201上表面开有与卡杆301对应的卡槽202,所述顶盖3的面积大于底箱1的面积;

具体的,由于顶盖3位于箱体2以及上箱206下方,且顶盖3的面积大于底箱1的面积,所以顶盖3便可以为配电箱整体挡住一些从上面落下的灰尘,减少配电箱表面的灰尘,由于上箱206底部与箱体2内部相通,且上箱206内部的干燥剂205也通过内部下端固定的网板209与箱体2内部相通,干燥剂205便可以吸附箱体2内部空气中的水分,保持电线工作环境的干燥,避免电线因为配电箱内部过于潮湿而短路;

当使用者想要更换干燥剂205时,只需要将顶盖3右侧抬起,由于顶盖3右侧通过卡杆301与卡槽202卡接,顶盖3左侧与箱体2上表面左侧铰接,所以将顶盖3右侧抬起便可以使顶盖3逆时针转动,使得卡杆301与卡槽202脱离,便可以将顶盖3抬起,然后使用者便可以将上箱206上面左侧铰接的上盖207打开,对干燥剂205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只需要将上盖207和顶盖3盖回即可;

所述底箱1顶部开有通孔一108,所述通孔一108与下通孔204相通,所述底箱1内壁底面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风机102,所述底箱1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入风管101,所述入风管101内嵌入有过滤板一103;

进一步的,使用者可以将风机102通电,由于底箱1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入风管101,且入风管101内嵌入有过滤板一103,风机102便可以通过入风管101将空气吸入,由于底箱1顶部通过通孔一108和下通孔204与箱体2内部相通,所以风机102吹出的风便可以通过通孔一108和下通孔204吹入箱体2内部,而风机102吸入的风通过过滤板一103进行过滤后,吸入的风中含有的灰尘便大大减少,有效的避免了风机102向箱体2内吹入过多灰尘,从而避免电线表面沾染过多灰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由于箱体2左右两侧均插接有出风管203,出风管203内部靠外一侧固定有过滤板二210,风机102向箱体2内部吹入的风吸收完箱体2内部电线的热量后,热风便可以通过出风管203和过滤板二210中的空隙向外排出,形成一定的对流,风机102便可以不断的向箱体2吹入风对电线进行持续的散热,过滤板二210的存在可以吸附外部的灰尘,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的灰尘落入箱体2内部,同时避免从箱体2内出来的风带有过多灰尘污染配电箱周边的工作环境,对配电箱内部的电线进行通风散热较为方便,有利于维持电线的正常工作;

所述入风管101内壁靠内一侧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5,所述固定块105靠外的一面开有插槽107,所述过滤板一103靠内一面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插槽107对应的插杆106,所述过滤板一103通过插杆106插入插槽107与固定块105插接,所述过滤板一103靠外一面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手104,所述出风管203下端插接有与其内部靠内一侧相通的出尘管211,所述出风管203内壁靠内一侧呈漏斗状;

进一步的,由于过滤板一103通过插杆106插入插槽107与入风管101内壁靠内一侧的固定块105插接,且过滤板一103靠外一面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手104,当使用者想要对过滤板一103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抓住拉手104将过滤板一103向外拉动,使插杆106脱离插槽107,便可以顺利的将过滤板一103拿出,再更换新的过滤板一103将其插入入风管101即可;

由于过滤板二210固定于出风管203靠外一侧,出风管203内壁靠内一侧呈漏斗状且其下方插接有出尘管211,当使用者想对过滤板二210表面进行清理时,只需要拿刷子轻轻的反复刷过过滤板二210外侧,在出风管203正下方放置垃圾桶,过滤板二210表面的灰尘便被慢慢刷下,过滤板二210外侧掉下的灰尘便可以直接落入垃圾桶,过滤板二210内侧掉下的灰尘便可以顺着出风管203内壁靠内一侧的出尘管211落入垃圾桶内,出风管203内壁靠内一侧的漏斗状避免了出风管203内侧的灰尘沉积,有利于灰尘从出尘管211落下,清理较为方便。

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