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檩条支撑结构及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4873发布日期:2021-08-03 13:2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檩条支撑结构及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支架,尤其是涉及一种檩条支撑结构及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组件的类别分为传统的单面组件和双面组件两种,相比于单面组件,双面组件的背面同样能够吸收太阳光从而提高组件的发电量。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单面组件和双面组件之间的价格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头部的电池和组件制造商们大力推广双面组件。今年前6个月,双面组件在各个头部制造商的总出货量占比已经达到了30%,这使得双面组件能够凭借其较大的产能优势更胜一筹。

然而,双面组件发电的效率受地面反射率、组件安装高度、组件对地表的覆盖度(gcr)、阴影遮挡等条件的影响。传统的固定式地面支架结构形式较为单一,对于组件竖装的阵列而言,一般采用立柱之上安装斜梁,横梁东西走向,安装在斜梁上,组件再安装在横梁上面,斜梁与立柱的位置由桩基的间距来确定,横梁与斜梁对组件的背面均产生了阴影遮挡,影响其发电效率。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支架结构以降低支架结构对双面光伏组件的遮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檩条支撑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檩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檩条支撑结构包括檩条、一对斜支撑和下压杆,所述下压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斜支撑,所述斜支撑的另一端与檩条相连接,所述下压杆与檩条之间设有一对对穿螺栓,所述对穿螺栓之间穿过并限位方管主梁,所述檩条与其上方的双面光伏组件的框架相固定。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檩条为几字形,所述几字形檩条的顶面设有用于固定其上方的双面光伏组件框架的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对穿螺栓上还设有止动垫片。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前文所述的檩条支撑结构,所述檩条支撑结构的檩条与其上方的双面光伏组件的框架相固定,所述檩条支撑结构的对穿螺栓之间穿过方管主梁,所述方管主梁与其下方的立柱相连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管主梁与立柱之间设有立柱连接件,所述立柱连接件包括方板和倒u型折弯件,所述方板焊接在倒u型折弯件的顶部,所述方板与方管抱箍相配合以固定方管主梁,所述倒u型折弯件与立柱经螺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倒u型折弯件的顶面为倾斜面以使得所支撑的双面光伏组件形成为倾斜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倒u型折弯件的竖直面与方板之间焊接加强筋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檩条支撑结构及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使得檩条正好与光伏组件框架相连接,也即是正好处于相邻两块光伏组件的衔接缝隙处,从而避免檩条对光伏组件产生阴影遮挡;此外,在支架中仅采用一根方管主梁,并用该方管主梁来安装檩条,避免了主梁与檩条对光伏组件背面造成阴影遮挡,确保发电效率的同时,成本也较传统的形式具有很大的降低;通过立柱连接件和方管抱箍一起连接立柱和主梁,使得主梁上无需打孔,并且立柱始终处于两排光伏组件的投影之间,立柱之间的跨距调节都不会对光伏组件的背面造成遮挡,使得立柱之间的跨距的选择更为灵活,有利于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檩条支撑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几字形檩条的结构图。

图4为方管主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柱连接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5所示,一种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包括檩条支撑结构110,檩条支撑结构110包括檩条111、一对斜支撑112和下压杆113,下压杆113的两端分别连接斜支撑112,斜支撑112的另一端与檩条111相连接,下压杆113与檩条111之间设有一对对穿螺栓114,对穿螺栓114之间穿过并限位方管主梁120,檩条111与其上方的双面光伏组件101的框架相固定,方管主梁120与其下方的立柱130相连接;檩条的长度方向与方管主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光伏组件布置在方管主梁的两侧,通过螺栓或者压块固定至檩条上,光伏组件的框架的长边与檩条的长度方向完全重合。

檩条111为几字形,几字形檩条111的顶面设有用于固定其上方的双面光伏组件101框架的螺孔。

对穿螺栓114上还设有止动垫片。

方管主梁120与立柱130之间设有立柱连接件140,立柱连接件140包括方板141和倒u型折弯件142,方板141焊接在倒u型折弯件142的顶部,方板141与方管抱箍143相配合以固定方管主梁120,例如方板141和方管抱箍143上均开设有孔位以穿过螺栓进行固定,倒u型折弯件142与立柱130经螺栓固定,通过该立柱连接件,使得立柱的位置不必局限于相邻光伏组件的缝隙处,使得立柱之间的跨距设计更为灵活,有利于寻找最优的方案,有利于降低支架成本。

倒u型折弯件142的顶面为倾斜面以使得所支撑的双面光伏组件101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倒u型折弯件142的竖直面与方板141之间焊接加强筋板14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檩条支撑结构及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使得檩条正好与光伏组件框架相连接,也即是正好处于相邻两块光伏组件的衔接缝隙处,从而避免檩条对光伏组件产生阴影遮挡;此外,在支架中仅采用一根方管主梁,并用该方管主梁来安装檩条,避免了主梁与檩条对光伏组件背面造成阴影遮挡,确保发电效率的同时,成本也较传统的形式具有很大的降低;通过立柱连接件和方管抱箍一起连接立柱和主梁,使得主梁上无需打孔,并且立柱始终处于两排光伏组件的投影之间,立柱之间的跨距调节都不会对光伏组件的背面造成遮挡,使得立柱之间的跨距的选择更为灵活,有利于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檩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檩条支撑结构包括檩条、一对斜支撑和下压杆,所述下压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斜支撑,所述斜支撑的另一端与檩条相连接,所述下压杆与檩条之间设有一对对穿螺栓,所述对穿螺栓之间穿过并限位方管主梁,所述檩条与其上方的双面光伏组件的框架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檩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檩条为几字形,所述几字形檩条的顶面设有用于固定其上方的双面光伏组件框架的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檩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穿螺栓上还设有止动垫片。

4.一种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檩条支撑结构,所述檩条支撑结构的檩条与其上方的双面光伏组件的框架相固定,所述檩条支撑结构的对穿螺栓之间穿过方管主梁,所述方管主梁与其下方的立柱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主梁与立柱之间设有立柱连接件,所述立柱连接件包括方板和倒u型折弯件,所述方板焊接在倒u型折弯件的顶部,所述方板与方管抱箍相配合以固定方管主梁,所述倒u型折弯件与立柱经螺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折弯件的顶面为倾斜面以使得所支撑的双面光伏组件形成为倾斜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折弯件的竖直面与方板之间焊接加强筋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檩条支撑结构及适用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所述檩条支撑结构包括檩条、一对斜支撑和下压杆,所述下压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斜支撑,所述斜支撑的另一端与檩条相连接,所述下压杆与檩条之间设有一对对穿螺栓,所述对穿螺栓之间穿过方管主梁,所述檩条与其上方的双面光伏组件的框架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中檩条正好与光伏组件框架相连接,也即是正好处于相邻两块光伏组件的衔接缝隙处,从而避免檩条对光伏组件产生阴影遮挡;此外,在支架中仅采用一根方管主梁,并用该方管主梁来安装檩条,避免了主梁与檩条对光伏组件背面造成阴影遮挡,确保发电效率的同时,成本也较传统的形式具有很大的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方少军;汝强;郭勇;王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