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急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3850发布日期:2021-08-03 13:2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智能应急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应急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应急供电装置俗称应急电源,其作用是当遇到电网停电情况时,能够保障政府、医院、部队等重要用电客户及雨雪、地震、台风等重大抗灾抢险现场用电可靠,通过立即启动应急供电装置快速恢复用电,提供不间断、稳定的交流电源,持续保证电能的供应,直到用电恢复。常见的应急供电装置主要有应急电源车、柴油机、ups等。

现阶段,应急供电装置虽能基本满足应急供电任务,但作业时间长,现阶段执行应急供电任务时,装设平均耗时为96min,蹲守平均耗时达到了8h。而且应急供电装置的装设过程中必可避免的需要人员搬运,在搬运组装各个装置、零部件时,易出现误碰引起短路打火,接线错误引起设备无法工作,机械损伤致使蓄电池泄漏、电路板损坏等问题,造成应急供电延误。与此同时,单次应急供电任务需派出4人进行临时ups电源设备的装设以及蹲守监控,装设平均耗时1.6小时,蹲守需持续8小时,人员成本非常高。

综上所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供电任务,亟需研制出一种部署时长短、远程操控的智能应急供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应急供电装置,采取集成化方式将各模块整合于同一平台用于应急供电,能够实现装置在20分钟内安装完成;额外配备智能开断附件,具有远程操控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智能应急供电装置,包括:

一外壳;

蓄电池,设置于外壳内部用于储存电能;

ups模块,用于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市电;

显示模块,嵌入设置于外壳上用于显示就地测量数值;

远程测控模块,用于与远程终端连接实现远距离监测及控制;

外围辅助模块,用于提供与外部供电电源和负载连接的供电接口和负载接口;

所述外壳内部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蓄电池安装于外壳的下层,所述ups模块安装于外壳的中层,所述显示模块设置于外壳的前面板上,所述远程测控模块和外围辅助模块设置于外壳的上层,所述蓄电池与ups模块电连接,所述ups模块与远程测控模块、外围辅助模块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远程测控模块设置收发天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壳的上端设置手柄,所述外壳的侧边设置散热孔,所述外壳底部设置移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天线设置两根,所述天线之间的夹角为0-90度。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中一根天线与水平线夹角为0°,另一根为90°。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304不锈钢材料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ups模块为艾默生uha1r-0020l型在线式ups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蓄电池为多节并联的双登6-gfm-200蓄电池组成的蓄电池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远程测控模块为ewelink手机app+物联网终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显示模块为艾博ab800u-dk1led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结构,缩短了应急电源的装设时间,大幅度提高了检修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现有人员条件下,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应急供电需求,通过外壳起到支撑保护作用,大大降低了原有应急电源组装过程中,因临时性接线、部件搬运产生的安全隐患,进一步避免了应急供电的延误,提高了应急供电任务的安全水平,确保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远程测控模块可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应急供电装置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应急供电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应急供电装置侧视图;

图中所示:

1-外壳,2-蓄电池,3-ups模块,4-显示模块,5-远程测控模块,6-外围辅助模块,7-远程终端;

11-手柄,12-散热孔,13-移动轮;

61-供电接口,62-负载接口,63-远方/就地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应急供电装置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应急供电装置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应急供电装置侧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智能应急供电装置,包括:

一外壳1;

蓄电池2,设置于外壳1内部用于储存电能;

ups模块3,用于将蓄电池2的直流电转换成市电;

显示模块4,嵌入设置于外壳1上用于显示就地测量数值;

远程测控模块5,用于与远程终端7连接实现远距离监测及控制;

外围辅助模块6,用于提供与外部供电电源和负载连接的供电接口61和负载接口62;

所述外壳1内部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蓄电池2安装于外壳1的下层,所述ups模块3安装于外壳1的中层,所述显示模块4设置于外壳的前面板上,所述远程测控模块5和外围辅助模块6设置于外壳1的上层,所述蓄电池2与ups模块3电连接,所述ups模块3与远程测控模块5、外围辅助模块6和显示模块4连接,所述远程测控模块6设置收发天线。

其中,在外壳1的上端设置手柄11,外壳1的侧边设置散热孔12,外壳1底部设置移动轮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ups主机、蓄电池、远程测控模块、显示模块组装于可移动的装置中,用于临时接入供电任务场所,例如会议室照明、重要负荷,运用无线通讯技术采集运行信息传送至远方监控终端,且通过终端实现远方启停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壳为304不锈钢材料制作,外壳作为整体支撑部分,采用304不锈钢密封性强、静抗弯负荷能力强、温度适应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ups模块为艾默生uha1r-0020l型在线式ups模块,ups模块的功能是与蓄电池相连接,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在线式ups稳压精度高,稳流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且没有切换时间,而且艾默生uha1r-0020l型在线式ups模块的输入电压范围大、体积小、重量轻,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电池为多节并联的双登6-gfm-200蓄电池组成的蓄电池组。

蓄电池用于储存电能以及停电时给ups模块提供直流电压,安全性需求极高,且充放电次数也应较多,因此选择了安全性高、充放电次数较多、体积重量适中且单价低的铅酸蓄电池作为蓄电池模块,优选的,选择内阻低、充放电次数最多、体积小、重量轻、单价低的双登6-gfm-200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远程测控模块用于远距离对智能应急供电装置进行监测及控制,便携性高、性能强且误码率低极为重要,远程测控模块为ewelink手机app+物联网终端。优选可靠性高、远程测控距离远、传输速率最快,且单价低的ewelink(易微联)手机app+物联网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块为艾博ab800u-dk1led显示屏,直接显示就地测量数值,清晰度高、使用寿命长、耐磨损、功率损耗低、分辨率高、兼容性高、工作温湿度更优且单价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应急供电装置的ups装置稳压精度的输出特性,测试输出电压满足稳压输出精度≤±1.5%,对4节双登6-gfm-200蓄电池并进行安装,对双登6-gfm-200蓄电池进行放电测试,测试单节蓄电池在正常活动用电负荷条件下满足≥8小时供电时长,可以提供稳定供电。

对ewelink手机app+物联网终端进行在线安装。将ups装置的远程操控模块至于15处不同距离的地点,以ewelink手机app操作能否在目标时间内正确动作为指标,进行试验调试。当天线与水平线形成固定角度后,无论如何旋转,对于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都是相同的,本实用新型对装置中的两根天线的朝向从与水平面平行至垂直中不断寻找角度进行测试,第一次测试中,装置两根天线都处于与水平线垂直状态,此时测试距离为30km时,装置接受到的信号强度仅为85%,保持测量距离不变,使两根天线分别与水平线呈现0-90度内的各个角度,记录各角度下装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数据,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经过分析得知,当一根天线与水平线夹角为0°,另一根为90°时,信号强度达到最大为9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外壳上设置就地/远方按钮63,用于对智能应急供电装置现场手动模式和远程模式进行选择,使用方便。通过终端实现远方启停并采集运行信息传送至监控终端,如果现场发生临时停电,装置可以瞬时启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蓄电池、ups模块和显示模块集成在一起,显著地缩短了应急电源的装设时间,大幅度提高了检修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现有人员条件下,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应急供电需求。

本实用新型大大降低了原有应急电源组装过程中,因临时性接线、部件搬运产生的安全隐患,比如操作过程中导体误碰蓄电池正负极引起的短路打火,接线错误引起设备无法工作,机械损伤致使蓄电池泄漏、电路板损坏等问题。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应急供电的延误,提高了应急供电任务的安全水平,确保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拓展了使用范围和供电距离,比如在野外的营地、科考站、石油基地等野外作业场合实现设备的可靠供电。由于无须现场职守,避免人员接触危险源,从而降低了人员的冻伤、野兽袭击、中暑、吸入有毒性气体的风险,有效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参照上述实施例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