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8963发布日期:2022-03-17 02:3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冷却回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


背景技术:

2.水冷耐高温特种变频电动机是在变频调速、特种辊道及炉用多速等系列电机的基础上根据冶金连铸机、出坯现场工况需要开发设计的内循环水冷变频调速特种电动机。电机壳通过水冷循环降温有限,无法同时做到定子铁芯与壳体的同时高效降温,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包括内壳体、前端盖、螺栓、后端盖、出风口、外壳套、散热片、管卡槽,所述内壳体前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前端盖,所述内壳体后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中部开有出风口,所述内壳体外侧套接有外壳套,通过螺栓安装,所述外壳套圆周外侧固定有散热片,所述外壳套内侧开有螺旋的管卡槽。
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内壳体包括内筒套、法兰盘、第一循环路径槽、第一循环管、定子铁芯、第二循环管路径槽、第二循环管、管接口,所述内筒套前后侧一体成型有法兰盘,所述内筒套外壁开有螺旋的第一循环路径槽,所述第一循环管位于第一循环路径槽与管卡槽内,所述定子铁芯固定于内筒套内壁,所述定子铁芯沿圆周径向开有第二循环管路径槽,所述第二循环管铺设于第二循环管路径槽上,所述管接口固定于外壳套顶部。
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进出水接头与管接口相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定子铁芯与电机壳之间增加了内壳体,使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能够对定子铁芯和内筒套及外壳套进行高效散热,而且第一循环路径槽、第二循环管路径槽和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接触面积大,使散热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端盖位置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壳体与外壳套外观装配示意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循环路径槽和第二循环管路径槽位置示意图。
13.图中:1、内壳体,2、前端盖,3、螺栓,4、后端盖,5、出风口,6、外壳套,7、散热片,8、
管卡槽,9、内筒套,10、法兰盘,11、第一循环路径槽,12、第一循环管,13、定子铁芯,14、第二循环管路径槽,15、第二循环管,16、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15.如图1-3所示,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包括内壳体1、前端盖2、螺栓3、后端盖4、出风口5、外壳套6、散热片7、管卡槽8,所述内壳体1前侧通过螺栓3安装有前端盖2,所述内壳体1后侧通过螺栓3安装有后端盖4,所述后端盖4中部开有出风口5,所述内壳体1外侧套接有外壳套6,通过螺栓3安装,所述外壳套6圆周外侧固定有散热片7,所述外壳套6内侧开有螺旋的管卡槽8。
16.所述内壳体1包括内筒套9、法兰盘10、第一循环路径槽11、第一循环管12、定子铁芯13、第二循环管路径槽14、第二循环管15、管接口16,所述内筒套9前后侧一体成型有法兰盘10,所述内筒套9外壁开有螺旋的第一循环路径槽11,所述第一循环管12位于第一循环路径槽11与管卡槽8内,所述定子铁芯13固定于内筒套9内壁,所述定子铁芯13沿圆周径向开有第二循环管路径槽14,所述第二循环管15铺设于第二循环管路径槽14上,所述管接口16固定于外壳套6顶部。
17.所述第一循环管12和第二循环管15进出水接头与管接口16相接。
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管接口通过外界冷却水的输送,对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内形成双冷却回路,第一循环管对内筒套和外壳套之间进行冷却散热,第二循环管对定子铁芯和电机内部进行冷却散热。
19.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包括内壳体(1)、前端盖(2)、螺栓(3)、后端盖(4)、出风口(5)、外壳套(6)、散热片(7)、管卡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前侧通过螺栓(3)安装有前端盖(2),所述内壳体(1)后侧通过螺栓(3)安装有后端盖(4),所述后端盖(4)中部开有出风口(5),所述内壳体(1)外侧套接有外壳套(6),通过螺栓(3)安装,所述外壳套(6)圆周外侧固定有散热片(7),所述外壳套(6)内侧开有螺旋的管卡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包括内筒套(9)、法兰盘(10)、第一循环路径槽(11)、第一循环管(12)、定子铁芯(13)、第二循环管路径槽(14)、第二循环管(15)、管接口(16),所述内筒套(9)前后侧一体成型有法兰盘(10),所述内筒套(9)外壁开有螺旋的第一循环路径槽(11),所述第一循环管(12)位于第一循环路径槽(11)与管卡槽(8)内,所述定子铁芯(13)固定于内筒套(9)内壁,所述定子铁芯(13)沿圆周径向开有第二循环管路径槽(14),所述第二循环管(15)铺设于第二循环管路径槽(14)上,所述管接口(16)固定于外壳套(6)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12)和第二循环管(15)进出水接头与管接口(16)相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电机壳双冷却回路结构,包括内壳体、前端盖、螺栓、后端盖、出风口、外壳套、散热片、管卡槽,所述内壳体前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前端盖,所述内壳体后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中部开有出风口,所述内壳体外侧套接有外壳套,通过螺栓安装,所述外壳套圆周外侧固定有散热片,所述外壳套内侧开有螺旋的管卡槽。本实用新型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能够对定子铁芯和内筒套及外壳套进行高效散热,而且第一循环路径槽、第二循环管路径槽和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接触面积大,使散热更加高效。使散热更加高效。使散热更加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恒奥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