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39297发布日期:2022-06-01 23:3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


背景技术:

2.手机(如iphone手机)在使用无线充电宝无线充电80%时,由于温度过高,手机轻载充电,只维持小电流待机使用,当电流小于一定值时(如100ma)无线充电宝会自动关机休眠,导致手机断充,无法充电到100%。
3.大部分无线充电宝在给手机(如iphone手机)无线充电到80%时,手机温度过高会在80%时轻载充电,导致充电宝输出电流很小,充电宝会自动休眠关机,从而出现手机断充,无法充到100%,客户体验很差。部分产品为解决此问题而增加假负载,让无线充电宝不进入自动休眠,但加假负载占空间,温度高,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无线充电宝充电过程中会出现断充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包括移动电源组件、无线充电组件、输入输出接口、指示器、检测电阻rs、充电芯battery,所述输入输出接口、指示器分别连接移动电源组件,所述移动电源组件连接充电芯battery,所述检测电阻rs两端分别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v+端和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用于让无线充电电源不进入自动休眠状态的断充控制模块,所述断充控制模块为隔离控制模块或直接控制模块,所述断充控制模块一端连接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所述断充控制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控制模块包括nmos管q1、电阻r1、电阻r2、开关sw1,所述nmos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2、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所述nmos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mos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电阻r1、开关sw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所述开关sw1的另一端接地。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接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3、电阻r4、开关sw2,所述电阻r3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开关sw2、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所述开关sw2的另一端接地。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控制芯片、充电线圈l1,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连接充电线圈l1并通过充电线圈l1检测移动终端充电信息,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的sw_en信号端每隔一段时间发出高低信号,sw_en信号发出的间隔时间小于移动电源组件自动进入休眠状态的间隔时间。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指示器包括声音指示器、光线指示器、振动指示器。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隔离控制模块或直接控制模块来增加充电电路中
的负载,并通过无线充电组件间隔发出的高低信号,是移动终端充电达到80%后移动电源仍能保持充电状态,确保充电达到100%,解决断充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的第一实施电路结构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的第二实施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14.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包括移动电源组件、无线充电组件、输入输出接口、指示器、检测电阻rs、充电芯battery,还包括用于让无线充电电源不进入自动休眠状态的断充控制模块,输入输出接口、指示器分别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移动电源组件连接充电芯battery,检测电阻rs两端分别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v+端和无线充电组件,断充控制模块为隔离控制模块或直接控制模块,断充控制模块一端连接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断充控制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
15.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控制芯片、充电线圈l1,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连接充电线圈l1并通过充电线圈l1检测移动终端充电信息,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的sw_en信号端每隔一段时间发出高低信号,sw_en信号发出的间隔时间小于移动电源组件自动进入休眠状态的间隔时间。高低信号从无线充控制芯片发出,无线充控制芯片可以检测到手机是是否在充电,充电电压电流等信息。
16.指示器包括声音指示器、光线指示器、振动指示器等。
17.其中如图1所示,隔离控制模块包括nmos管q1、电阻r1、电阻r2、开关sw1,nmos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2、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nmos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nmos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电阻r1、开关sw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开关sw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起到限流作用,用于保护无线充电组件主芯片io口。
18.如图2所示,直接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3、电阻r4、开关sw2,电阻r3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开关sw2、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开关sw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和电阻r4起到限流作用,用于保护无线充电组件主芯片io口。
19.不同的无线充电组件控制方式可能不同,有的无线充电组件是输出低电平控制,有的是输出低高电平控制,分别对应隔离控制模块和直接控制模块这两种方式,通过增加这两个模块的负载,结合输出电平控制信号使无线充电电源持续保持充电,不进入休眠状态。相比原现有技术中接假负载的技术,本实用新型中增加的隔离控制模块和直接控制模块可以减少功率器件,占空间小,降低了成本,发热量少。
20.本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的工作过程为:
21.正常工作时,按开关sw1或开关sw2,充电宝组件启动输出,给无线充组件供电,无线充电电源通过线圈l1检测到手机后对手机充电,直到充到100%;如未检测到手机工作电
流,即工作电流会小于100ma时,持续20-35s后,充电宝则自动休眠关机。
22.当无线充电电源正常给手机充电,当充到80%时手机会因为温度过高,会轻载充电,此时工作电流会很小,即小于100ma时,当时间持续20-35s后,充电电源则自动休眠关机。这种情况下手机无法充电到100%,判定为断充。
23.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离控制模块或直接控制模块,当充到80%时手机会因为温度过高时,通过无线充控制芯片的sw_en端在每隔一段时间(小于20-35s)发出高低信号,让充电电源不能自动休眠关机,直至温度回落,手机恢复充电,以确保充电到100%,实现手机不断充。
2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包括移动电源组件、无线充电组件、输入输出接口、指示器、检测电阻rs、充电芯battery,所述输入输出接口、指示器分别连接移动电源组件,所述移动电源组件连接充电芯battery,所述检测电阻rs两端分别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v+端和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让无线充电电源不进入自动休眠状态的断充控制模块,所述断充控制模块为隔离控制模块或直接控制模块,所述断充控制模块一端连接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所述断充控制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控制模块包括nmos管q1、电阻r1、电阻r2、开关sw1,所述nmos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2、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所述nmos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mos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电阻r1、开关sw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所述开关sw1的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3、电阻r4、开关sw2,所述电阻r3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开关sw2、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所述开关sw2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控制芯片、充电线圈l1,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连接充电线圈l1并通过充电线圈l1检测移动终端充电信息,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的sw_en信号端每隔一段时间发出高低信号,sw_en信号发出的间隔时间小于移动电源组件自动进入休眠状态的间隔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器包括声音指示器、光线指示器、振动指示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移动电源断充管理电路。该电路包括移动电源组件、无线充电组件、输入输出接口、指示器、检测电阻RS、充电芯BATTERY,输入输出接口、指示器分别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移动电源组件连接充电芯BATTERY,检测电阻RS两端分别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V+端和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用于让无线充电电源不进入自动休眠状态的断充控制模块,断充控制模块为隔离控制模块或直接控制模块,断充控制模块一端连接无线充电组件的SW_EN信号端,断充控制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组件的KEY端。本电路使移动终端充电达到80%后移动电源仍能保持充电状态,确保充电达到100%,解决断充的问题。解决断充的问题。解决断充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毅 朱已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创芯科(深圳)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5/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