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4640发布日期:2021-07-27 13:5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其概念并不局限于轨道,更不是指列车。

目前高铁车厢顶需要用到电缆终端,现有硅橡胶冷缩电缆终端是电缆附件市场的成熟技术,但硅橡胶属于弹性体,此类电缆附件不适用于高震动环境当中,同时终端刚性也无法达到高铁车厢体这种高速运动,高震动的环境要求,不便于推广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具有刚性好和抗震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包括有终端体、硅橡胶绝缘体、铜管和聚四氟乙烯套管,所述硅橡胶绝缘体为终端体的外侧体,所述铜管过盈配合嵌入终端体内径部分的2/3处,所述铜管的外侧设有导电橡胶屏蔽层,所述终端体下端的外部过盈套入有聚四氟乙烯套管。

优选的,所述终端体的内部有电缆线芯。

优选的,所述铜管与终端体内的电缆线芯通过出线端子连接,且铜管为薄壁结构。

优选的,所述硅橡胶绝缘体的外侧呈凸环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套管的两端均设有边环,且聚四氟乙烯套管左侧边环的直径值大于聚四氟乙烯套管右侧边环的直径值。

优选的,所述导电橡胶屏蔽层的右端包裹在铜管右端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套管右端的边环上开设有安装孔,且聚四氟乙烯套管和底座一起与车厢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绝缘硅橡胶嵌入铜管部分在硫化成型阶段预先复合成型导电硅橡胶,用于对铜管的场强屏蔽,在安装过程中薄壁铜管以过盈形式压入终端体内径部分2/3处,并与电缆线芯通过特制的出线端子连接,在终端体下端外部过盈套入聚四氟乙烯套管,两者重叠,整体提高了原终端的刚度,使抗震性能提高,终端体下端聚四氟乙烯套管和底座一起与车厢板固定,嵌入式铜管既满足了高铁运行时对终端的刚性需求,同时避免了与导电硅橡胶屏蔽层的分离,运行过程更加稳定。

2.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刚性终端与铜管过盈嵌入导电屏蔽层(利用硅橡胶弹性),有别于在铜管外直接硫化导电屏蔽层,后者长时间运行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终端体;2、硅橡胶绝缘体;3、铜管;4、导电橡胶屏蔽层;5、聚四氟乙烯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包括有终端体1、硅橡胶绝缘体2、铜管3和聚四氟乙烯套管5,硅橡胶绝缘体2为终端体1的外侧体,铜管3过盈配合嵌入终端体1内径部分的2/3处,铜管3的外侧设有导电橡胶屏蔽层4,终端体1下端的外部过盈套入有聚四氟乙烯套管5。

为了解决现有终端体1刚性和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我们在原有绝缘硅橡胶嵌入铜管3部分在硫化成型阶段预先复合成型导电硅橡胶,用于对铜管3的场强屏蔽,在安装过程中薄壁铜管3以过盈形式压入终端体1内径部分2/3处,并与电缆线芯通过特制的出线端子连接,在终端体1下端外部过盈套入聚四氟乙烯套管5,两者重叠,整体提高了原终端的刚度,使抗震性能提高,终端体1下端聚四氟乙烯套管5和底座一起与车厢板固定,嵌入式铜管3既满足了高铁运行时对终端的刚性需求,同时避免了与导电硅橡胶屏蔽层的分离,运行过程更加稳定。

补充说明的是,将半刚性的终端体1和铜管3过盈嵌入导电橡胶屏蔽层4(利用硅橡胶弹性)有别于在铜管3外直接硫化导电橡胶屏蔽层4,后者长时间运行易发生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体1的内部有电缆线芯,终端体1由硅橡胶绝缘体2和电缆线芯组成,硅橡胶绝缘体2位于电缆线芯的外侧对其进行防护,而铜管3是嵌入电缆线芯和硅橡胶绝缘体2之间对电缆线芯进行防护的,加强电缆线芯的刚度提高了终端体1的刚性,便于推广使用。

进一步的,铜管3与终端体1内的电缆线芯通过出线端子连接,且铜管3为薄壁结构,出线端子为特制的符合铜管3和电缆线芯的结构,使得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性,从而提高了终端体1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聚四氟乙烯套管5的两端均设有边环,且聚四氟乙烯套管5左侧边环的直径值大于聚四氟乙烯套管5右侧边环的直径值,通过边环便于套入固定,同时为终端体1整体的安装提供了安装点,将聚四氟乙烯套管5连接在车厢体上可以有效的提高了内部终端体1的安装强度,起到了良好的抗震作用,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导电橡胶屏蔽层4的右端包裹在铜管3右端的外侧,通过导电橡胶屏蔽层4的右端包裹在铜管3右端的外侧使得屏蔽效果较好,防止了铜管3的嵌入影响终端体1的正常使用从,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

更进一步的,聚四氟乙烯套管5右端的边环上开设有安装孔,且聚四氟乙烯套管5和底座一起与车厢板固定,通过安装孔更加方便了聚四氟乙烯套管5的安装,进而方便了终端体1的固定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可行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在原有硅橡胶绝缘体2嵌入铜管3部分在硫化成型阶段预先复合成型导电橡胶屏蔽层4,用于对铜管3的场强屏蔽,在安装过程中铜管3以过盈形式压入终端体1,并与电缆线芯通过特制的出线端子连接,终端体1下端聚四氟乙烯套管5和底座一起与车厢板固定,嵌入式的铜管3既满足了高铁运行时对终端的刚性需求,同时避免了与导电硅橡胶屏蔽层的分离,使得运行过程更加稳定,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包括有终端体(1)、硅橡胶绝缘体(2)、铜管(3)和聚四氟乙烯套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绝缘体(2)为终端体(1)的外侧体,所述铜管(3)过盈配合嵌入终端体(1)内径部分的2/3处,所述铜管(3)的外侧设有导电橡胶屏蔽层(4),所述终端体(1)下端的外部过盈套入有聚四氟乙烯套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体(1)的内部有电缆线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3)与终端体(1)内的电缆线芯通过出线端子连接,且铜管(3)为薄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绝缘体(2)的外侧呈凸环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套管(5)的两端均设有边环,且聚四氟乙烯套管(5)左侧边环的直径值大于聚四氟乙烯套管(5)右侧边环的直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橡胶屏蔽层(4)的右端包裹在铜管(3)右端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套管(5)右端的边环上开设有安装孔,且聚四氟乙烯套管(5)和底座一起与车厢板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钢性高铁车厢顶用电缆终端,包括有终端体、硅橡胶绝缘体、铜管和聚四氟乙烯套管,所述硅橡胶绝缘体为终端体的外侧体。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绝缘硅橡胶嵌入铜管部分在硫化成型阶段预先复合成型导电硅橡胶,用于对铜管的场强屏蔽,在安装过程中薄壁铜管以过盈形式压入终端体内径部分2/3处,并与电缆线芯通过特制的出线端子连接,在终端体下端外部过盈套入聚四氟乙烯套管,两者重叠,整体提高了原终端的刚度,使抗震性能提高,终端体下端聚四氟乙烯套管和底座一起与车厢板固定,嵌入式铜管既满足了高铁运行时对终端的刚性需求,同时过盈配合避免了与导电硅橡胶屏蔽层的分离,运行过程更加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江;赵丹阳;刘辉;李世伟;李凤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市吉福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1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