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9455发布日期:2022-01-19 20:0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


背景技术:

2.现有逆变桥的主体结构固件一般由左、右两个桥板以及连接左右桥板的输出板做成,在左右两个下桥板的下表面均焊接有冷却水道,在左右桥板的上表面的上表面设置逆变模块组与阻容吸收组,其间密集排布电容,整个逆变桥的尺寸较大;逆变桥在运行时,左右桥板下表面的冷却水道既要负责逆变模块组的散热,又要应对阻容吸收组的高强度散热,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散热效果,且电容密集排布导致自身发热加大、散热欠佳,从而影响逆变桥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在桥板和输出极板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冷却结构,散热性好,安装方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包括上桥板、两片输出极板、下桥板、输出端绝缘板、输入端绝缘板,两片输出极板相对设置,所述输出极板朝外的一面上设置有方矩铜管水道,所述方矩铜管水道上设置有若干电阻片,所述电阻片上方设置有若干桥芯电容,所述输出极板的左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出电极片,所述上桥板位于所述输出极板上方,所述下桥板位于所述输出极板下方,所述输出极板与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通过倾斜的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逆变模块组,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内均设置有冷却水道,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的右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入电极片,所述输出端绝缘板和所述输入端绝缘板分别位于所述输出极板的左端和右端。
5.优选的,所述上桥板上方和所述下桥板下方均设置有双层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若干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逆变模块组连接。
6.优选的,所述输出电极片伸出所述输出端绝缘板外,所述输入电极片伸出所述输入端绝缘板外,两个所述输入电极片之间设置有正负极电容。
7.优选的,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方矩铜管水道的进水口、出水口均位于左侧并伸出所述输出端绝缘板外,所述输出端绝缘板和所述输入端绝缘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滚轮。
8.优选的,所述桥芯电容的顶端与所述上桥板相连接,所述桥芯电容的底端所述下桥板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逆变模块组与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之间以及所述电阻片与所述输出极板之间均设置有铜螺柱,所述逆变模块组和所述电阻片通过固定件与所述铜螺柱相连接。
10.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将上桥板和下桥板分
别设置在输出极板的上方和下方,保证电路连接良好的同时分散逆变模块组、阻容吸收组、桥芯电容组等发热元件,每一块板子上单独通入冷却水进行降温,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输出端和输入端的绝缘板的两侧设置滚轮,使整个逆变桥与外界的连接更加顺畅、方便。
1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两侧绝缘板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桥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桥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输出极板;11、方矩铜管水道;12、电阻片;13、桥芯电容;14、输出电极片;15、连接片;16、铜螺柱;2、上桥板;21、下桥板;22、逆变模块组;23、冷却水道;24、输入电极片;25、正负极电容;3、输出端绝缘板; 31、输入端绝缘板;32、滚轮;33、进水口;34、出水口;4、驱动板;41、输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
23.如图所示,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包括上桥板2、两片输出极板1、下桥板21、输出端绝缘板3、输入端绝缘板31。两片输出极板1相对设置,输出极板1朝外的一面上设置有方矩铜管水道11,方矩铜管水道11上设置有若干电阻片12,若干电阻片12构成阻容吸收组,电阻片12上方设置有若干桥芯电容13。电阻片12与方矩通管水道相接触,通入冷却水后能快速降温,提高冷却效果,避免元件工作时过热。输出极板1的左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出电极片14。
24.上桥板2位于输出极板1上方,下桥板21位于输出极板1下方,输出极板1与上下桥板21之间通过连接片15固定连接。上桥板2和下桥板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逆变模块组22。上桥板2上方和下桥板21下方均设置有双层的驱动板4,驱动板4上设置有若干输出端子41。逆变模块组22是mos管和二极管的组合体,驱动板4能够对mos管的开关进行调控。上桥板2和下桥板21内均设置有冷却水道23,对运行时的逆变模块组22进行降温。逆变模块组22与上桥板2和下桥板21之间,以及电阻片12与输出极板1之间均设置有铜螺柱16,逆变模块组22和电阻片12通过固定件与铜螺柱16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逆变模块组22和阻容吸收组可拆卸地固定在逆变桥上,当有某一个部件损坏时可单独替换,维护方便,而且避免传统方法中由于固定螺丝的拆卸造成极板和桥板报废的问题。
25.上桥板2和下桥板21的右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入电极片24,两个输入电极片24之间设置有正负极电容25。桥芯电容13的顶端与上桥板2通过l型连片相连接,桥芯电容13的底
端与下桥板21通过l型连片相连接。
26.输出端绝缘板3和输入端绝缘板31分别位于输出极板1的左端和右端,输出电极片14伸出输出端绝缘板3外,输入电极片24伸出输入端绝缘板31 外,使逆变桥与外界进行电路连接,更加安全、可靠。
27.冷却水道23和方矩铜管水道11的进水口33、出水口34均位于左侧并伸出输出端绝缘板3外,便于冷却水的流通并防止冷却水泄漏对各器件造成损伤。输出端绝缘板3和输入端绝缘板3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滚轮32,使整个逆变桥采用抽拉式的方式外界的导轨结合,便于拆卸和检修。
28.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将上桥板2 和下桥板21分别设置在输出极板1的上方和下方,保证电路连接良好的同时分散逆变模块组22、阻容吸收组、桥芯电容13组等发热元件,每一块板子上单独通入冷却水进行降温,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输出端和输入端的绝缘板的两侧设置滚轮32,使整个逆变桥与外界的连接更加顺畅、方便。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桥板、两片输出极板、下桥板、输出端绝缘板、输入端绝缘板,两片输出极板相对设置,所述输出极板朝外的一面上设置有方矩铜管水道,所述方矩铜管水道上设置有若干电阻片,所述电阻片上方设置有若干桥芯电容,所述输出极板的左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出电极片,所述上桥板位于所述输出极板上方,所述下桥板位于所述输出极板下方,所述输出极板与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通过倾斜的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逆变模块组,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内均设置有冷却水道,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的右端向外延伸形成输入电极片,所述输出端绝缘板和所述输入端绝缘板分别位于所述输出极板的左端和右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板上方和所述下桥板下方均设置有双层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若干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逆变模块组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极片伸出所述输出端绝缘板外,所述输入电极片伸出所述输入端绝缘板外,两个所述输入电极片之间设置有正负极电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方矩铜管水道的进水口、出水口均位于左侧并伸出所述输出端绝缘板外,所述输出端绝缘板和所述输入端绝缘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滚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芯电容的顶端与所述上桥板相连接,所述桥芯电容的底端与所述下桥板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组与所述上桥板和所述下桥板之间,以及所述电阻片与所述输出极板之间均设置有铜螺柱,所述逆变模块组和所述电阻片通过固定件与所述铜螺柱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包括上桥板、两片输出极板、下桥板、输出端绝缘板、输入端绝缘板,两片输出极板相对设置,输出极板朝外的一面上设置有方矩铜管水道,方矩铜管水道上设置有若干电阻片,电阻片上方设置有若干桥芯电容,上桥板位于输出极板上方,下桥板位于输出极板下方,输出极板与上桥板和下桥板通过倾斜的连接片固定连接,上桥板和下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逆变模块组,上桥板和下桥板内均设置有冷却水道,输出端绝缘板和输入端绝缘板分别位于输出极板的左端和右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新型逆变功率单元,在桥板和输出极板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冷却结构,散热性好,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阳 吴雁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定方扬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