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舱式变电站降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872发布日期:2021-08-03 13:1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舱式变电站降噪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舱式变电站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预制舱结构的变电站,以满足占地少、建站快等变电站建设需求,规定舱体宜采用钢结构体系。但是钢结构舱体存在易腐蚀、防水性能差、导热系数大等诸多缺点。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及应用,逐渐出现了以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为舱体结构的新型预制舱式变电站,不仅实现了变电站建设中一、二次系统集成化、装配模块化、建设过程工厂化、施工简单化的要求,而且防腐防潮、隔热隔音、外型美观、建设周期短、工程造价低,极大满足了客户希望变电站建设环保、美观、安全、可靠、快速、经济的多种需求。

变电站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噪音,噪音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对预舱式变电站产生较大的震动,会缓慢破坏预舱式变电站的结构,导致其寿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预舱式变电站降噪系统,通过采用本系统,解决了设备噪音过大的问题,解决了预舱式变电站损坏快,使用寿命简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舱式变电站降噪系统,包括预制舱变电站,所述预制舱变电站内设置有变电设备,所述变电设备的环周设置有若干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包括若干麦克风,所述麦克风通过电缆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换向放大器,所述换向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用于发出噪音相反的声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舱式变电站降噪系统的优选结构,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近端麦克风、第二近端麦克风、第三近端麦克风、第四近端麦克风,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第二近端麦克风、第三近端麦克风、第四近端麦克风环绕变电设备均匀设置;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第二近端麦克风、第三近端麦克风、第四近端麦克风均与所述换向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包括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三扬声器、第四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三扬声器、第四扬声器均匀设置在所述变电设备的环周;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三扬声器、第四扬声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第二近端麦克风、第三近端麦克风、第四近端麦克风的外侧;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三扬声器、第四扬声器均与所述换向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远端麦克风、第二远端麦克风、第三远端麦克风、第四远端麦克风,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第二远端麦克风、第三远端麦克风、第四远端麦克风均匀设置在所述变电设备的环周;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第二远端麦克风、第三远端麦克风、第四远端麦克风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三扬声器、第四扬声器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第二远端麦克风、第三远端麦克风、第四远端麦克风均与所述换向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第二近端麦克风、第三近端麦克风、第四近端麦克风与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三扬声器、第四扬声器与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第二远端麦克风、第三远端麦克风、第四远端麦克风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放大器包括第一信号预处理电路,所述第一信号预处理电路通过电缆与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第二近端麦克风、第三近端麦克风、第四近端麦克风信号相连,所述换向放大器包括第二信号预处理电路,所述第二信号预处理电路通过电缆与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第二远端麦克风、第三远端麦克风、第四远端麦克风信号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放大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中设置有数据反向模块,所述数据反向模块用于将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反向操作,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中设置有延时模块,所述延时模块将反向后的信号进行延时后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有功放电路,所述功放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信号相连,所述功放电路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有直流电源,所述功放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三扬声器、第四扬声器电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本装置,能大大降低设备产生的噪音,降低预舱式变电站产生的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2.通过设置本装置,降低预舱式变电站的震动,防止预舱式变电站因震动导致结构缓慢破坏,寿命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是预制舱变电站,2是仓壁,3是变电设备,4是第一扬声器,5是第一远端麦克风,6是第一近端麦克风,7是第二近端麦克风,8是第二扬声器,9是第二远端麦克风,10是第三扬声器,11是第三远端麦克风,12是第三近端麦克风,13是第四远端麦克风,14是第四扬声器,15是第四近端麦克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舱式变电站降噪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包括预制舱变电站1,所述预制舱变电站1内设置有变电设备3,所述变电设备3的环周设置有若干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包括若干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近端麦克风6、第二近端麦克风7、第三近端麦克风12、第四近端麦克风15,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6、第二近端麦克风7、第三近端麦克风12、第四近端麦克风15环绕变电设备3均匀设置;所述麦克风通过电缆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换向放大器,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6、第二近端麦克风7、第三近端麦克风12、第四近端麦克风15均与所述换向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换向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用于发出噪音相反的声音。所述扬声器包括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所述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均匀设置在所述变电设备3的环周;所述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6、第二近端麦克风7、第三近端麦克风12、第四近端麦克风15的外侧;所述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均与所述换向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麦克风包括第一远端麦克风5、第二远端麦克风9、第三远端麦克风11、第四远端麦克风13,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5、第二远端麦克风9、第三远端麦克风11、第四远端麦克风13均匀设置在所述变电设备3的环周;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5、第二远端麦克风9、第三远端麦克风11、第四远端麦克风1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的外侧。

第一远端麦克风5、第二远端麦克风9、第三远端麦克风11、第四远端麦克风13均与所述换向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6、第二近端麦克风7、第三近端麦克风12、第四近端麦克风15与所述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与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5、第二远端麦克风9、第三远端麦克风11、第四远端麦克风13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换向放大器包括第一信号预处理电路,所述第一信号预处理电路通过电缆与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6、第二近端麦克风7、第三近端麦克风12、第四近端麦克风15信号相连,所述换向放大器包括第二信号预处理电路,所述第二信号预处理电路通过电缆与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5、第二远端麦克风9、第三远端麦克风11、第四远端麦克风13信号相连。

换向放大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中设置有数据反向模块,所述数据反向模块用于将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反向操作,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中设置有延时模块,所述延时模块将反向后的信号进行延时后输出。所述中央处理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有功放电路,所述功放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信号相连,所述功放电路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有直流电源,所述功放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电连接。

具体运行过程,所述第一近端麦克风6、第二近端麦克风7、第三近端麦克风12、第四近端麦克风15将变电设备3产生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第一信号预处理电路,第一信号预处理电路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数据反向模块将数据反向,然后通过功放电路输出给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所述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将声音播放出来。

所述第一远端麦克风5、第二远端麦克风9、第三远端麦克风11、第四远端麦克风13将环境中的声音换为电信号发送给第二预处理电路,所述第二预处理电路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声音和第一近端麦克风6、第二近端麦克风7、第三近端麦克风12、第四近端麦克风15进行比对,然后调节延时模块进行若干延时,直到第一近端麦克风6、第二近端麦克风7、第三近端麦克风12、第四近端麦克风15与第一远端麦克风5、第二远端麦克风9、第三远端麦克风11、第四远端麦克风13接收到的信号差别最大,说明第一扬声器4、第二扬声器8、第三扬声器10、第四扬声器14完全抑制住了变电设备3产生的声音。

两种反向的音频叠加产生相干叠加的作用,声音的强度会被大大减小。

这样,通过采用本装置,能大大降低设备产生的噪音,降低预舱式变电站产生的噪音对环境的污染;并能降低预舱式变电站的震动,防止预舱式变电站因震动导致结构缓慢破坏,寿命降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