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694发布日期:2021-08-03 13:1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式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又叫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暑、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中,特别适合于城网建设与改造,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内部安装的电子元器件,其正常工作时会发生一定的噪音,这种噪音会增加整个变电站功耗的,会对会使得整个变电站的功耗增加,从而影响到整个变电站的正常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具备可以方便的让整个变电站使用时产生的噪音能够相互被抵消,且使用时能够让整个箱式变电站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可以更稳定的进行连接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箱式变电站在连接使用的时候,内部连接件安装时不够稳定,出现噪音时容易造成较大的能源损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变电站主体,所述变电站主体的正面开设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若干间隔板,两个所述间隔板的之间安装有变电箱门,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处与变电站主体固定相连,且所述变电站主体的内侧底部开设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与承重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加固杆,且两组所述加固杆呈支撑板的横向中线镜像设置,所述加固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底板的底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块,通过设置的防滑块能够配合设置的底板,可以让整个装置更稳定的进行连接和安装,使得整个装置在连接使用时尽量减少噪音所带来的能源损耗,使得整个箱式变电站的成本可以得到控制,有利于箱式变电站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其中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一号磁铁块,且所述一号磁铁块的顶部设有二号磁铁块,且所述二号磁铁块的顶部与承重板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一号磁铁块,配合设置的二号磁铁块,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能够针对支撑板和承重板之间的连接,使得整个装置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从而满足节能的使用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其中一号磁铁块与二号磁铁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与支撑板与承重板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安装板能够配合设置的支撑板,在使用时使得一号磁铁块和二号磁铁块均能够得到稳定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其中支撑板的顶部四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弹簧组件,通过设置的支撑筒配合连接杆,利用连接杆外侧套设的弹簧组件,在产生震动时,可以让弹簧组件更好的对震动进行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其中支撑板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圈,该弹簧圈的顶部与承重板固定相连,且所述弹簧圈位于两个加固杆之间的中部,通过设置的弹簧圈配合设置的加固杆,在连接使用时,利用加固杆和弹簧圈之间的组合,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整个装置对震动的缓冲,有利于装置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其中变电站主体的内侧开设有若干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海绵条,且所述变电站主体的内侧四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气囊,且与海绵条的外侧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海绵条配合设置的气囊,连接使用时,所散发的噪音能够均由海绵条进行吸收,减少噪音扩散到变电站主体外侧的因素,使得整个变电站主体运行时可以更加的稳定,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变电箱门配合设置的间隔板,能够将不同的电子元器件进行组合,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同时利用设置的支撑板配合设置的承重板可以稳定的针对不同的连接安装的需要进行调节,利用承重板和安装板之间的弹簧组件,能够更好的配合着弹簧圈的设置,让整个装置在连接使用时所发出的噪音产生的震动能够得到减弱,从而降低了因噪音而带来的能源损耗,使得整个箱式变电站可以更加的节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电站柱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与变电站柱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电站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重板与支撑板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01、底板;02、变电箱门;03、间隔板;04、变电站主体;05、防滑块;06、底座;07、连接块;08、弹簧圈;09、加固杆;10、固定板;11、支撑板;12、一号磁铁块;13、支撑筒;14、承重板;15、连接杆;16、安装板;17、二号磁铁块;18、弹簧组件;19、海绵条;20、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节能箱式变电站,包括底板01,底板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变电站主体04,变电站主体04的正面开设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若干间隔板03,两个间隔板03的之间安装有变电箱门02,底板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06,底座06的顶部开设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处与变电站主体04固定相连,且变电站主体04的内侧底部开设有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与承重板14,支撑板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加固杆09,且两组加固杆09呈支撑板11的横向中线镜像设置,加固杆0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07,连接块0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底板01的底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块05,通过设置的防滑块05能够配合设置的底板01,可以让整个装置更稳定的进行连接和安装,使得整个装置在连接使用时尽量减少噪音所带来的能源损耗,使得整个箱式变电站的成本可以得到控制,有利于箱式变电站的正常使用。

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一号磁铁块12,且一号磁铁块12的顶部设有二号磁铁块17,且二号磁铁块17的顶部与承重板14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一号磁铁块12,配合设置的二号磁铁块17,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能够针对支撑板11和承重板14之间的连接,使得整个装置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从而满足节能的使用需要。

一号磁铁块12与二号磁铁块17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的外侧与支撑板11与承重板14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安装板16能够配合设置的支撑板11,在使用时使得一号磁铁块12和二号磁铁块17均能够得到稳定的连接。

支撑板11的顶部四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筒13,支撑筒13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15,且连接杆15的外侧设有弹簧组件18,通过设置的支撑筒13配合连接杆15,利用连接杆15外侧套设的弹簧组件18,在产生震动时,可以让弹簧组件18更好的对震动进行吸收。

支撑板11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圈08,该弹簧圈08的顶部与承重板14固定相连,且弹簧圈08位于两个加固杆09之间的中部,通过设置的弹簧圈08配合设置的加固杆09,在连接使用时,利用加固杆09和弹簧圈08之间的组合,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整个装置对震动的缓冲,有利于装置的正常使用。

变电站主体04的内侧开设有若干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海绵条19,且变电站主体04的内侧四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气囊20,且与海绵条19的外侧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海绵条19配合设置的气囊20,连接使用时,所散发的噪音能够均由海绵条19进行吸收,减少噪音扩散到变电站主体04外侧的因素,使得整个变电站主体04运行时可以更加的稳定,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

首先将变电站主体04安装到底板01处,此时根据不同的元器件安装的需要进行分类,能够通过变电箱门02的使用,将不同的元器件进行组合安装,配合着中部间隔的间隔板03,使得元器件之间能够避免互相的影响,由此变电站主体04即可正常的使用;

在使用时一旦发生噪音,利用承重板14和安装板16,以及支撑板11之间的连接作用,配合着一号磁铁块12和二号磁铁块17的缓冲,在弹簧组件18和连接杆15的缓冲作用下,即可使得整个变电站主体04正常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得以被抵消,同时向外界扩散时的噪音能够经由海绵条19和气囊20进行削弱,减少了整个变电站主体04因噪音震动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个变电站的整体变电站主体04的正常使用的状态,由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