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7512发布日期:2022-06-08 02:3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端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


背景技术:

2.电机端盖就是电机机壳的盖子。一般分前盖和后盖,用来固定和支撑电机转轴的。电机端盖的材质一般都是金属的,包括铝,铝铸,冷冲钢材,塑料,胶木等。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电机类型选用不同的材质。如汽车电机大多都是冷冲钢材,大型电机都是使用压铸工艺。
3.现有的电机端盖在其密封效果以及牢固耐磨性上有待提升,同时电机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提升,为此我们提出一体化电机端盖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机端盖在其密封效果以及牢固耐磨性上有待提升,同时电机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提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电机外壳外表面靠近前端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座,所述电机外壳后表面设置有电机后壳;
6.所述电机外壳前表面设置有电机端盖本体,所述电机端盖本体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座,所述电机端盖本体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电机端盖本体前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
7.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呈柱状圆环设置,所述电机外壳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稽片。
8.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截面呈三角形设置,且第一加强筋上表面与电机外壳外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电机后壳呈圆筒状设置,且电机后壳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电机外壳外表面靠近后端面也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电机外壳与电机后壳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电机端盖本体截面呈圆盘形设置,所述电机端盖本体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前表面粘合连接有轴承外壳。
11.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位置相配合,且第二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其电机端盖本体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板,用于承接减速箱外壳,同时在电机端盖本体后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增加承载强度,在电机端盖本体后端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二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通过多个紧
固螺栓固定连接,同时电机外壳后表面与电机后壳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其安装方便,一体化强度高。
14.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其在电机外壳底部设置有安装座,通过安装座的第一连接孔位置安装紧固螺栓,易于安装,同时第一加强筋起到增大与电机外壳支撑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1、电机外壳;11、安装座;12、第一加强筋;13、第一连接孔;14、第一连接座;2、电机后壳;3、电机端盖本体;31、支撑板;32、第二连接座;33、第二加强筋;34、轴承外壳;35、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包括电机外壳1,电机外壳1,电机外壳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3,安装座1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12,电机外壳1外表面靠近前端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座14,电机外壳1后表面设置有电机后壳2,电机外壳1前表面设置有电机端盖本体3,电机端盖本体3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座32,电机端盖本体3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33,电机端盖本体3前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5。
22.其实施例1的具体有益效果为,电机端盖本体3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板31,用于承接减速箱外壳,同时在电机端盖本体3后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33增加承载强度,在电机端盖本体3后端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座32,通过第二连接座32与第一连接座14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同时电机外壳1后表面与电机后壳2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其安装方便,一体化强度高。
23.实施例2,如图1-3所示,电机外壳1呈柱状圆环设置,电机外壳1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稽片,第一加强筋12截面呈三角形设置,且第一加强筋12上表面与电机外壳1外表面固定连接,电机后壳2呈圆筒状设置,且电机后壳2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电机外壳1外表面靠近后端面也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电机外壳1与电机后壳2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电机端盖本体3截面呈圆盘形设置,电机端盖本体3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1,支撑板31前表面粘合连接有轴承外壳34,多个第二连接座32与第一连接座14位置相配合,且第二连接座32与第一连接座14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24.其实施例2的具体有益效果为,多个散热稽片的设置方便电机进行散热,第一加强筋12增大电机外壳1与安装座11连接的稳定性,其在电机外壳1底部设置有安装座11,通过安装座11的第一连接孔13位置安装紧固螺栓,易于安装,同时第一加强筋12起到增大与电机外壳1支撑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工作的安全性。
25.工作原理:通过安装座11的第一连接孔13位置安装紧固螺栓,易于安装,同时第一加强筋12起到增大与电机外壳1支撑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工作的安全性,电机端盖本体3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板31,用于承接减速箱外壳,同时在电机端盖本体3后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33增加承载强度,在电机端盖本体3后端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座32,通过第二连接座32与第一连接座14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同时电机外壳1后表面与电机后壳2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其安装方便,一体化强度高,同时易于拆卸和维护。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包括电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所述电机外壳(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3),所述安装座(1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12),所述电机外壳(1)外表面靠近前端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座(14),所述电机外壳(1)后表面设置有电机后壳(2);所述电机外壳(1)前表面设置有电机端盖本体(3),所述电机端盖本体(3)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座(32),所述电机端盖本体(3)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33),所述电机端盖本体(3)前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呈柱状圆环设置,所述电机外壳(1)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稽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2)截面呈三角形设置,且第一加强筋(12)上表面与电机外壳(1)外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壳(2)呈圆筒状设置,且电机后壳(2)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电机外壳(1)外表面靠近后端面也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电机外壳(1)与电机后壳(2)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本体(3)截面呈圆盘形设置,所述电机端盖本体(3)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前表面粘合连接有轴承外壳(3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座(32)与第一连接座(14)位置相配合,且第二连接座(32)与第一连接座(14)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电机端盖,涉及电机端盖技术领域,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电机外壳外表面靠近前端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座,所述电机外壳后表面设置有电机后壳。本实用新型电机端盖本体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板,用于承接减速箱外壳,同时在电机端盖本体后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增加承载强度,在电机端盖本体后端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二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同时电机外壳后表面与电机后壳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其安装方便,一体化强度高。度高。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顾贤 汤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禾昕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9
技术公布日:2022/6/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