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屏蔽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9467发布日期:2022-08-09 23:2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屏蔽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罩。


背景技术:

2.无线充电装置的发射端会向外发射无线信号,这些无线信号只有部分信号是能够被无线充电的电子产品接收的,其余信号为无用的信号,会对外界产生干扰和辐射。同时,在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环境中,有许多复杂的干扰源,如外部电场、磁场等,这些干扰源会对无线信号发射端发射的信号产生干扰,影响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罩,该无线充电屏蔽罩能够将无线充电装置内的无线发射端发射的无用信号进行屏蔽,实现了对信号源的有效控制。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罩,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侧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为间隔设置的平面结构,上盖板一侧形成有第一曲线边缘,下盖板一侧形成有第二曲线边缘,成曲面结构的侧盖板上端与上盖板的第一曲线边缘对齐固连,侧盖板下端与下盖板的第二曲线边缘对齐固连,所述上盖板、侧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围成一开口盖状结构,所述侧盖板形成开口盖状结构的外凸弧形底面,且侧盖板的底部形成有呈平面结构的底平面。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和侧盖板形成的开口盖状结构开口部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上,侧盖板上的底平面与开口盖状结构的开口部边缘所在平面平行。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曲线边缘包括直线段、左弧线段和右弧线段,所述左弧线段和右弧线段对称设于直线段两侧,且左弧段和右弧段同心设置,所述第一曲线边缘的直线段同时形成侧盖板的底平面直线边。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曲线边缘为与第一曲线边缘的左弧段和右弧段同心的弧形线段,所述弧形线段的半径小于其圆心到侧盖板上的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盖状结构的开口边缘形成有平行于底平面的向外翻边结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盖板位于底平面外围形成朝向上盖板方向的上段弧面和朝向下盖板方向的下段弧面,所述上段弧面为轴心线经过左弧段圆心的柱状弧面,所述下段弧面与平行于上盖板的横向平面交线为圆心位于上段弧面轴线上的弧线,下段弧面与垂直于上盖板方向的竖向平面交线为曲线,所述曲线上端与上段弧面相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盖板的底平面呈半椭圆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和侧盖板共同形成的开口盖
状结构呈左右对称结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盖板的底平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穿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和侧盖板为钣金冲压一体成型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发射端设置屏蔽罩,该屏蔽罩上侧盖板的底平面具有精密的平面度,侧盖板的上段弧面和下段弧面弧形面型号才能与无线发射端匹配的弧形曲度,可以对无线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源进行效控制,使得无线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只能经过反向发出,其他方向全部屏蔽,避免了无线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对外界产生干扰和辐射,同时也避免了外接信号对无线发射信号的干扰,实现无线充电器稳定充电。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罩,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2和侧盖板3,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2为间隔设置的平面结构,上盖板1一侧形成有第一曲线边缘,下盖板2一侧形成有第二曲线边缘,成曲面结构的侧盖板3上端与上盖板1的第一曲线边缘对齐固连,侧盖板3下端与下盖板2的第二曲线边缘对齐固连,所述上盖板1、侧盖板3和下盖板2之间围成一开口盖状结构,所述侧盖板3形成开口盖状结构的外凸弧形底面,且侧盖板3的底部形成有呈平面结构的底平面4。
21.该无线充电屏蔽罩用于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内,盖于无线发射端外侧,其能够与无线充电装置内的无线发射端完全匹配,无线充电装置内的无线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只能经过反向发出,其余方向的信号会被该屏蔽罩完全屏蔽,进而实现对无线发射端发射信号源的有效控制。
22.所述上盖板1、下盖板2和侧盖板3形成的开口盖状结构开口部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上,侧盖板3上的底平面4与开口盖状结构的开口部边缘所在平面平行。该结构便于稳定的安装在无线充电装置上,且侧盖板3的底平面4能够与无线发射端稳定接触和定位。
23.所述第一曲线边缘包括直线段5、左弧线段6和右弧线段7,所述左弧线段6和右弧线段7对称设于直线段5两侧,且左弧段和右弧段同心设置,所述第一曲线边缘的直线段5同时形成侧盖板3的底平面4直线边。
24.所述第二曲线边缘为与第一曲线边缘的左弧段和右弧段同心的弧形线段8,所述弧形线段8的半径小于其圆心到侧盖板3上的底平面4的垂直距离。
25.所述开口盖状结构的开口边缘形成有平行于底平面4的向外翻边结构9。翻边结构9能够有效增强屏蔽罩整体的强度,避免受压发生变形,同时形成安装台阶面,便于与无线
充电装置快速定位和安装。
26.所述侧盖板3位于底平面4外围形成朝向上盖板1方向的上段弧面和朝向下盖板2方向的下段弧面,所述上段弧面为轴心线经过左弧段圆心的柱状弧面,所述下段弧面与平行于上盖板1的横向平面交线为圆心位于上段弧面轴线上的弧线,下段弧面与垂直于上盖板1方向的竖向平面交线为曲线,所述曲线上端与上段弧面相切。侧盖板3的弧形面曲度与发射端完全匹配,进而达到对内部发射的信号源的有效控制。
27.所述侧盖板3的底平面4呈半椭圆形。
28.所述上盖板1、下盖板2和侧盖板3共同形成的开口盖状结构呈左右对称结构。对称结构有利于对发射端的有效屏蔽,同时确保无线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全面、准确、稳定。
29.所述侧盖板3的底平面4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穿孔10。用于与无线发射端组装定位。
30.所述上盖板1、下盖板2和侧盖板3为钣金冲压一体成型结构。整体结构强度高,使用稳定,且能够实现对信号的充分屏蔽。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2)和侧盖板(3),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为间隔设置的平面结构,上盖板一侧形成有第一曲线边缘,下盖板一侧形成有第二曲线边缘,成曲面结构的侧盖板上端与上盖板的第一曲线边缘对齐固连,侧盖板下端与下盖板的第二曲线边缘对齐固连,所述上盖板、侧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围成一开口盖状结构,所述侧盖板形成开口盖状结构的外凸弧形底面,且侧盖板的底部形成有呈平面结构的底平面(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和侧盖板形成的开口盖状结构开口部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上,侧盖板上的底平面与开口盖状结构的开口部边缘所在平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所述第一曲线边缘包括直线段(5)、左弧线段(6)和右弧线段(7),所述左弧线段和右弧线段对称设于直线段两侧,且左弧段和右弧段同心设置,所述第一曲线边缘的直线段同时形成侧盖板的底平面直线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所述第二曲线边缘为与第一曲线边缘的左弧段和右弧段同心的弧形线段(8),所述弧形线段的半径小于其圆心到侧盖板上的底平面的垂直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所述开口盖状结构的开口边缘形成有平行于底平面的向外翻边结构(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所述侧盖板位于底平面外围形成朝向上盖板方向的上段弧面和朝向下盖板方向的下段弧面,所述上段弧面为轴心线经过左弧段圆心的柱状弧面,所述下段弧面与平行于上盖板的横向平面交线为圆心位于上段弧面轴线上的弧线,下段弧面与垂直于上盖板方向的竖向平面交线为曲线,所述曲线上端与上段弧面相切。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所述侧盖板的底平面呈半椭圆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和侧盖板共同形成的开口盖状结构呈左右对称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所述侧盖板的底平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穿孔(10)。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充电屏蔽罩,其特征为: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和侧盖板为钣金冲压一体成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屏蔽罩,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侧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为间隔设置的平面结构,上盖板一侧形成有第一曲线边缘,下盖板一侧形成有第二曲线边缘,成曲面结构的侧盖板上端与上盖板的第一曲线边缘对齐固连,侧盖板下端与下盖板的第二曲线边缘对齐固连,所述上盖板、侧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围成一开口盖状结构,所述侧盖板形成开口盖状结构的外凸弧形底面,且侧盖板的底部形成有呈平面结构的底平面,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无线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源进行效控制,使得无线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只能经过反向发出,其他方向全部屏蔽,避免了无线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对外界产生干扰和辐射,同时也避免了外接信号对无线发射信号的干扰。号的干扰。号的干扰。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新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6
技术公布日:2022/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