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3225发布日期:2021-11-16 00:5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拉丝机普遍采用减速机构,电机与拉丝钢套采用独立的冷却,钢套采用水冷,电机采用独立的风冷或者液冷。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让拉丝机的结构复杂,而且冷却系统容易发生故障,影响拉丝机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优势。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一端支承在上端盖上,上端盖固定于转子机壳顶部,主轴的另一端支承在下端盖上,下端盖固定于转子机壳底部;绕线定子通过支架套设在主轴外周,并设置在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转子机壳套设在绕线定子外周;主轴内贯穿设置冷却液通道用于输送冷却液,冷却液通道的上端部通过水道旋转接头连接外壳冷却液管道;上盖板固定在钢套外壳的顶部,钢套外壳套设在转子机壳外周,钢套外壳与转子机壳之间设有间隙,钢套外壳的底部支撑在辅助支撑圈上,辅助支撑圈套设在转子机壳外周,使钢套外壳、转子机壳和辅助支撑圈之间形成封闭的冷却腔体用于容纳冷却液,进水管的一端与外壳冷却液管道连通,进水管的另一端从钢套外壳的顶部穿入冷却腔体内,用于导入冷却液;辅助支撑圈上开设若干排水孔,出水管从排水孔穿入冷却腔体内,用于排出冷却液。
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的顶端口部位置高于进水管的底端口部位置,从而在冷却腔体内形成与出水管顶端口部平齐的恒水位液面。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的面积大于等于进水管面积的1.5倍。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设置在冷却腔体内靠近钢套外壳的一侧,出水管设置在冷却腔体内靠近转子机壳的一侧。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绕线定子与转子机壳之间设置磁钢。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钢套外壳底部固定在底座上。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结构紧凑,采用外转子电机无减速机构;
12.2、冷却共享,恒水位的冷却系统确保冷却可靠,同时解决了电机转子和拉丝钢套产生的热量的散热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冷却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上盖板1、钢套外壳2、转子机壳3、磁钢4、绕线定子5、支架6、底座7、下端盖8、辅助支撑圈9、主轴10、上端盖11、外壳冷却液管道12、水道旋转接头13、进水管14、出水管15、冷却液通道16、冷却液17、冷却腔体18、恒水位液面19。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17.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这种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包括主轴10,所述主轴10的一端支承在上端盖11上,上端盖11固定于转子机壳3顶部,主轴10的另一端支承在下端盖8上,下端盖8固定于转子机壳3底部;绕线定子5通过支架6套设在主轴10外周,并设置在上端盖11与下端盖8之间,转子机壳3套设在绕线定子5外周,绕线定子5与转子机壳3之间设置磁钢4;主轴10内贯穿设置冷却液通道16用于输送冷却液17,冷却液通道16的上端部通过水道旋转接头13连接外壳冷却液管道12;上盖板1固定在钢套外壳2的顶部,钢套外壳2套设在转子机壳3外周,钢套外壳2与转子机壳3之间设有间隙,钢套外壳2的底部支撑在辅助支撑圈9上,辅助支撑圈9套设在转子机壳3外周,使钢套外壳2、转子机壳3和辅助支撑圈9之间形成封闭的冷却腔体18用于容纳冷却液17,进水管14的一端与外壳冷却液管道12连通,进水管14的另一端从钢套外壳2的顶部穿入冷却腔体18内,用于导入冷却液17;辅助支撑圈9上开设若干排水孔,出水管15从排水孔穿入冷却腔体18内,用于排出冷却液17。
18.参考附图2,出水管15的顶端口部位置高于进水管14的底端口部位置,从而在冷却腔体18内形成与出水管15顶端口部平齐的恒水位液面19。优选地,出水管15的面积大于等于进水管14面积的1.5倍。钢套外壳2底部与底座7固定。进水管14设置在冷却腔体18内靠近钢套外壳2的一侧,出水管15设置在冷却腔体18内靠近转子机壳3的一侧。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上盖板1、钢套外壳2、转子机壳3和辅助支撑圈9之间形成封闭的冷却腔体18,冷却腔体18与进水管14、出水管15配合组成一个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依靠进水管14将由主轴10中间的冷却液通道16引入的冷却液17输送至冷却腔体18内,为增强冷却效果,将进水管14设置在冷却腔体18内靠近钢套外壳2的一侧,同时进水管14的底端口部尽量靠近辅助支撑圈9。出水管15的顶端口部位置决定了恒水位液面19的高度,当实际水量超过了恒水位液面19高度时,吸热后的冷却液17通过出水管15排出。冷却液17在冷却腔体18内同时对钢套外壳2、转子机壳3进行冷却。
20.拉丝机工作中,当被拉伸的钢丝在钢套上拉伸时,有两个部位会产生大量的热:一是拉伸钢丝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了钢套上,钢丝的热量对于后段的拉伸不利;二是电机由于电磁力的作用产生的热量,使转子产生高温影响磁钢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同时解决电机转子产生的热量和拉丝钢套的散热问题,并且不是以不可控的喷淋方式解决冷却,而是用恒水位方式比较可靠且经济的解决了冷却散热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1.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0),所述主轴(10)的一端支承在上端盖(11)上,上端盖(11)固定于转子机壳(3)顶部,主轴(10)的另一端支承在下端盖(8)上,下端盖(8)固定于转子机壳(3)底部;绕线定子(5)通过支架(6)套设在主轴(10)外周,并设置在上端盖(11)与下端盖(8)之间,转子机壳(3)套设在绕线定子(5)外周;主轴(10)内贯穿设置冷却液通道(16)用于输送冷却液(17),冷却液通道(16)的上端部通过水道旋转接头(13)连接外壳冷却液管道(12);上盖板(1)固定在钢套外壳(2)的顶部,钢套外壳(2)套设在转子机壳(3)外周,钢套外壳(2)与转子机壳(3)之间设有间隙,钢套外壳(2)的底部支撑在辅助支撑圈(9)上,辅助支撑圈(9)套设在转子机壳(3)外周,使钢套外壳(2)、转子机壳(3)和辅助支撑圈(9)之间形成封闭的冷却腔体(18)用于容纳冷却液(17),进水管(14)的一端与外壳冷却液管道(12)连通,进水管(14)的另一端从钢套外壳(2)的顶部穿入冷却腔体(18)内,用于导入冷却液(17);辅助支撑圈(9)上开设若干排水孔,出水管(15)从排水孔穿入冷却腔体(18)内,用于排出冷却液(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5)的顶端口部位置高于进水管(14)的底端口部位置,从而在冷却腔体(18)内形成与出水管(15)顶端口部平齐的恒水位液面(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5)的面积大于等于进水管(14)面积的1.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4)设置在冷却腔体(18)内靠近钢套外壳(2)的一侧,出水管(15)设置在冷却腔体(18)内靠近转子机壳(3)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定子(5)与转子机壳(3)之间设置磁钢(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外壳(2)底部固定在底座(7)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驱外转子钢套拉丝机电机的冷却共享装置,涉及电机领域,包括主轴,主轴内贯穿设置冷却液通道;钢套外壳套设在转子机壳外周,钢套外壳与转子机壳之间设有间隙,钢套外壳的底部支撑在辅助支撑圈上,辅助支撑圈套设在转子机壳外周,使钢套外壳、转子机壳和辅助支撑圈之间形成封闭的冷却腔体用于容纳冷却液,进水管的一端与外壳冷却液管道连通,进水管的另一端从钢套外壳的顶部穿入冷却腔体内;辅助支撑圈上开设若干排水孔,出水管从排水孔穿入冷却腔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紧凑,采用外转子电机无减速机构;冷却共享,恒水位的冷却系统确保冷却可靠,同时解决了电机转子和拉丝钢套产生的热量的散热问题。的散热问题。的散热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波 祁红飞 陈益民 吴凯洋 沃增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赛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2
技术公布日:2021/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