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3807发布日期:2021-08-03 13:2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小电流充电、大电流放电的电池充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充电一般采用电池充电专用管理芯片或者用运放等集成ic搭建电路,外围元器件较多,电路复杂。而且电池充电、放电电路需要分别搭建,分别搭建时需要分别应用专用管理芯片或者集成ic,因此造成外围电路复杂,而且成本较高,增加了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失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
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三三极管q3、mos管q2及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阻r2之间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驱动供电端,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至mos管q2的栅极;mos管q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连接有稳压管dz1及第二二极管d2,mos管q2的源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输出正极,mos管q2的源极连接至电池正极,mos管q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正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mos管q2设置为n沟道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三极管q1设置为pnp型,第三三极管q3设置为npn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二极管d1设置为肖特基二极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二极管d2设置为快恢复二极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该电路可同时具有电池的充电功能及放电功能,电路使用的元器件数量少,不需要电池充放电专用管理芯片或集成ic,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所有元器件均采用无源器件,电路反馈速度快、充放电精度高,适合广泛地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三三极管q3、mos管q2及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阻r2之间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

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驱动供电端,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至mos管q2的栅极;

mos管q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连接有稳压管dz1及第二二极管d2,mos管q2的源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输出正极,mos管q2的源极连接至电池正极,mos管q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正极。

本实施例中,在mos管q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连接有稳压管dz1及第二二极管d2是为了保证电流流动的单向性。

本实施例中,mos管q2采用n沟道mos管,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第三三极管q3为npn型,第一二极管d1为肖特基二极管,第二二极管d2为小信号快恢复二极管。

如图1所示,vo1+为输出正极,开关电源交流转直流输出,b+接电池正极,vcc1+为驱动供电端其作用是为n沟道mos管q2提供上拉。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当电池电压较低进行充电时,第一电阻r1、mos管q2提供电池充电电流路径,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采集第一电阻r1两端电压差,当电压差达到第一三极管q1的开启电压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输出正极vo1+通过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驱动第三三极管q3导通,mos管q2关断,第一电阻r1电流为零,依次第一三极管q1、第三三极管q3关断,mos管q2导通,第一电阻r1继续流过电流,如此往复,达到电池充电的目的。当输出正极vo1+电压掉电时,电池正极b+通过第一二极管d1为输出正极vo1+供电,此时mos管q2、第一电阻r1被旁路,几乎没有电流流过,达到电池放电的目的。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申请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三三极管q3、mos管q2及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阻r2之间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

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驱动供电端,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至mos管q2的栅极;mos管q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连接有稳压管dz1及第二二极管d2,mos管q2的源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输出正极,mos管q2的源极连接至电池正极,mos管q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正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q2设置为n沟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设置为pnp型,第三三极管q3设置为npn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设置为肖特基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极管d2设置为快恢复二极管。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共负极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三极管、MOS管及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发射极连接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与第二电阻间连接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间连接第五电阻;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驱动供电端,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MOS管的栅极;MOS管的源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输出正极,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池正极,漏极连接至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正极。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电路使用的元器件数量少不需要电池充放电专用管理芯片节省了生产成本;所有元器件均采用无源器件,反馈速度快充电精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周洋;李永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鼎源力诺科技(廊坊)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