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0664发布日期:2022-02-09 14:2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是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


背景技术:

2.手表无线充电座内一般设有pcb板、与pcb板连接的无线感应线圈以及磁铁,pcb板还连接有充电电池,通过磁铁吸附手表,电磁感应在无线感应线圈内产生一定的电流,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手表上。然而现有的手表无线充电座一般只能适用于一种类型的手表,因为各种智能手表里面的磁铁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需要专用的手表无线充电器来充电,否则手表里的磁铁和充电器里的磁铁产生的吸力会让充电线圈无法对准,导致无法充电,或者严重发热。故而,现有的手表无线充电器,不能通用于各种手表充电,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手表,扩大使用范围,节约资源。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pcb板、以及与pcb板连接的无线感应线圈以及磁铁,pcb板还与电源连接,壳体上设有处于磁铁上方的充电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处于充电位的背面,所述磁铁包括安装在充电位背面中心的主磁铁以及至少一个围绕主磁铁中心分布的辅助磁铁组,每组辅助磁铁组包括至少一个辅助磁铁。
6.优选地,所述磁铁包括两组辅助磁铁组,两组辅助磁铁组分布在主磁铁的两侧。
7.优选地,每个辅助磁铁组包括三个辅助磁铁;两组辅助磁铁组的六个辅助磁铁分为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第五磁铁、第六磁铁,第一磁铁和第四磁铁对称分布在主磁铁的一对侧,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对称分布在第一磁铁的两侧,第五磁铁和第六磁铁对称分布在第四磁铁的两侧。
8.更优选地,一个辅助磁铁组中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与第一磁铁中线的夹角为38.13
°
;另一个磁铁组中第五磁铁和第六磁铁与第四磁铁中线的夹角为42.01
°

9.更优选地,所述主磁铁为圆型;所述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第五磁铁和第六磁铁都为方型。
10.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的中心和第四磁铁的中心与主磁铁中心的间距都为17.28mm;所述第二磁铁的中心和第三磁铁的中心与主磁铁中心的间距都为17.65mm;第五磁铁的中心和第六磁铁的中心都与主磁铁中心的间距为17.19mm。
11.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配合有用于安放手表的充电平台,充电平台上形成充电位,充电平台的背面还设有用于安放主磁铁和各辅助磁铁的安放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磁铁设置在充电位的背面,通过主磁铁和各组辅助磁铁组中的辅助磁铁与手表上磁铁的吸引力把两个无线感应线圈吸引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两个无线感应线圈能够对
准,以最高的效率进行无线充电,这样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手表,扩大使用范围,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的爆炸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中充电平台内装有磁铁的背面示意图一;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中充电平台内装有磁铁的背面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17.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18.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该手表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有pcb板11、与pcb板11连接的无线感应线圈12以及磁铁13,pcb板11还与电源连接,壳体10上设有处于磁铁上方的充电位101,所述磁铁13处于充电位101的背面,
19.所述磁铁13处于充电位的背面,所述磁铁13包括安装在充电位背面中心的主磁铁131以及至少一个围绕主磁铁中心分布的辅助磁铁组132,每组辅助磁铁组包括至少一个辅助磁铁,通过主磁铁131和辅助磁铁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手表,扩大使用范围,节约资源。该手表无线充电座能让所有支持无线充电的手表在充电座上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磁铁,通过主磁铁和辅助磁铁与手表上磁铁的吸引力把两个无线感应线圈吸引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两个无线感应线圈能够对准,以最高的效率进行无线充电。例如,采用该手表无线充电座能给所有支持无线充电的三星手表进行充电。
20.所述壳体10上还配合有用于安放手表的充电平台20,充电平台20上形成充电位101,充电平台20的背面还设有用于安放主磁铁和各辅助磁铁的安放槽21,方便吸附安放在充电平台20的充电位101上的手表。充电平台20上用于安放主磁铁131和各辅助磁铁的安放槽21,依据各种磁铁需要的安放位置进行一一设置。
21.作为一种较佳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磁铁中包括两组辅助磁铁组132,两组辅助磁铁组分布在主磁铁131的两侧,每个辅助磁铁组包括三个辅助磁铁;两组辅助磁铁组的六个辅助磁铁分为第一磁铁1321、第二磁铁1322、第三磁铁1323、第四磁铁1324、第五磁铁1325、第六磁铁1326,第一磁铁1321和第四磁铁1324对称分布在主磁铁131的一对侧,第二磁铁1322和第三磁铁1323对称分布在第一磁铁1321的两侧,第五磁铁1325和第六磁铁1326对称分布在第四磁铁1324的两侧;所述第二磁铁1322和第三磁铁1323与第一磁铁1321中线的夹角为38.13
°
;第五磁铁1325和第六磁铁1326与第四磁铁1324中线的夹角为42.01
°
。所述主磁铁131为圆型;所第一磁铁1321、第二磁铁1322、第三磁铁1323、第四磁铁1324、第五磁铁1325、第六磁铁1326都为方型。
22.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磁铁1321和第四磁铁1324围绕主磁铁131的中心呈弧形分布,所述第一磁铁1321的中心和第四磁铁1324的中心与主磁铁131中心的间距都为17.28mm,也就是说第一磁铁1321和第四磁铁1324处于与主磁铁131同一圆心的弧形线上;
所述第二磁铁1322的中心和第三磁铁1323的中心与主磁铁131中心的间距都为17.65mm,也就是说第二磁铁1322和第三磁铁1323处于同一圆心的弧形线上;第五磁铁1325的中心和第六磁铁1326的中心都与主磁铁131中心的间距为17.19mm,也就是说,第五磁铁1325和第六磁铁1326处于同一圆心的弧形线上。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pcb板、以及与pcb板连接的无线感应线圈以及磁铁,pcb板还与电源连接,壳体上设有处于磁铁上方的充电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处于充电位的背面,所述磁铁包括安装在充电位背面中心的主磁铁以及至少一个围绕主磁铁中心分布的辅助磁铁组,每组辅助磁铁组包括至少一个辅助磁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包括两组辅助磁铁组,两组辅助磁铁组分布在主磁铁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每个磁铁组包括三个辅助磁铁;两组辅助磁铁组的六个辅助磁铁分为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第五磁铁、第六磁铁,第一磁铁和第四磁铁对称分布在主磁铁的一对侧,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对称分布在第一磁铁的两侧,第五磁铁和第六磁铁对称分布在第四磁铁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一个辅助磁铁组中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与第一磁铁中线的夹角为38.13
°
;另一个磁铁组中第五磁铁和第六磁铁与第四磁铁中线的夹角为42.01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磁铁为圆型;所述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第五磁铁和第六磁铁都为方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的中心和第四磁铁的中心与主磁铁中心的间距都为17.28mm;所述第二磁铁的中心和第三磁铁的中心与主磁铁中心的间距都为17.65mm;第五磁铁的中心和第六磁铁的中心都与主磁铁中心的间距为17.19mm。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手表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配合有用于安放手表的充电平台,充电平台上形成充电位,充电平台的背面还设有用于安放主磁铁和各辅助磁铁的安放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PCB板、以及与PCB板连接的无线感应线圈以及磁铁,PCB板还与电源连接,壳体上设有处于磁铁上方的充电位,所述磁铁处于充电位的背面,所述磁铁包括安装在充电位背面中心的主磁铁以及至少一个围绕主磁铁中心分布的辅助磁铁组,每组辅助磁铁组包括至少一个辅助磁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表无线充电座,磁铁设置在充电位的背面,通过主磁铁和各组辅助磁铁组中的辅助磁铁与手表上磁铁的吸引力把两个无线感应线圈吸引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两个无线感应线圈能够对准,以最高的效率进行无线充电,这样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手表,扩大使用范围,节约资源。节约资源。节约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玄蜂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